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幸福叫淡定 有一种智慧叫宽心 有一种境界叫放下
8762400000055

第55章 有一种境界叫放下——放下是富有的开始(12)

换位思考是指双方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是做人的一种气度,更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在出现争执的时候,才不会总觉得都是别人的错误,自己是对的。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一想,或许有些矛盾就会避免,真的希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达到一种和谐的程度。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学会换位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现实生活中有时找熟人或朋友办事难免有办不成、办不好的时候,这时往往从自己的“心情”出发就会对对方埋怨甚至认为是对方对自己有偏见,这样既伤了双方的感情又失去了朋友,要是和对方换位想一下就不会伤和气了。

随着婚姻自由度的提高,婆婆与媳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长辈想找个合自己心意的媳妇,但是又不能包办婚姻。晚辈,要找个情投意合的妻子,又不能不顾及父母的意愿。人生难得两全其美,两代之间的思维偏差很容易导致“媳妇对婆婆有怨言,婆婆看媳妇也不顺眼”的局面。其实,这就是偏见。我们应该努力消除这种偏见,做到“家和万事兴”。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很多婚后爆发的婆媳矛盾,都是双方没有重新认清自己的角色而造成的。许多新媳妇很容易将婆婆与自己妈妈比较,感觉婆婆对自己不贴心,只顾疼爱自己的儿子。有些婆婆却把媳妇当成了保姆或者有一种“多年媳妇熬成了婆”的想法,然后狠狠地教训媳妇,觉得对方不够勤快、孝顺。这些矛盾的形成,都是因为没有认清自己在新家庭中的角色转变,当了媳妇就不再是自家娇生惯养的女儿了,而是另一个家庭的女主人,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你照顾。所以,当了儿媳妇,就要替两家着想,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不要一家人说两家话。

其实,站在不同的高度,处在不同的环境,人们的收获与理解也各不相同。没有经历就没有发言权,做什么事情时都要换位想一下,人们就会心平气和,事情就会朝着“阳光”的方向发展了,所以停止偏见,学会换位思考吧。

低调做人,把姿态放到最低处,将事业做到最高处

一个人如果太看重自己,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股自傲的霸气填满胸中,很容易走向偏执狂妄的误区。因此,一个人无论怎样红极一时,如众星捧月;无论怎样素净质朴,如深山一隅的小草,都要心怀别太把自己当回事的意识,这是内心祥和、物我两忘的表现,是一种修养,一种胸怀,更是人生境界的极致。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达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做人要低调:狂傲丢性命,自负遭人妒

生活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每一个人的能耐总是十分有限,没有一个人样样精通。所以,人人都可以在某些方面成为我们的老师。当自以为拥有一些才艺时,你要记住,你还十分欠缺,而且会永远欠缺。正所谓学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定不要自命清高,狂傲自负,不然,成功将与你无缘。

自负的人通常是相当自恃、有野心和难以相处的,而且对自己的成就感到相当骄傲,尽管他们表现得很有自信,但是他们仍然会对形势估计不足而犯下大错。一个骄傲自负的人常会认为,世界上如果没有了他,人们就不知该怎么办了。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这样的人总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因为骄傲,他们就失去了为人处世的准绳,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如东汉的祢衡。

祢衡很有才华,但性情高傲,总是看不起别人。当时,许都是新建的京城,贤人达士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有人向祢衡说:“你何不去许都,同名人陈长文、司马伯达结交呢?”祢衡说:“我怎么能去同卖肉打酒的小伙计们混在一起呢?”又有人问他:“荀文若、越稚长将军又怎么样呢?”祢衡说:“荀文若外貌长得还可以,让他替人吊丧还行;越稚长嘛,肚子大,很能吃,可以让他去监厨请客。”

祢衡和鲁国公孔融及杨修比较友好,常常称赞他们,但那称赞却也傲得可以:“大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其余的都是庸碌之辈,不值一提。”祢衡称孔融为大儿,其实他比孔融小了将近一半的年龄。

孔融很器重祢衡之才,除了上表向朝廷推荐之外,还多次在曹操面前夸奖他。于是曹操便很想见见祢衡,但祢衡自称有狂疾,不但不肯去见曹操,反而说了许多难听的话。曹操十分恼怒,但念他颇有才气,又不愿贸然杀他。但后来,祢衡屡次侮辱曹操以及他手下官员,最终被杀。

有一个成语叫“虚怀若谷”,意思是说,胸怀要像山谷一样虚空。这是形容谦虚的一种很恰当的说法。只有空,我们才能容得下东西;而自满的话,我们除了自己之外,容不下任何东西。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暴发户,去拜访一位大师,请教修身养性的方法。

但是打从一开始,这人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大师在旁边一句话也插不上,于是只好不断地为他倒茶。只见杯中的水已经注满了,可是大师仍然继续倒水。

这人见状,急忙说:“大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这时大师看着他,徐徐说道:“你就像这个杯子,被自我完全充满了,若不先倒空自己,怎么能悟道呢?”

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变作一个注满水的杯子,容不下其他的东西。因而,学会把自己的意念先放下来,以虚心的态度去倾听和学习,我们会发现大师就在眼前。

谦虚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圣的美德和成功都从那里萌发。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谦虚是一种品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要把锋芒藏起

“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知我,心里很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使人家知道你是个不平凡的人。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当然不可能,使全国人都知道,还是不可能,使一个地方的人都知道,也仍然不可能,那么至少要使一个团体的人都知道吧!要使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从言语行动方面着手,于是便容易露出言语锋芒、行动锋芒。

锋芒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若细细看看周围的同事,若是为人处世经验老到的同事,他们却与你完全相反。“和光同尘”毫无棱角,言语如此,行动亦然,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谁知他们的才智,颇有位于你之上者;好像个个都很讷言,谁知其中颇有善辩者;好像个个都无大志,谁知颇有雄才大略而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锋芒,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旁人便成为他们的阻力,成为破坏者;行动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他们的阻力,成为他们的破坏者。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坏者,在这种情形下,你的立足点都没有了,哪里还能实现你扬名立身的目的?

陈先生在年轻时代以具备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不过,他很快觉悟,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是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病成良医”,他在承受了许多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荆棘。有人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能开口,也是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听见旁人说你世故人情太熟,做事过分小心,不但不要见怪,反而要感到高兴才是。

当然也许你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无法被人知道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把握住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你。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满意。你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进行预备。《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

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而锋芒就是人额头上的角啊!

因此,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的人,要记得千万别锋芒太露。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有被埋没的危险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低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

有位社会学家说过,人一生中要依靠两件事来确立根基: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处世。而历览古今,纵观中外,最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高标处世,低调做人。所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正是这一标准的生动注解。

我们翻阅历史、注目现实时,往往还会发现:大凡高标处世者,其做人的基调都很低;大凡低调做人者,其处世的标准都相当高。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因果:越是低调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的典范。

孔子曾经讲了孟之反的故事:在整个军队打了败仗的时候,孟之反敢于整肃军队列阵,并为整支军队断后,可见其勇气与才能。但是,安全回城之后,当大家都赞扬孟之反时,孟之反却鞭打着自己的马,谦虚地表示:“不是我特别勇敢,实在是我的马不超前啊。”

孟之反的勇敢有目共睹,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趾高气扬、大彰其能,相反,他选择了低调。在现代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具有这样的雅量与谦卑的品格呢?低调是一种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诗人鲁藜写道:“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一个人越低调,就越能被人看重;而高调之人,则多半会为人所鄙弃。

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戏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与荆棘丛中去了。但有一只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它在空地上得意地扭转身体,旋转够了,又纵身到树上,攀援腾荡。吴王看这猕猴如此逞能,很是不舒服,就弯弓搭箭射它,那猕猴从容地拨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吴王脸都气红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一时间箭如风卷,猕猴无法脱逃,立即被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身边的人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以致丢了性命。要以此为戒呀!可不要用你们的姿态声色骄人傲世啊!”

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吴王箭射灵猴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迪正在于此。

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能诗善文,曾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汉献帝时,曹操让他到朝廷任少府,掌管御衣、宝货、珍膳等事。孔融向来对曹操的许多政策持讽刺、反对的态度。曹操同袁绍官渡大战前夕,曹操为了稳定后方,曾下令对建安五年以前的诽谤言论从宽赦免不予追究,以后再有诽谤的,“以其罪罚之”。孔融以才自恃,根本不予理睬。

后来,曹操为了节约粮食,支持战争,曾全面下令禁酒。孔融反对禁酒,并写了一篇专讲饮酒好处的文章,以此与曹操唱对台戏。公元208年,孔融还当着孙权使者的面,当庭诽谤曹操,使曹操非常难堪,大丢面子。后来,曹操深感孔融妨碍他的统治,盛怒之下,就找个借口把孔融杀死了。

《后汉书》在评论孔融时,说孔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意思是孔融落得那样的结局原因在于他自恃才高八斗,处处自视高人一等,以至于最终丢了脑袋。

与以上事例恰恰相反,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低调做人,还是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容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能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经风雨。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学会低调做人,就是要不喧闹、不娇柔、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锋。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是很肤浅的行为。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要学会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