“以居里夫人为榜样”作为一种信念早已深深地埋在了吴健雄的心里,最终化成一种行动,表现在她刻苦的学习中。
吴健雄初入大学时,是与别的同学伙着住在一间屋里,因她常常熬夜,怕影响别人的休息,也为了自己更安心地学习,后来换到一间独居的屋子里。
那间屋子很小很小,只能放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张单人床,这个小小的天地,吴健雄却把它当做科学的疆场任意驰骋。
当别人已进入梦乡时,吴健雄仍在她的小屋里让书籍陪伴着自己,摇曳的烛光,把她的身影放得很大很大,投射到小屋的墙上。如果小屋的墙是个影集,不知收集了多少她求知的影像。
吴健雄拼命读书的事,很快在同学之间传开了:“那位从数学系转来的吴健雄很用功啊!”“有一天,我见她屋里的灯光亮了一夜!”
“是吗?怪不得她学习那么好呢!”“听说她在学居里夫人!”同学们窃窃私语,对吴健雄既敬佩,又感到不可思议。教师们则为物理系收录了这样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而感到庆幸和骄傲。
5.正直的心跳
20世纪30年代,正当吴健雄埋头于大学学习时,中国却是多灾多难,局势动荡不安。
先是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的侵略,给中国人蒙上了耻辱,之后是一连串的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中国人民实在忍无可忍,终于如火山爆发,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那时的许多学生喊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口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校园墙外的动荡,时时在校园墙内掀起波澜,正义的学生们,时刻未能忘记自己的责任。1931年9月,日军悍然侵略东北,仅隔3个月后,又对上海进行侵犯,面对国家主权被侵犯,有一点爱国心的中国人也忍受不下去。
“国破家亡”,国家不存在,哪有百姓的生活?热血澎湃的学生们,更是怒发冲冠,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政府的不抵抗主义,要求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其声浪席卷全国。
位于当时中华民国国都的中央大学的学子们,更不甘落后。性格沉静、不多言语的吴健雄,处在这样一个局势里,不可能躲进桃花源,只读自己的书。父亲多年的教诲,使她时时不能忘怀自己对国家的责任。面对列强的欺侮,她也是痛恨至极!
大家推举吴健雄带领同学们游行请愿。
那时的学生上街游行,是要冒被开除学籍的危险的。而吴健雄却未考虑到个人的安危,她不负众望,带领同学们上街游行请愿。或许是她功课好的缘故,校方也并没有把她怎么样。
父亲吴仲裔一向思想进步,对女儿离开学堂上街游行一事,并不像有的家长那样,从中阻挠,相反,他认为女儿的行为是正义的。父亲的态度,对吴健雄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她时时感到父亲对她的支持。
吴健雄的叔叔吴琢之,当时正致力于商办汽车公司的经营,常驻南京,与吴健雄往来比较频繁。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总要去学校看望侄女,给她以长辈的关心和呵护。对于当时的局势,他的态度也是鲜明的。他早年的行动,也是对吴健雄的一种鼓励。
吴健雄的一颗正直的心,一直在她的胸膛跳动。
一次,正值隆冬季节,吴健雄又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游行请愿活动,主题还是要求政府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晚间,人们就静坐在总统府的院子里。那天天气阴冷,北风刮起来,刺在脸上格外地疼,后来天空中还飘起了雪花。吴健雄和同学们谁也不提出走,他们坚持静坐着,一直到很晚,很晚……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的,不仅在学业上使吴健雄得到了深造,而且她的思想品格也得到了锻炼。这种锻炼,使她的人生更加完满,当她身处异域时,当她满头白发、步履蹒跚时,仍然念念不忘祖国,不忘自己的责任。
她赢得了世人对她的尊重,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科学成就,也有她对祖国的那种爱心。
6.还是要学习
祖国一次次受辱,学生们的一次次请愿,在与同学、老师的商讨中,经过自己冷静的思考,吴健雄愈来愈感到,要想祖国不受人欺侮,必须要使它强大起来。
国家的强大,与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分不开的。作为学生,除了道义上声援爱国运动外,最主要的是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之中,把自己的学习搞好,使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经济上有一定实力。如此,什么样的列强敢于随便欺侮我们?
还是要学习,成为吴健雄和许多同学的共同心声。
日本的炸弹,不仅没有吓倒中国人,反而激起中国人更加奋力的抵抗,直至把他们赶出中国。
日本的炸弹,同时也震醒了沉睡的中国,更加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在大学,学术之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战事频仍的中国,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服务。
吴健雄更加忘我地学习。这位一向不甘落后的女学生,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几乎每天都是教室、图书馆、寝室的路径,她娇小的身姿在这条路径上一趟趟走着。
课堂上,老师喜欢这个用心听讲、慧心灵透的学生,她的作业,总是干干净净,几乎不出错。她的爱提问、爱请教的学习习惯,更加深了老师对她的喜欢。
同学们更加佩服她学习上的坐功,在教室里坐,在图书馆里坐,在寝室里还是坐。她毫无疲惫的感觉,只知道在科学的王国里求知遨游,才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这句名言展现了科学家一个怎样的胸怀!站在宇宙空间的先哲们,俯视着太阳与月亮,以他们的智慧做支点,撬开科学的大门,揭开大自然一个又一个奥秘。吴健雄常常为此激动不已。
科学上的一个个符号,一个个数字,对吴健雄来说,是那么亲切可爱,像朋友,像师长,像伴侣。她愿意请它们出来,与它们交谈、做伴,让生活充满着光明。
大学四年,面容清秀端庄的吴健雄从未谈情说爱,不是她不近人情,孤芳自赏,而是她早已立下大志,为了这个大志她放弃了儿女情长,才有了学习上的专心致志。
吴健雄在大学期间有许多好朋友,她学习好,大家都佩服她;她待人温和的脾性,则使同学们喜欢与她接近。她也乐于帮助别人。所以,她总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
吴健雄也有被烦恼所困的时候,那就是经济上的拮据。尽管她很节省,仍常常陷入困境之中。好在叔叔常常来看望她,给她一些接济。
叔叔还在学习上给予她鼓励,经常拿他留法学习的一些体会,与侄女进行交流。
吴健雄对叔叔非常感激,叔侄之情终生不断。在中大时,她还和叔叔留了一个影,叔叔右手抱着她的肩膀,目光充满着期待。吴健雄则微笑地目视着前方。
冬去春来,吴健雄的学业随着季节的变化,也一日一日地进步,她终未辜负青春年华。她在物理学科上的卓越表现,深得老师的高度重视,关于她的前途,老师曾与她谈过,总觉得不可估量。
大学四年生活就要过去了,吴健雄以绝佳的成绩,走出了大学的校门。
7.漂洋过海
吴健雄从中央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浏河镇稍作休息。
又与亲人相聚了,喜悦自不必说。家乡的水,家乡的土,依然使人感到亲切。父亲总是最理性,忘不了女儿的前程的安排。
“薇薇,大学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吗?”“爸爸,有老师把我推荐到浙江大学,准备先在那里做一年的助教。”
吴健雄犹豫了一下,又说:“我还是想到国外求学去。”吴健雄知道家里的经济不宽裕,无力支持她出国求学。所以,在说出自己的愿望前,她还是犹豫了一下。
可面对着她崇敬的父亲,她必须和盘托出自己的心里所想。
吴仲裔听了女儿的话,没有马上表态。其实,他内心是支持女儿的选择的。以实业救国、以科学救国的思想,也是他亲自向她灌输的。这位思想开明、视野开阔的父亲,目前却为经济的窘迫而作了难。
见父亲长时间沉吟不语,吴健雄当然知道自己给父亲出了个难题,明事理的她马上改口道:“那只是个想法,去成去不成都是两可。先找份工作干着再说。”
吴仲裔太了解女儿了,但他不愿让女儿失望:“薇薇,爸爸是支持你出国留学的,我会想办法的。”
他说得很坚决。
听了爸爸的话,吴健雄很是感动,泪水几乎要从眼眶中涌了出来。
“谢谢爸爸对我的理解,出国的事,先搁放起来吧。”
与家人短暂一聚后,吴健雄便匆匆赶到浙江大学任职去了。
浙江大学是一所享有盛名的学校,尤其是它的理工科,吸收了不少很有造诣的年轻教师,造就了不少科学人才。吴健雄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中,自是会努力工作的。一年的助教工作对她的帮助很大,对物理科学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吴健雄最大的感触是周围的人与她关系融洽,待她都特别好,使内心纯真的她,一毕业,就能很快地胜任工作。
在浙大一年的工作即将结束时,学校又把她推荐给中央研究院,浙江大学物理系主任还亲自询问她是否愿意去中央研究院。吴健雄高兴得直点头,最后才说出了:
“我愿意!”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是专事物理科学研究的机构,吴健雄当然是十分向往的。
吴健雄在浙江大学完成了一年的教学任务后,便顺利地来到了位于上海的中央研究院的物理研究所,跟随施汝为先生的夫人顾静徽领导的光谱小组从事研究工作。
一接触物理科学的研究,吴健雄像个贪玩的孩子,忘记了现实的世界,忘记了吃饭,甚至忘记了睡觉。
浩瀚的科学之海就横亘在她的前面,浪花不时拍打着海岸,溅她一身水,她还是勇往直前,像海的女儿那样,驾起小舢板,在海浪间做自由滑行。她要熟知大海,征服大海。
有时她又像海滨上拾贝壳的小女孩儿,东瞧瞧西找找,拾到美丽的贝壳时,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科学如此地让吴健雄着迷,以至于她不敢相信,世界上除了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更好的职业。
尽管她醉心于物理的科学研究中,仍然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既已看过科学之海,更想见见科学之洋。因此,她更不会放松研究与学习。为了明天的出国深造,她也更加努力地学起英语来。
老师都是一边认真地指导她进行科学研究,一边鼓励她,学好英语,出国深造。吴健雄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无论走到哪里,总有那么好的老师关爱着自己。
此时的中国局势更加动荡不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对邻邦中国虎视眈眈,恨不得一口将其吞并。中国的上空一直有乌云笼罩。
国内的经济在多年的军阀混战中更加每况愈下。搞科学研究工作也是困难重重,经费短缺,设备不全,常常给研究者带来苦恼。吴健雄的指导教师顾静徽女士也是基于这些原因,才鼓励她出国深造的,她不愿意看到一个前途无限,有着鸿鹄之志的人才在这里被耽误。
在南京工作的叔叔,也始终关心着侄女的成长。由于不在一个城市生活了,不能像吴健雄在中央大学时那样,可以经常看望侄女。现在只有通过书信来传递相互的思想。
对于吴健雄出国深造的想法,叔叔一向支持。目前国内形势动荡不安,吴琢之很清楚地看到,吴健雄的科学研究是难以有所作为的。为了侄女的前途,也为了他的“科学救国”的理想,便主动提出由他承担侄女出国学习的全部费用。
吴健雄得知这一消息,如在梦中。她知道叔叔创办汽车公司,虽说经过几年的运行,效益很好,可摊子太大,用钱的地方甚多。叔叔本身也很节俭,却拿出不小数目的钱来,资助她出国深造,想到此,不禁心生感动。
叔叔一再鼓励吴健雄,到国外要好好学习,学成之后,一定回来拯救国家。叔叔的嘱托很重很重,吴健雄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学习科学不仅仅是自己的兴趣,关系着自己的前途,主要的还是为了祖国的富强。
1936年8月的一天,在上海的黄浦江边,停泊着众多船只,其中的“塔甫脱总统号”客轮格外引人注目,吴健雄就要乘坐它去美国读书。
站在黄浦江边,吴健雄心潮起伏,她的理想,她的抱负,还有亲人的嘱托和厚望,都深深地埋在她的心底,她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学有所成。
那一天,父母和亲戚朋友都赶来为她送行。叔叔也来了,他看到侄女此次出国与17年前自己的出国都是迫于国内的动乱,很是感慨。
父母亲嘱咐再嘱咐,叮咛又叮咛,尤其是母亲对女儿,真是“执手相看泪眼”,舍不得爱女的远离,怕今生今世再难以相见。吴健雄眼含热泪劝慰母亲:“姆妈,别伤心,过三年五载我就会回来的!”“一定早点回来!”到了不得不分手的时候,母亲抹着眼泪,又嘱咐了一句。
阳光洒在黄浦江上,像是铺了一层金毯,耀得人眼花。“塔甫脱总统号”划开金色的江水,慢慢向前驶去。回眸岸边,父母、亲人们还在挥手送别,就那么一直挥着,直至模糊。
汽笛一声肠已断,母亲的心揉碎了一般。她站在黄浦江边,望着载着女儿的客轮远去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她的担心最后成了事实。而吴健雄却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一别,可不是三年五载,却是整整的37年,从此,她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黄浦江边的父母形象成了目之所见的最后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