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8761600000024

第24章 山里民居:夯土筑成的贼楼

不知老古土匪的故事是否真实,但从故事的内容说明当时山区土匪活动是何等猖獗,这样的社会环境必然决定山里民居的特殊功能和独特样式。山区民居主要分布在山谷支流盆地中,还有许多房子散建在丛山密林中,当地一些富豪和衣锦还乡的达官贵人,他们在建房时既要显示规模气派,又要确保牢固安全,防范土匪侵袭。在莆仙山区,主要有传统式民居和土堡式民居,传统式民居都是以传统五间厢为中轴对称扩大延伸,形成大厝,左右和背后由护厝环绕,外围砌成一个坚实的墙体,墙体下部垒起一道卵石墙使整座房屋更加牢固。大厝内巷与巷相连,门与门相 通,房间有的多达120间,除了正大门外,两边护厝前各开一个小门。大门常用双重木门重点设防,门后还用巨大的闩捍固定。土堡式民居主要功能是抗击土匪,外观的造型为四方形,外墙通过夯土筑成厚厚的土墙,厚度自底逐渐上收至顶部约为1米左右。高度为三四层楼,屋顶作硬山式四面坡收水。增辟一行披檐,底下形成一条可避雨防霜的廊道。楼正面设一石拱门。内部以厅堂或天井为中心,以木柱支架楼层,周边为大小不一、功能不同的房间。每层墙体都设有枪眼可观察屋外情况,远远看去就像一座雕堡,当地人称为贼楼。这种以防卫功能为主的土堡式建筑是适应当时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而产生的文化形态。山里民居留给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土堡式结构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那些衣锦还乡的达官贵人会回到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的山区老家建豪宅。在农耕社会中所形成的族群传承与光宗耀祖观念深深影响着那一代人,直到今天许多在外打拼并取得成功的新一代农民,他们致富后依然回家盖新楼。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改变民居样式不难,但要改变一代人的观念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