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孩子才爱听:父母与孩子快乐沟通的秘诀
8747400000026

第26章 走出批评和惩罚的误区(3)

对于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你没有必要再过分责骂,而要向孩子表明正确的行为和你的期望。例如,孩子书包里总是乱七八糟的,还经常把书落在教室里。你可以说:“如果你每天能收拾好你的书包,就不会把东西落在教室里了。我希望你明天放学时把书包收拾好,看看还会不会落东西,怎么样?”

4要向孩子提供选择

假如孩子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你在向孩子提出期望时,一定要提供给孩子合理且孩子能接受的选择,给予孩子尊重,而不是强迫孩子做出某种行为。例如,当你叫孩子洗澡,而孩子不予理睬时,你可以这样说:“你是愿意现在洗澡、一会儿听两个故事,还是现在看电视、洗澡后没时间听故事?你来选吧!”这样可以改变孩子的执拗行为,也可以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

5要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对于由于无知而导致错误行为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该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例如,孩子用钢刷把自行车上的漆刷掉时,你可以对孩子说:“看自行车都没有漆了,以后一定要用软布擦车,这样漆就不会掉了!”这样孩子就会记住这次教训,以后也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6让孩子明白错误的严重性

如果孩子在一些问题上屡教不改,就有必要仔细向孩子说明原因,让孩子重视错误行为的严重性,并在此基础上督促其改正。例如,孩子在吃饭前总忘记洗手,说了很多次都没用,那么你可以站在孩子面前,注视着他的眼睛,说:“以后吃饭前,一定要洗手,不洗手很容易把细菌吃进肚子里,这样你就会生病,那样妈妈会很伤心的。”这样孩子就会重视洗手这件事,以后便会注意自己的行为。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孩子是具有独立的主观意识的,在一些行为上明知是错误的,但还是会做,对于这样的错误行为,父母要让孩子自己承担造成的后果,让孩子体验错误的惩罚。例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在餐桌上玩小汽车,父母告诫了很多次都没有用,这时,父母可以先不管孩子的这种错误行为,当小汽车被弄脏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你看,桌子上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这样孩子就会在体验中,得到教训,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主动改正错误。

有效的“冷处理法”

冷处理法是一种工业用语,专门指淬火之后的冷却处理。在与人交往中,有效的冷处理法是指通过冷静的办法,使用不闻不问、不理睬的态度,低调处理一些事情,以拒绝他人或回绝他人所说的话。教育孩子也可以采取“冷处理法”,这里实质上是指一种感化教育,即引导孩子自我反省,激发孩子自尊与自爱的教育方式。

年幼的孩子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如说脏话、作怪脸等,其实这并不代表孩子的道德出了问题,而是孩子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出现的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父母可能都会大声地斥责或批评孩子,但是这样无疑给孩子一个负面强化的信号,他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话,反而会越来越喜欢这种错误行为。因为很多孩子觉得自己的不良行为引起了父母对他的关注。

但是,如果父母使用“冷处理法”,保持沉默,不理睬孩子,那么孩子在这种不良行为中就无法获得关注,自然他们就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小雨平时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孩子,一次,妈妈从幼儿园接他回家,刚见到妈妈,就对妈妈笑着说:“妈妈大傻!”妈妈一听就上火了,想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不学好,竟然学会骂人了。但转念一想,小雨今年才3岁,可能他并不知道自己所说的话是骂人的意思,如果自己对孩子发火,可能孩子就会知道这是一句骂人的话,以后就不好让他改了。于是,妈妈假装没听见。

到了家,刚好看见爸爸正在厨房里做饭,妈妈让小雨独自在客厅里玩,自己进了厨房,对爸爸说了刚才接儿子时发生的事,并嘱咐爸爸,如果小雨对他说同样的话,千万不要有关注性地回应,小雨的爸爸答应了。

吃晚饭时,小雨本来吃得好好的,突然儿子对着爸爸说:“爸爸大傻!”爸爸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多吃点饭,可以长得高一点。”小雨见爸爸并不搭理他,只好埋头吃饭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小雨时不时地还会对爸爸妈妈说同样的话,但父母并不理睬孩子,更不会斥责孩子,渐渐地小雨把这句话就忘记了。

显然,案例中妈妈对小雨说脏话的不良行为使用了“冷处理法”,让孩子感觉到没人关注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也就忘记了这种行为。可见,这种“冷处理”要比训斥孩子好得多。

其实,教养孩子时,适时地运用“冷处理”法,有时可能比打骂、批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当孩子开始认知时,已经能分辨好事、坏事了,自己要是做错了事,也知道会受到大人的责骂,如果这时受到了责骂,就会认为与自己预期的一样,反而使孩子心里放下一块石头,这样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兴趣。如果采用“冷处理法”,孩子就觉得自己的做法没有什么新鲜的,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时间一长,孩子可能就把这件事忘记了,而且很可能是彻底忘记了。

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妨先不要着急上火地训斥、批评孩子,可以对他们保持沉默,采用“冷处理法”。

爱心指导适时使用“冷处理”法

1对于一些任性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暂时让步或置之不理的办法,消除孩子的逆反行为。例如,当孩子不愿洗脚非要玩玩具时,父母可以温和地告诉孩子:“玩一会儿吧,不要太久,等水不烫了再洗脚!”接着你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讲究卫生的小故事吸引孩子,让孩子受到启发,这样孩子就会主动去洗脚了。

2当孩子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时,或者父母怎么劝说孩子都不听的时候,父母可以采用不予理睬的方法。压制自己的怒火,不理会孩子的要求,带孩子去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然后让孩子独自呆在一个房间里,任他哭闹,等他平静之后,再与他谈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承认。这时候,他就会非常听父母的话。

孩子屡教不改怎么办

生活中,孩子屡教不改的行为是常见的,例如,不记得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不记得饭前要洗手、不记得上课要记笔记、总是对父母说谎、骂人等等。这些事都是父母总在提醒、批评,但孩子却屡教不改。大多数人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量少犯错误,或是犯了错误后能及时改正,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通常说来,孩子会屡教不改其原因就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使孩子渐渐知道了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但是,当他们做错了事时,之所以会不承认、狡辩或推卸责任,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害怕父母对他们进行训斥和打骂,所以只能用“逃避”来自救。这样孩子就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也就没有办法改正错误,久而久之,孩子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也就形成了家长印象中“屡教不改”的孩子。

2因为价值观的模糊,分不清什么是正确的

由于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以身作则,使孩子在面对错误时,产生了疑惑,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于是也就不会承认错误。当家长批评孩子错误时,孩子就会想父母都不承认错误,我们为什么要承认错误,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养成屡教不改的坏习惯。

小包非常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玩,有时放学了也不着急回家,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小区院子里玩,妈妈规定小包每天六点回家,但小包总会忘记回家的时间,直到天色很晚,怕妈妈生气,才赶紧跑回家。这

让妈妈非常生气,有时妈妈会大声地批评孩子,但是最终没有用,孩子还是会晚回家。

一次,天都快黑了,小包还没有回家,于是妈妈刚准备出去找孩子,孩子气喘吁吁地回到家,向妈妈解释道:“我忘记了时间,刚才我还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回来的。”妈妈生气地说:“你每次都是这样,我已经听够了你的解释,这次我要惩罚你了,下周放学就回家,不能出去。我会让你爸爸好好管教你的。”小包胆怯地不敢出声,生怕妈妈会打自己,赶紧回房间去了。

这是一位母亲的叙述,她不知道如何能让孩子改掉不守时的坏习惯。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妈妈像案例中的母亲,对孩子的错误往往是反复提醒,恫吓、逼迫,而最终不见成效。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一再受到某种批评或指责,他逐渐地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故意去做一些叛逆的事情,以获得心理的补偿和平衡。所以,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要对孩子有信心,用爱去对待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爱他,永远是最值得他信赖的人。

爱心指导改掉屡教不改的习惯

1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时,父母一定要与孩子谈心,和孩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所有方法都记录下来,看哪些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总结出最佳方法,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2在孩子改正错误期间,如果孩子做不到,要按照约定的方法给予惩罚,让孩子记住教训,改正错误。

3父母也可以把商量好的要求贴在孩子经常能看见的地方,时刻提醒着孩子。

4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父母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并把孩子的行为(当着孩子的面)记录在小本上,鼓励孩子改正错误。

5假如孩子的不良行为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时,父母首先要结合孩子的不良行为认真地分析,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例如,孩子晚上总是贪玩,不愿意去睡觉。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游戏还没有做完,所以不愿意去睡觉;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白天睡得太多,夜里不困引起的。

6与孩子坐在一起讨论,了解一下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然后,与孩子交流沟通,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例如,“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到了晚上需要早点休息,明天才能有精神去上班,就像你每天有精神去幼儿园里玩一样。”这时,孩子就会理解家长的感受,并主动反省自己的错误。

7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讨论改正问题的措施,当孩子决定按照措施改正错误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不到,就会受到惩罚,而且必须实施。当然惩罚的内容是由孩子决定的,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尽力把错误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