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地名纵横
8740600000021

第21章 乡镇(街道)地名(9)

城南乡土壤肥沃,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拥有林地面积0.56万公顷,主产杉木、松木、杂木、毛竹、松香、竹笋等林产品。城南乡药用植物种植面积大,主要品种有银杏、葛根、杜仲、厚朴、红豆杉等,正在打造成宁化的“药材高地”。城南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迹有始建于汉(145)的上坪村南山古刹和始建于清朝(1702)的水口巫氏祠堂。

安乐乡位于宁化县境东南,东邻清流县田源乡,西与曹坊乡接壤,南接清流县里田乡,北临城南乡。驻地村相传因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得天独厚,民众易于为生,相期“安其居而乐其业”得名。

此地古称黑虎峒;宋以后称新村里,据旧县志记载:“县东南六十里为新村里,辖安乐、丁坑口等三圩、五十八村”;明初建安乐铺;苏区时设安乐区苏维埃政府;民国25年(1936)8月属县第二区(区署);民国32年为新村乡;1950年3月属第三区(曹坊区);1951年6月为县第三区;1958年1月为安乐乡;同年10月为安乐公社;1984年8月改为乡建制。2011年末,安乐乡辖刘坊、夏坊、马家围、安乐、谢坊、洋坊、三大、黄庄、丁坑口、罗坊、赖畲等11个行政村和安乐1个社区,辖区总面积186.06平方千米,总人口17454人。

安乐乡森林覆盖面广,主要以针叶和阔叶林为主,毛竹资源丰富,全乡竹林面积0.43万公顷,为宁化县竹业大乡之一。安乐乡主要以烟、竹生产作为当地特色产业及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2007年建成国家级标准烟叶收购点,为烟草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石灰石、稀土等。安乐乡南部的夏坊村流传着一种客家特色民间文化——夏坊古游傩,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村里的庙会活动中举行,是古代傩文化的一种遗留,在福建已不多见,与福建其他地方的傩舞、傩戏有着明显不同,更具有原始味道,反映的是夏坊村的“梅山七圣”崇拜习俗,至今“七圣”庙会已逐渐转化为一个民俗节日。

曹坊乡地处宁化县南部,东临安乐乡,西接治平乡,南连龙岩连城县馆前镇,北靠翠江镇,因开基始祖姓曹而得名。

此地宋至元属桂枝乡;明、清时期旧县志标为会同里,管辖曹坊、滑石、寺背岭等3圩、66个村;苏区时设曹坊区苏维埃政府;民国23年(1934)冬属县第六区(公所);民国25年8月为县第二区(区署);民国32年为大同乡;1950年3月为县第三区;1951年6月属县第三区(安乐区);1954年9月为县第十一区(上曹区);1956年5月属安乐区;1958年1月为曹坊乡;同年10月为曹坊公社;1984年8月撤社改设为曹坊乡。2011年末,曹坊乡辖上曹村、下曹村、双石村、罗溪村、黄坊村、滑石村、三黄村、根竹村、黄金进村、官地村、坪上村、宝丰村、南坑村、曾家背村14个行政村和曹坊1个社区,辖区总面积201.1平方千米,总人口25669人。

曹坊地处武夷山脉西南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境内已探明矿藏有石灰石、辉绿岩、煤、瓷土、稀土、高岭土、稀土等10余种,其中石灰石矿地质储量1.2亿吨。

曹坊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较早创建的革命老根据地,也是三明地区革命斗争的发源地之一。1928年,徐赤生在三黄创建了宁化县第一个党支部,建立了秘密农会,开展革命斗争。1930年6月22日,中共宁化地方组织在徐赤生、张志农等领导下,经中共长汀县委批准,在曹坊乡率先发起暴动。23日晨,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杨岳彬率一部红军赶到曹坊援助,建立宁化南乡革命委员会。至25日,宁化共有城关、禾口、淮土、曹坊、李七坑5个宁化西南的乡发起暴动,面积达半个县,时称宁西南半县暴动;27日,成立宁化县革命委员会。

曹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境内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下曹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伊秉绶墓以及曹氏家庙、滑石风雨桥,宁化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下曹古建筑群,客家古祠堂,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旧址等名胜古迹。

治平畲族乡位于宁化县南部,南接龙岩连城县馆前镇、新桥镇,北靠方田乡,东邻曹坊乡,西与江西省接壤。此地旧名“寺背岭”,因当地“兴福寺”得名;民国时期因地方械斗频繁,增设乡治,定名为治平,含“治理平服之意”。

此地宋时属于桂枝乡新村团;清初才辟为圩场,属会同里;民国初年属大同乡;苏区时期设长宁区苏维埃政府;民国23年(1934)冬属县第六区(安乐区);民国25年8月属第二区(曹坊区);民国31年设乡,定名为治平;1950年3月属县第三区(曹坊区)公所;1951年6月为县第七区(寺背岭区);1954年9月为治平区;1958年1月为治平乡;同年10月为治平公社;1984年8月改设为治平乡;2000年6月更名为治平畲族乡。2011年末,治平畲族乡辖治平、坪埔、社福、光亮、高峰、下坪、高地、泥坑、湖背角9个畲族村(均为行政村)和邓屋、彭坊、田畲3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136.7平方千米,总人口13769人,其中35个自然村村民为畲族,畲族人口4217人,占30.6%。

治平畲族乡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0.2%,有林地面积1.24万公顷,其中毛竹林9.7万公顷,为三明市最大的毛竹之乡,也是福建省重点毛竹乡之一。当地生产反季节香菇具有独天得厚的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网络体系,成为周边乡镇香菇交易集散地。境内已探明的矿藏有铅锌矿、硫铁矿、辉绿岩等10余种。

治平畲族乡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每年均在农历9月28日,举行朝拜大地公爹活动;每逢庙会、元宵等节庆日,则举办舞花灯、官刀斧头灯、猪火龙灯、马灯、船灯、板凳龙等传统民俗活动,气氛热烈。当地名胜古迹有紫曹坑曹梅溪墓、兴福寺、玉扣纸手工作坊、鸡公岽、云霄山、神仙脚盘石及古杉、红豆杉原始群落等。玉扣纸是治平畲族乡特产之一,其生产起源于南宋,历时700多年,由于纸质优且重,故名曰“重纸”;后人又以纸质光滑细腻、色泽洁白、柔嫩且防虫蛀而誉称“玉扣纸”,是书写文献、奏章和印刷线装书的上品,远销东南亚,20世纪70年代曾调运640吨印制《毛泽东选集》线装本。

第七、大田县

均溪镇位于大田县境东南,为县政府驻地,南接屏山乡,北临太华镇、前坪乡、湖美乡,东连华兴乡,西邻石碑镇。均溪,因溪流穿过境内,将河谷盆地均分为二而得名。

此地汉代为南平辖地;唐代属尤溪管辖;明嘉靖十四年(1535)划归大田县管辖,属进城乡大田里三十三四都,为县衙驻地;民国初年因此地为官署所在地,改名坊都;民国28年(1939)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中山;民国35年改名为均溪镇;1950年2月为第一区;1956年为均溪区;1958年4月撤区设城关镇;8月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62年分设为城关、均溪、仙峰和建成4个公社;1969年复并为城关公社;1972年改称均溪公社,并划出石碑等8个大队和早兴等6个大队另建红湖和早兴公社;1984年撤社建镇。2011年末,均溪镇辖红星、玉田、福塘、温镇、金岭、大道山、宋京、良元、华坑、上太、后华、郭村、翰林、周田、许思坑、建成、东坑、金山、上华、和丰、和丰坪、太山崎、城东共23个行政村及玉凤、文昌、南街、赤岩、仙亭、白岩、东门、镇东8个社区,辖区总面积140.38平方千米,总人口72567人。

均溪镇是大田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境内矿产资料较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石灰石、铁、铅、锌、煤、瓷土、黏土、花岗岩等,其中铁矿资源储量455万吨,石灰石资源储量2819万吨,铅锌金属资源量15.6万吨。均溪镇地方特产有温镇粉干、“九重粿”、笋壳斗笠等。境内名胜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芳联堡、镇东桥以及文昌阁、龙水殿古庙、仙亭山千亩阔叶林、竹枝滩拦河大坝、乐城“世外桃源”等。主要流传于均溪镇的大田民间艺术“板灯龙”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设镇位于大田县北部,南邻太华镇,北接广平镇,东靠文江乡,西临永安市槐南乡。此地原名“三九都”,又名“三堡”,1955年以建设新家乡之意,取名“建设”。

此地历史上原属尤溪县辖地;明嘉靖十四年(1535)大田建县,始归大田;明正德时编都郡制,将这里划为“三九都”,都下分保;民国29年(1940)为大田县第二区三民乡,得名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50年2月属大田县第三区管辖,下设五个乡;1955年将五个乡并为一镇,以建设新家乡之意,取名“建设镇”,属汤泉区管辖;1958年10月属广平公社;1961年6月从广平公社分出,成立建设公社;1984年9月改制为建设乡;1994年3月设为建设镇。2011年末,建设镇辖建爱、建忠、建设、建强、建民、建丰、建乐、建国、和平、大同、元山、香浮12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68.59平方千米,总人口23823人。

建设镇物产丰富,富藏煤、铁、铜、锰、铅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其中煤资源储量1533万吨,铁矿资源储量410万吨;特产众多,有糟菜、腊鸭、红粬和雪蔗等“山宝”系列品牌农副产品及珍珠米粥粉、三宝红等;商贸发达,商贾云集,是闽中商贸重镇,周边的永安槐南、沙县湖源及本县的太华、广平、文江、奇韬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三明市辖乡镇第二大商品集散地。风景名胜有位于建国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琵琶堡。

广平镇位于大田县北部,东临奇韬镇,西靠永安市槐南乡与三元区中村乡,南接建设镇,北邻沙县湖源乡和尤溪县八字桥乡。因此地处中小山区之中,广平、五丰、万筹、万宅4个村连成一片,既广阔又平坦,在明朝即得名广平。

此地原为尤溪县辖地;明嘉靖十四年(1535)划给大田县;明清时属大田四十四、四十五都;民国29年(1940)6月建广铭乡(与铭溪乡合称);1950年成立广平区(含奇韬);1956年底并入文江区;1958年成立广平人民公社、东西人民公社;1970年以上两个公社合并为广平公社;1984年改为广平镇。2011年末,广平镇辖广平、五峰、万筹、万宅、兴埔、元沙、苏桥、铭溪、栋仁、岬头、东景、西园、丰庄、大吉14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171.58平方千米,总人口35052人。

广平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石灰石、锰、硫、瓷土、铅锌等矿产。其中煤资源储量9837.5万吨、石灰石8432万吨、铁矿64万吨、锰矿18.18万吨、铅锌矿2.5万吨,辖区内有省属企业永安煤业公司苏桥煤矿、海和钢铁厂、海鑫矿业有限公司等,是大田县主要工业区之一。境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绍恢堡、光裕堡、深原堂、文昌阁4处,还有黄岩洞、东岩寨、慧林洞、白鹤洞、狮牯洞等名胜古迹,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土特产品有鸭干、笋干、茶籽油等。

石牌镇位于大田县中南部,东邻均溪镇、屏山乡,西接上京镇、武陵乡,南连谢洋、吴山乡,北靠太华镇,因驻地村山岬后有块大石牌而得名。

此地原为尤溪县辖地,明嘉靖十四年(1535)属大田县丰城乡万足里三十五都,民国29年(1940)为第一区石湖乡,民国38年属均溪镇,1950年2月为第一区石牌乡,1956年属均溪区,1958年2月属东风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6月设为小湖人民公社,1970年10月公社驻地迁往石牌村改称红湖人民公社,1981年10月改称石牌公社,1984年9月改为石牌乡,1997年5月撤乡改设为石牌镇。2011年末,石牌镇辖石牌、老厝、上坡、马山、盖山、石坑、拱桥、京程、长溪、桃山、小湖、桃坑、鳌江、三坊、龙坑、下洋16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129.5平方千米,总人口18350人。

石牌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305线、306线和“泉三”高速穿境而过,东往德化,西至永安、三明,东南通闽南“金三角”,城郊经济和省道经济发达。境内土特产品有“石牌大骨头”,是以本地槐猪骨头为原料烹制而成的农家风味美食,具有肉质细嫩、甘香不腻、营养丰富的特点。2011年,从“泉三”高速公路石牌互通口到镇区主街306省道沿线绵延1千米聚集了56家以骨头肉为特色的农家餐馆,被福建省旅游局评为“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

奇韬镇地处大田县东北部,东靠尤溪县新阳镇,西临广平镇,南接文江乡,北连尤溪县管前镇。此地古名奇滔,相传西南方向的空北山岬有一出米石,大米从石洞里滔滔不绝地往外流,为世上稀奇,奇滔由此而得名,后因不复见出米,至清末有位秀才改“滔”为“韬”,意为米深藏在石内不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