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的书在架子上无法寻得,出纳组会帮助寻找。经过几天的查找,如实在无处寻得,图书馆会宣布此书遗失,并设法重新订购。
如果哈佛当下缺读者急需的一本书,那么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系统使用馆际互借的业务,从其他高校图书馆借得。馆际互借的业务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高校的藏书,而且为学者提供最大的研究便利。如果需要的仅是某一本专著的某一章节的几页而已,那么出借的图书馆还可以复印相关的几页之后给读者寄来。所有这些设施和服务都是免费的。不仅如此,图书馆尊重学者的隐私权。借阅书籍是个人隐私之一,因而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以任何形式把读者借书的信息透露给第三者。
借书的期限不等,而且都可在网上续借。考虑到四年级以上的研究生和教员需要使用书籍的时间长,于是规定可以借满一学期,但是一旦其他读者需要使用,那么往往在一周内需要归还,保证所有读者有使用资料均的等机会。本科生和低年级的研究生借书的期限要短得多。
和任何其他图书馆一样,书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前还到图书馆。如果逾期不还,那么就得罚款。罚款是无法逃脱的,因为图书馆拥有所有读者的个人信息,如果没有及时付上罚金,那么就会在学生的期末账单上出现。那可是不交不行,因为欠款的学生等开学了是无法继续注册的。
图书馆本着为所有学生、学者服务的意愿,所以还向读者征求采购书籍的建议。图书馆的过道上有接纳读者建议的信箱,可以递交各类建议。另外,读者还可以把图书馆该有却没有的重要书籍名称投入建议箱里,采购部门会及时订购。如果图书馆缺学生、学者需要的书,那么便可以直接和征订部联系。研究和教学急需的书籍,图书馆还可以加急订购。
一般图书馆开放的时间通常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主要的图书馆开放到晚上10点,而以本科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图书馆,如拉蒙特(Lamont)和卡波特(Cabot)图书馆开放时间就更长,复习应考期间甚至为学生通宵开放。
馆内的设施齐全,图书馆系统的发达对研究的极大推进是毫无疑问的。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图书馆给学者提供的便利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在教学研究中起到的作用。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正在不断地将大批书籍、图片、音乐、书稿、档案和特别的藏书数码化。有的是在某一领域的教授帮助下,将哈佛各处的专题材料数码化,形成一个数码收藏库。这对研究这一领域的学生、学者而言,真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不管研究者身在何处,对自己所需的一手资料触手可及。这些经数码化的资料与传统图书馆的收藏不一样,而且这些资料只有哈佛大学的成员才能使用。这些资料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为学术研究开拓了一片崭新的领域。馆内不仅有复印机和扫描仪,还能在电脑上直接给自己的电子邮箱寄发所需的信息和引文。
图书馆对很多人文学的课程来说至关重要。中心课程经常备有阅读汇集,但是一般课程都有很大的阅读量,而学生不可能购买所有要求的阅读书目。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阅读任务,图书馆配合任课老师,提供保留书籍的服务。每一学期开始前两周,任课教师会把阅读书目交给指定的图书馆,图书馆就把某一课程所需的书籍集中在出纳处,以便学生随时在馆内阅读。
图书馆还有专人提供索取某一专题资料的咨询服务,可以安排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从而得到传统的和网上资料的有效引导。
图书馆的空间有限,但还是见缝插针,为读者提供设有书架的阅览桌。这些小小的阅览桌安放在书架之间的空隙,或是拐角,供正从事某一领域课题研究的学者使用,便于他们就地研读,不需外借、搬运大量的专题书籍。
随着哈佛藏书量的日益增加,近年来,很多图书馆都感到使用空间越来越紧张,于是学校在郊外另设了面积相当大的藏书库,库中气温、湿度均受严格控制。多家图书馆把一些相对来说不大常用的书籍存放在那里。学校有一项服务,即每天派专车前往70英里之外的书库为读者提取所需的书籍。读者可以在网上递交索取要求,24小时之后就能在指定的图书馆领取。据介绍,图书馆到这一郊外的书库里索取一本书的费用是80美元。即使某一天只需从书库内提取一本书,图书馆也得特意派人,驱车前往提取。这种读者至上的服务,就是在美国别的常春藤名校也是极为难得的。
哈佛的图书馆藏有大量的档案资料、手稿和书信,其中很多资料是学者未曾使用过的。比如,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善本部,藏有珍藏书。其中的善本书不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本,参阅自然另有一番手续。但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学者不仅能饱眼福,而且还能用于研究。如果和牛津的博德莱图书馆或是那时我常去的东方研究所的图书馆做一对比,哈佛的藏书和使用的方便方面远远胜过牛津。
我工作所在的哈佛燕京学社,每年从东亚和东南亚的五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提名的年轻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者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学者,来哈佛做访问学者,为期一年。每年结束时,大家都会交流在哈佛一年参加学术活动,以及进行学术研究的感受。多少年来,大家共有的感受之一就是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实在是好得无与伦比,丰富的资料、一流的服务设施、便利的使用制度、优雅的研究环境等等,都是难以在其他地方找到的。每一位读者从哈佛图书馆借书并没有限量,所有的读者都有使用校内藏书的特权,开架书库更是使许多国内来访的学者大饱眼福,如饥似渴般利用。有的学者认为,国内的图书馆系统再过五十年都难以赶上哈佛的水准,而有的学者深深为在图书馆做研究的经历而感慨:“哈佛确实是把学者顶到头上!”
每年入冬,为避免雪天读者上台阶时滑倒,图书馆会在入门台阶的中间段搭上坚固的木板台阶,木板台阶上还铺着防滑的材料。这种用心为读者着想,努力为师生提供便利的做法,年年不误,岁岁如此。每年寒冬的日子里,走上搭好的木板台阶,步入怀特纳图书馆时,我心中总是油然而生一股做学者的自豪。
就此而言,谁能否认哈佛是一个尊重学者、尊重智慧的象牙塔呢?
特别要提及的是怀特纳图书馆和哈佛燕京图书馆。怀特纳图书馆是校内最大的图书馆,其藏书量有400万册之多,在美国仅次于国会图书馆。她的创建和闻名世界的泰坦尼克号海船失事有关。
哈佛校友哈里·怀特纳(Harry Elkins Widener)于1907年毕业于哈佛,是一位藏书家。1912年春天,他前往英国购书,和父母坐上泰坦尼克号海船回纽约,于4月15日不幸丧生于泰坦尼克海难。后来,他的母亲爱莉诺·怀特纳(Eleanor Elkins Widener)向哈佛大学捐赠家产,于1915年6月20日建立怀特纳图书馆,以此来纪念死去的儿子。怀特纳生前收藏的3300册藏书一直是图书馆的一批珍藏品,主要是有关英国文学方面(如莎士比亚的著作)的专著。出于哈里·怀特纳丧生海难的一段历史,校内还一直流传,哈佛入学的新生必熟水性。
我常用的图书馆是哈佛燕京图书馆(Harvard.Yenching Library)和怀特纳图书馆。燕京图书馆以收藏地方志著称,有关东亚的藏书在北美居首,有关东亚研究的参考书也是应有尽有。如果不是纯粹去找书,我就会去拉蒙特图书馆,寻得宁静的一个角落,看书、想问题或写东西,效率极高。
在哈佛大学的任何一家图书馆,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静心看书,想问题,确实是人间的一种莫大享受。怀特纳图书馆内新建的飞利浦阅览室(The Philips Reading Room)有通天的采光,便利的设施和雅静的读书环境。夸张点说,面对怀特纳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研究设施,实在没有理由做不出学问。卡伯特和拉蒙特图书馆还为读者提供了24小时开放的便利;卡伯特图书馆时常有静谧而又隐蔽的一角,给学者提供最值珍惜的一方净土,远离人间所有的繁杂事务。
图书馆为博士生提供了一段宁静的时光,还有一方净土,但这毕竟是短暂的。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很多学生必需一边琢磨着论文,一边得走上讲台,从而为将来的教职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