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8743600000033

第33章 金融改革大幕拉开(2)

§§§第三节改革只能从现有银行体系外突破

最近支付宝推出了一项新业务,叫余额宝。相信各位读者都有支付宝账户,它不但是网上购物时的支付平台,还可以交电话费、水电燃气费、还信用卡等。一方面你购物时把款打到支付宝账户到确认付款有一个时间差,另一方面平时你账户上面可能会有几十块没用完的闲钱,就是这两个不起眼的东西,8亿用户攒到一起就有了300亿的固定存量。以前这些钱是没有收益的,现在推出“余额宝”就是给你个赚钱的机会,大概能比银行活期利息高10倍,而且能随时支取。这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民营企业做的支付项目,但现在这个项目却让银行十分紧张,因为银行看到了这背后要求自己改革的力量。

现在银行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应对这次“危机”了,但是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无论如何改注定要流失三大块业务:第一,理财产品定价;第二,个人活期储蓄;第三,中间业务收入。为什么呢?因为支付宝的三板斧让银行无处可逃,当然它不会把银行弄死,只是会让银行很难熬。

支付宝经营成本远低于银行。支付宝卖的基金成本不到银行的30%,银行垄断理财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支付宝和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支付宝收天弘基金0.25%的技术服务费。大家知道类似的货币基金通过银行销售的成本吗?因为目前70%以上的基金都是通过银行销售的,所以银行非常强势,除了收正常的费用外还会有额外的返点回扣什么的。我以华夏基金的货币基金为例,通过银行购买这种基金要交4种费,大概是销售金额的0.88%,这几乎是最低的基金费率了。对于普通的混合型基金,银行对100万元以下的客户收取的费率高达3.75%,500万元以上的收取3%,5万元以下的你就别玩儿了。如果通过支付宝购买呢?无论哪种基金对支付宝来说技术上是一模一样的,最多翻两倍1%了不起了,这也要比银行便宜三分之二以上。

余额宝是支付宝引进的第一个基金,属于最低风险的货币基金。目前还有20多个基金项目正在谈判,如果将来把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等理财项目引进来,大家的选择会更多。请问到时候由支付宝提供平台,支付宝或第三方评估风险,客户之间可以直接对接,有谁还会选择让银行盘剥,况且到时候银行还有那么多廉价资金使用吗?

余额宝可能严重影响银行个人活期业务。支付宝能给每人一样优质的服务,二八定律注定了银行服务不好80%的不赚钱的客户。支付宝6月17日推出余额宝,截至6月底已有251万客户,金额达66亿,平均一个人理财金额是2629块钱。这些人在银行是没人理的,因为理财产品是5万元起步。不用说别的,251万人去银行排队办这项业务,每个人用1分钟也要5229天,1000家银行办1个礼拜才能办完。所以银行不是不愿意服务小客户,而是成本太高,只能选择优质客户服务。但是对支付宝来说做这个事情几乎是零成本。

贷款业务也一样。阿里金融的小额贷款业务平均一单贷款额6万元,贷款的人工技术审核的成本只有2.3元,如果换作银行做这个事情可能23块钱都不够。银行做一单600万的贷款和6万的成本差别很小,都要实地考察、评估风险,所以银行不愿意做小企业贷款,因为它不赚钱。但这事儿阿里金融来干最合适,因为它有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数据。

因为银行必须把有限的资源放在重点客户上,所以穷人市场的流失是必然的,这也正是互联网的优势。以工行为例,2012年财报显示它的存款余额有12.6万亿,其中个人活期有2.5万亿,占比20%,这就是工行最需要担心的客户。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有100万亿存款,约20万亿都是个人活期,因为这20万亿在银行的利率只有0.35%,银行也看不上这些人,不会为他们提供金融理财服务的,因为银行理财的起步价都是5万。目前支付宝没有任何利息,它的沉淀资金已有300亿,如果利率比银行活期提高10倍,20万亿个人活期存款中有1%的人把钱放进来那就是2000亿元,10%就是2万亿。市场之大超乎想象。

银行反击注定无效。银行这回是真着急了,以前是中央逼着地方改但是改不动,现在是它自己主动要改。工行7月13日组织人员去基金公司考察支付宝的影响。这是破天荒的事情,以前都是基金公司求爷爷告奶奶找银行帮忙买基金,返点之高甚至超过了管理费本身,今天全反过来了,银行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危机。7月12日建行发了一篇报告《余额宝又一次改变了银行》,详细分析余额宝的主体架构、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对银行的影响等,最后给出3点建议:要马上推出类似产品、要提高客户满意度、要学习支付宝加强信息技术开发。

我想告诉大家,这些措施注定无效。第一,你没办法改变二八定律,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第二,银行分析的建议是错的,因为支付宝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多先进。支付宝的核心竞争力是8亿用户的大数据。所以银行不要指望能把客户继续拉来,中间业务收入下跌是必然的。

支付宝的核心竞争力是8亿用户。大家可能不知道,之前就有类似的货币基金理财产品,甚至比“余额宝”兼容性更好,但只能在小圈子里混。

2012年12月众禄基金推出了“众禄现金宝”,可以实现和几十只货币基金直接对接,支持16家银行卡;2013年5月数米基金推出了“数米现金宝”,支持17家银行卡直接对接;余额宝6月17日推出至今只支持8家银行卡。它们之间的功能几乎一模一样,但是为什么你只听说过余额宝却没听说过其他的呢?因为支付宝有8亿客户和它直接对接,别人都没有。所以银行想做类似的业务和支付宝竞争几乎不可能。

因此将来银行个人零售业务、理财产品、服务费都将面临危险,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利润下滑。我建议银行,服务好你剩下的20%的高端客户,只有他们不会流向支付宝。

开放成就了支付宝。支付宝平台已经成了一个准银行,它可以选择成为利益集团的一员,但是它做了对自己、对金融系统更有益的事情——开放平台。银行最基本的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赚取差价。支付宝在今年3月1日宣布推出虚拟信用卡业务,其实等于给个人发放贷款;6月17号又推出余额宝,利用远高于活期利息的收益吸引大家存款。至于给企业放贷,它们在2010年就已经拿到了小额贷款的牌照。唯一不同的是自己注册一个子公司申请一个基金牌照就够了。

但是支付宝不做银行,它把8亿客户的信息开放给银行业,让银行共同竞争。以信用卡为例:2013年3月1日,阿里金融宣布推出虚拟信用卡,时隔一个月虚拟卡才推出来。这一个月发生了什么大家知道吗?支付宝和商业银行谈判,条件是我把我的客户信息开放给你,你可以根据他们的富有程度自己选择授信额度,这次首先谈妥的是上海农商行,因为它觉得你在帮我挑选精品客户,没问题,客户觉得它给我授信也没什么不好,又没损失;支付宝怎么赚钱呢?所有用信用卡消费的客户,商家要给他交1%的手续费,稳赚不赔。支付宝2012年的结算金额1.77万亿,如果明年1%的人在支付宝上用这种信用卡消费,那就意味着1.77亿的无风险收益。

理财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支付宝自有沉淀资金300亿元,全拿去存定期能赚10个亿。但是把支付宝平台开放给基金后,我相信做到1万亿规模应该用不了几年,1万亿它抽0.5%就是50亿元,同样没有任何风险。以后银行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和基金对接,银行间的竞争不就形成了吗?

支付宝让银行改革立马启动。银行改革共有八次,但没有一次能触动利益集团。1984年到2002年的四次改革都是在给银行输送利益:1984年,打破原来的分工,大家可以扩张地盘;1993年,给银行自由,进行企业化改革;1997年,剥离了1.4万亿不良资产;2002年,股份制改造,银行上市圈钱。

2007年以来的四次改革银行翅膀变硬,不听管教了。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个改革方向——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农村金融,建设现代银行制度——但都没什么效果。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八项部署,至今一个都没落实(举例:支持小微企业、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机制等)。2012年温州的金融改革和深圳前海的金融创新都不了了之。

银行的宠物经济学家们说,利率市场化政府最先受不了,10万亿地方债利率升一个百分点就是1000亿。市场化以后我们银行只放贷给赚钱的项目,地方政府这种不赚钱的基础投资我们就不投了,意思是真正市场化以后你就管不住我了。可见何其猖狂!

正是因为过去改革的无效,支付宝第一次真正触动了利益集团,当然,它的背后一定有强力的领导在支持,否则不可能先上车后买票,不可能有人民网这样的媒体为它站台助威。

改革继续下去可能会削减银行60%的利润!截至2013年6月底,银行100万亿存款中约20万亿是居民活期存款,利息只有0.35%,过去他们没得选择,现在他们成了最容易流失的客户。你知道这20万亿每年为银行带来了多少利润吗?按照一年期贷款利率6%计算,这是最低的贷款利率了,20万亿每年为银行带来1.13万亿净利息收入(20万亿 ×(6%-0.35%)=1.13万亿)。

2012年16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一共才2.04万亿,也就是说这20万亿活期储蓄如果离开了,银行利润至少要下降60%以上,因为这是银行成本最低的资金。

银行表外业务一定会降温。银行表外业务的增长不用多说,去年已经达到7.6万亿,几乎和银行贷款持平。今年前五个月理财产品规模达到4.6万亿,同比增长138%,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几乎处于失控状态。为什么呢?因为房地产、地方政府不能从正常渠道获得贷款,所以成立各种信托基金找银行弄钱,因为除了银行找不到第二个有钱人。但以后不一样了,只要你回报高、风险可控,可以直接和支付宝去谈,而且融资手续费比银行便宜70%,目前已经有20多个基金在谈了。

最后,银行界只能无可奈何接受现实。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说:“阿里做金融是对银行界的重大挑战,它将侵蚀银行零售业务的一大块。”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说:“作为我们商业银行的经营者来讲,我深切感觉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生存模式。这需要我们做出变革。”

这篇文章是余额宝刚推出来时写的,当时天弘基金积累的资金只有66亿,我们预见到它要迅速壮大。果不其然,到11月它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基金,也是唯一一个规模过千亿的基金,用户突破3000万,累计年化收益4.87%,比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高13.9倍。这不是余额的终点,也不是支付宝的最终理想,我们更期望的是通过这些银行外的金融机构推动银行内部的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已经有44家民营银行向工商总局提交了申请,打破银行垄断、推动银行业竞争已经是箭在弦上,金融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不希望看到“余额宝”们就此止步,就此被四大行,银联、银监会等既得利益者封杀。

中国3D打印的未来

3D打印自问世30多年来,一直在特定领域有所发展,而未能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这和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有关。

在大众消费领域,3D照相馆、3D创客正在国内推开,杭州、北京、西安、上海、武汉等城市都有3D照相馆陆续开张。对于如何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大众消费级领域,目前还缺乏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不仅在大众消费领域,在工业领域、生物工程领域,也都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传统工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是生产设备卖设备,不管市场用户的需求是否打开,先把设备生产出来再去推销。据有关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全球累计销售4.9万台工业级3D打印机,其中近四分之三由美国制造,以色列和欧洲国家的份额分别为9.3%和10.2%,中国生产的设备仅占3.6%,与日本相当。

目前,3D打印这个行业还是沿袭了传统工业的老路。看来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要不然,30多年来,国内3D打印技术的产值怎么才区区3亿美元,而全球也才30亿美元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行业目前还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引领。

传统模式存在严重的发展瓶颈,另寻他途就是当下难题。商业应用“突围”之前,先梳理其目前的应用,以提供全新的思路,很有必要。

(本文摘选自罗军的《中国3D打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