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诗意福安
8761100000001

第1章 序一

李转生

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面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

形如丹凤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

宋淳?五年(1245),在朝中任职的郑?将这首题为《韩阳风景》的诗献予宋理宗,向其展现了一幅闽越一隅秀丽山水的画卷。理宗御批“敷锡五福,以安一县”,赐名“福安”。由此,福安以诗立县,成就了历史上一段佳话。此后的七百多年间,勤劳、朴实、勇敢的福安人民在这块土地上,挥洒汗水、贡献青春、历代相传,造就了如今这个兼具古风古韵与现代时尚气息的魅力城市。

这是一块被大自然宠爱的土地。终年云雾缭绕、佛光扑朔的白云山,大自然“鬼斧神工”堪称“天下绝景”的地质奇观石臼群,激流、飞瀑奔腾呼啸的瓜溪峡谷,三千余株顽强熬过沧桑巨变的远古生物野生刺桫椤,蜿蜒百里、四季如春的富春溪,重重送青、层层叠翠的茶山,绿叶婆娑、宛如绿海的竹林……在这里,无山不青,无水不澈,这方瑰丽的山水更是孕育了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类文明。

这个依山傍海的盆地,气候宜人,早在先秦时期就作为闽越人的聚居地,播下了古文化的种子,周代属七闽地域,秦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东汉属会稽南郡,直至隋唐,皆为州府地属。唐中叶后,现在依然保留诸多古迹的黄崎镇(今下白石镇)、大留、苏洋、廉村、穆阳等村落已建立,诞生了“文化发达村落”的雏形。此时的福安已成为闽东北茶产地之一,“比屋皆饮”,萌芽了闽东特色茶文化。宋明时期,福安人凭借海岸线绵长、水深浪平等海港优势,兴起了民间船舶修造业,并不断发展。在悠悠岁月中,福安儿女不断丰富精神世界,锤炼筋骨,创造并传承茶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明。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数度遭受苦难时,福安儿女更是将“高风亮节”的精神发扬到了极致。时至今日,明代为缅怀“福安三贤”(唐代薛令之、南宋郑虎臣与谢翱)而修建的“三贤祠”几经破坏、修葺,仍伫立在福安城区,供人们瞻仰,传承先辈们的高尚情操和丰功伟绩。作为革命苏区,福安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同样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曾为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力量驻地的溪柄镇狮峰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墩面村革命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革命遗址依然完好保存。更重要的是,先烈们忠贞、英勇、高尚、进取的精神,至今仍深深影响着福安人民。

福安现有畲族人口7.2万,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畲族崇拜凤凰。多年来,福安畲汉一家亲,从政府到民间都非常注重保护畲族文化,畲族婚丧习俗、服饰、武术、茶艺、歌舞、银雕工艺等特色文化大都得以系统传承。

福安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创造传奇。改革开放以来,在千百年来积淀的文明基础上,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热情洋溢、积极发挥创造性、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多次创造让世人惊叹的业绩。1958年,福安人自力更生制造出了闽东第一台电机,被《人民日报》评论为“山窝里飞出金凤凰”。此后不到60年的时间里,福安电机电器产业创造出了百亿产业集群,跻身“全国百佳产业集群”,福安市因此获得了“中国中小电机之都”的殊荣。此外,福安还有“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民间船舶修造基地”、“南国葡萄之乡”、“福建省十大空中最美家园”等美誉。

在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福安市把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列入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等需求。目前,福安全市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宁德市级畲族历史文化名村;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1个2A景区,2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福安市山海相连、得天独厚,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充分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强劲优势和后发潜力。

2009年,《******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提出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顺应时势,福安市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及规划蓝图。由此,如何更好地发掘福安的历史文化传统,将悠久的文化积淀、绮丽的山水风情与明媚的现代城市特征融合并利用,进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福安“跨越发展”、城市升级,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发展福安经济、推进旅游业转型的一个关键课题。

本书在这方面无疑做了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本书以“诗意福安”为主题,从“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寻找故事传说”、“重读古典诗文”、“欣赏福安新姿”七个方面在读者面前展开福安风情的画卷,将福安从古至今、自然与社会各方面的风姿巧妙呈现,雅俗共赏,兼具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

本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可作为展示福安历史文化、自然风情文化的外宣读本,也是福安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体味、感悟、传承福安优秀历史文化的生动教材。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作者系****宁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文时任****宁德市委常委、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