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振宁给母亲讲述了他们当年在这里生活的情景。那天,他们到很晚才回去。母亲在美国的日子里,振宁无论多忙,总要抽出时间单独和母亲在一起。每当夜幕降临,振宁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会静静地来到母亲的身边,和母亲促膝长谈。他们从振宁当年离家谈起,从在美国的学习、工作、成家、立业,到弟弟妹妹、亲戚朋友,都是他们谈论的话题。他们谈中国,也谈美国,振宁真想把自己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地的见闻都讲给母亲听。母子俩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题,这是母亲最高兴的时候了。儿子如今是世界著名的大物理学家,但在母亲面前,他仍然像个孩子。看着他那熟悉的脸庞和那依旧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听着他那亲切的话语,母亲心中充满了幸福,仿佛又看到了50多年前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儿子,她不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在梦中。80年代初期,香港中文大学聘请杨振宁做客座教授,杨振宁欣然应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气候和生活习惯都适合自己年迈的母亲。
1985年,母亲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振宁把她接到了香港安居,因为他经常来这里工作,一年当中可以有好几个月和母亲在一起。每当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日子,振宁都要用轮椅推着母亲到校园里去走走看看,陪母亲说说话,以此来减少她的寂寞感。
1987年,91岁高龄的母亲走完了她的人生历程,悄然离去。
4.拒绝接受的荣誉
位于香港吐露港畔的中文大学创办于1963年,经常聘请世界各地的华裔有名学者来这里执教或讲学。自从80年代初期杨振宁被聘为这里的客座教授之后,一年当中有时半年时间他都在香港。为自己的民族培育人才,这是他最乐意干的事情。中文大学为了感谢杨振宁对本校所做的贡献,一直想授给他一个荣誉学位。
有一天,学校有关人士找到杨振宁,郑重其事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但却被他婉言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时的香港还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中文大学要授予某个人荣誉学位,要由港督亲自授予。
杨振宁羞于与港督面对面地行接受之礼,他不愿意从一个英国统治者的手中接过这荣誉,他认为这是一个华裔科学家不能接受的。这件事很快在香港各地传开了,人们对杨振宁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倍加称赞,也使那些曾接受了港督颁授荣誉的人深感不安。
1997年7月1日,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大写特写的日子,被英国统治者夺走了100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香港上空飘了100年的英国国旗降下来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它宣告了香港100年屈辱历史的结束。全世界的华人都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欢欣鼓舞。香港回归不久,中文大学举行回归后的第一次颁发荣誉学位的仪式,处于世界科学顶峰地位的杨振宁名列前茅。举行仪式的那天,人们意外地发现杨振宁教授缺席了。主持人告诉大家,杨教授最近因身体的原因不能亲自到香港来接受这一荣誉。听到这个消息,人们都感到十分的遗憾,从心底里祝愿这位科学家早日康复。
5.参加北大百年校庆
1998年5月4日,初夏的北京风和日丽、鲜花绽放。北京大学未名湖上洒满阳光,湖光塔影,格外迷人。
这一天,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北京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这是北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纪庆典。一大早,数万名北大校友云集未名湖畔,共话母校风雨百年。这天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将要在这里举行。10时整,庆祝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等走上主席台,向到会的北大校友、师生代表和国内外的来宾挥手鼓掌致意,一时间,万人大礼堂内掌声雷动。
在这不寻常的日子里,作为世界著名的华人科学家、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当年西南联大的学生的杨振宁,也从大洋彼岸回到北京,来参加这令人难忘的庆典。5月5日,“著名华人科学家演讲会”在北大举行,这是北大百年校庆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这天清晨,近千名北大及部分外校学生、教师从四面八方来到会场。虽然有凭票入场的限制,正常情况下能容纳800人的礼堂仍然大大超员,过道中、走廊里都挤满了人,没有座位的学生席地而坐。今天在这里演讲的有四位科学巨星,杨振宁是其中之一。除杨振宁外,还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李远哲;瑞典皇家科学院奖和美国科学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丘成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朱棣文。朱棣文用英文演讲了《与生物学相结合的原子和分子物理学的前沿》。
李远哲的演讲题目是《面向21世纪的挑战》。
丘成桐的演讲题目是《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杨振宁演讲的题目是《对称与物理学》。
杨振宁从自然界的雪花讲到中国的青铜器,从古建筑讲到中国的诗歌、外国的音乐;小到厕所的地板、传说中的海螺,大到天体的运行轨迹,都成了他注释现代物理学的例证。他的演讲不时被师生们的笑声、掌声打断。一位研究生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听杨振宁教授讲课,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做学问的方法。”
演讲还在继续,掌声还在不停地响起。年青的一代将会从这些世界科学大师的演讲中获得启示和力量。
6.崇高的威望
提起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宇称不守恒”和“杨—米耳斯规范场”,这是他举世闻名的两项成就。除了这两项之外,翻开《杨振宁论文集》,可以看到他的贡献和造诣多么令人惊讶。200多篇论文涉及各个领域,每篇论文都向人们展示了这位物理学家的巨大成就。那一串串光耀夺目的科学成就,足以说明杨振宁被称为当今健在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当之无愧的。
在国际物理界,对杨振宁的学术成就,有着极高的评价。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杰出核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982年8月12日给杨振宁的祝贺信中说:“……这篇论文几乎成为每次深入讨论的基础。为此,我建议他应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金。”
苏联高能物理研究部主任巴汀认为,杨振宁是当代狄拉克逝世以后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美国知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在他的《从x射线到夸克》一书中,认为在这几十年中可以算得上全才的理论物理学家有三个,其中就有杨振宁。
与杨振宁共同工作20多年的聂华桐教授1982年9月在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对杨振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杨先生在国外的华裔的心目中是一个骄傲,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是10年、20年或是30年中都不容易出现的。”
杨振宁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他赢得了一项又一项殊荣。荣誉和奖章总是属于那些倾心于奋斗的人。
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亲自提名杨振宁为林肯讲座教授。这在美国是一项特别的荣誉,每年只颁予三名卓越的学者。
1993年,美利坚哲学学会决定把这个学会的最高荣誉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颁发给杨振宁,因为“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
1994年的秋天,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决定把1994~1995年度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颁发给杨振宁,表彰他在近代物理学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鲍威尔科学成就奖是美国乃至北美地区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杨振宁是获得这个奖的第一位物理学家。
此外,1957年,杨振宁获诺贝尔奖和爱因斯坦纪念奖。
1980年,获福德奖。
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及自由神奖章。
在中国,为表彰杨振宁在理论物理研究中的杰出贡献,有关方面把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的、国际正式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这是一项崇高的荣誉。
1996年1月,杨振宁被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首次授予国家级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更由于杨振宁的成就和威望,各种重要的学术机构或组织都对他委以重任。
1965年,杨振宁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物理评议委员会理论物理学小组委员会主席。
1972~1976年,他担任国际理论和应用联合会粒子和场论分会主席。
1977~1980年,他担任全美华人协会主席。他还担任了美国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还担任了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国务院外国学者基金林肯讲座、中国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无数世界著名高校、学会的讲座教授、名誉教授、理事等。
从这一长串的赞誉、奖章和头衔,可以看出杨振宁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极其崇高的威望和声誉,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拥戴和尊重。
7.他依然在向前
走寒来暑往,岁月交替。转眼来到了1999年,杨振宁教授已经77岁了。77岁,在人生的旅途中已步入暮年,但他在学术上炉火纯青,他的事业仍如日中天。
1983年3月2日,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20周年纪念讲座上演讲时曾经讲道:“很幸运的,我的读书经历大部分在中国,研究经历大部分在美国,吸取了两种不同教育方式的好的地方。又很幸运的,我能够有机会在象牙之塔内工作了17年,现在在象牙之塔外也工作了17年。回想一下,我给我自己一个勉励:应该继续努力。”
和杨振宁一起工作过的科学家也这样描述他:“他从不满足现状,而具有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向自然进攻精神;富有敏锐的物理直观和预见力。他经常带着一些问题,在思索,在运算,同时也把这些问题交给别人,引导别人同他一道思考。他总是抱着一种永不满足的求知精神,平等地同别人讨论。同他讨论问题是一种享受,许多科学家都有同感。”
正是这种永不满足、勇往直前的精神,造就了杨振宁这位世界级的科学家。
1987年,全球掀起了一场超导研究的热潮,因为超导具有特殊的魅力,它的秘密一旦被揭开,将会对世界、对人类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在很短的几个月时间内,超导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有一天,一位香港记者采访时问道:“杨教授,你现在有哪些新的研究计划?”
“我现在埋头研究高温超导。”
杨振宁非常认真地回答。
听完这句话,这位记者不禁愣住了,对杨教授目前的研究项目大惑不解,他急切地问:“你在规范场的研究已取得重要成就,为什么不集中精力在这方面发展,以便再夺取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笑了笑,双眼注视着前方,沉思了几秒钟后说:“规范场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现在除物理学家外,数学家及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人员也参与这方面的研究,估计人数达数千人……”
说到这里,他的两眼放光,激动地说:“现在高温超导的新发现震动世界!它与规范场论相比,规范场论是抽象的理论结构,而高温超导则是具体问题,我对新问题比较喜欢,所以,我目前主力研究高温超导。至于诺贝尔奖,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杨振宁就是这样,他总是站在世界物理研究的最前列,开拓新的领域,研究新的问题。当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人们从电视屏幕上的“学术报告厅”中又看到了杨振宁那熟悉的身影,他正在进行学术演讲。为了中国现代化的明天,杨振宁经常来中国讲学,把世界科学新知识传播给年青的一代。他虽然已两鬓染霜,但仍是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的演讲,博得了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杨振宁,这位名扬四海的科学家,还在一刻不停地、孜孜不倦地为人类科学文明而奋斗着,还在不停地为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而辛勤奔走着。他的思想、品格和风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