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8740400000017

第17章 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1)

.....

在中小学,以微视频为主要手段的“慕课”是与“翻转课堂”紧密相连的概念。在学生学习了教学微视频后,教师还要不要“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就成了亟待研究的问题。本章对这些问题作详细探讨。

.....

第一节 翻转课堂的定位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变革,是在优秀教师指导下,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发挥学生参与性与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知识高效传送的基础上,推动中小学课堂教学从“知识导向”向“综合素质导向”转变。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杨晓燕校长说“翻转课堂不是推翻课堂而是转变课堂”,这就给予了翻转课堂一个准确的定位。翻转课堂,是利用当前信息技术的条件和大数据分析的优势,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所作的一种教学改革尝试,把由教师重复讲授的内容,如概念讲解和事实展示等放在课堂教学之前,通过视频或其他形式来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它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教与学的及时互动与信息反馈,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强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尽可能地得到满足,尝试为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可能和载体。它使学生在课后高效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用于完成作业、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创造等,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知识与能力融合”、“认知导向”向“认知与情感统一”的转变。

一、让学生自己对其学习负责:翻转课堂的指向

从事翻转课堂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一再强调,让每个学生而不是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个体终究要独立地面对社会,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培养个体的自主自立意识和能力,既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和家长对其学习负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所在。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很难自然形成,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培养和教育。

在我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杭州学军中学陈立群校长曾提出过学生学习的“三个当家”的理论,即自己当家、他人当家、无人当家。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如果孩子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当家,其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一般都比较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抗挫折的能力也较强;如果是教师和家长等他人为孩子的学习当家,其学习有的也不差,但是在未来的生活中,他们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弱;如果没有人为孩子的学习当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孩子学习不会好,在未来生活中也会产生各种问题。这一事实表明,自己当家即孩子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学校要努力促进学生自己当家。

然而,在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的政策下,家长对孩子生活的过度关照,教育的激烈竞争导致的学校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安排,使不少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发展其自主的意识和能力,这对其在校学习、在社会中生存等都不利。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成为全球教育者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在促进学生自主当家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一优势是:自定进度与步骤的自主学习方式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无法面对个别学生进行讲授,在部分学生并没充分掌握相关学习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已完成了他的授课任务。一句“大家都懂了吗”,似乎在提示不懂的学生可以提问。事实上,只要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是愿意为其作出进一步指导的。然而,在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会经常地提出问题,因为,他们害怕被别的同学认为自己比别人笨。

然而,在微视频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他们在课堂上感到自己有话好说,有话能说,由此,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性就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小孩,原来从不在课堂上发言。经过微视频学习以后,他不仅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还能主动发言解决其他同学在学习中的疑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由动机所推动的。这种动机有时是内部的,譬如对阅读本身的喜欢,对探究知识的兴趣,对实验过程的好奇等。但是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的动机更多是外部的,学得好就有更多机会在同学面前展示,就有机会教自己的同伴,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欲望;学得好就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鼓励、同学的赞扬等。翻转课堂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无疑对学习自主性的增强有极大的意义。这是他们迈向自己对学习负责,自己对未来生活负责的第一步,其意义绝不能低估。

很多人都担心:中小学生中不乏一批自律性还不是很高的孩子,课后学生不学微视频怎么办?回到家中,手中拿着平板电脑,学生只玩游戏,不学课程怎么办?

其实,这一问题就像我们现在问学生回家不做作业怎么办一样。微视频的学习要比做作业更“好玩”,更适合学生的“玩”的天性,因此,它要比作业更能吸引孩子,在这一判断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假定,课后不学微视频孩子的比例不会超过不做作业的孩子。其实,这一假设已经被国内外正在进行翻转课堂实验的学校所证实。美国学者汤姆(Tom Driscoll)于2012年对实践翻转学习的26位教师和203位学生进行了调查,26位教师和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翻转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

当然,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孩子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出于贪玩的本性,课后不学微视频,或借学习的名义在网上玩游戏等等。现代数字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地步,由此,它就为家长与教师实时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技术的支撑。

这一过程也就是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过程。事实表明:孩子贪玩并不可怕,因为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对教育而言,可怕的是:让学习成为可怕的事。不幸的是,学生害怕学习,在我国不少中小学已经成为现实。翻转课堂旨在转变这种状态,让学生喜欢学习,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为了应付家长与学校的事,最终让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二、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翻转课堂的目标

(一)现行课堂的现状与问题

客观地说,现行的课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相匹配,它有着极大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它的一些弱点也逐步地显现了出来。这些弱点主要是:

1.整齐划一的教学步骤。在班级授课的制度下,面对着数以十计的学生,教师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只能以大体相同的教学进度来面对各不相同的孩子。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主体,智能发展、人格倾向、个人喜好都有所不同,教师的教学活动一般都很难照顾到个体之间的差别。一种教学方式适应一部分学生,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所适从。课堂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学习被动。学生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什么时候学习,学到什么程度等,都是被规定好的。学生被动按照教师设计的轨道前进。

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风格。一个班级内,对于同一内容,有的学生很快学会了,有的学生可能需要花费2倍的时间才能学会;有的学生喜欢听讲的方式,有的学生可能喜欢看演示的方式,还有的学生可能需要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学会。一个学生学习数学很轻松,但是写作文就很吃力,另一个学生正好与此相反。有的学生喜欢分析各种物理现象,还有的学生擅长手工实践等等。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方式下,老师按照相同的课程标准、同一本教材、同样的学习时间、同样的教学方式,来面对这些学习个性差异的学生。显然,有的学生很快学会了,觉得老师讲解得很啰嗦;有的学生刚好学会;还有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没有完全弄明白老师说的内容。下课时间到了,老师离开教室。课程进展到同一程度,留下了同样的作业,学会的学生作业很快完成了,学得不好的学生会一直困惑。第二天,延续同样的模式,困惑的学生会越来越困惑。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得到保障,学生最终的成才才能得到保障。对于绝大多数“差生”来说,他们在学业上的落后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的。今天的学习比别人差一步,明天的学习再差一步,长此以往,所谓的“差生”就形成了。其实,按照布卢姆的观点,“差生”和其他学生的差别,就在于他们学习同一内容所需的时间更长,如果时间允许,再加上有适合他们的学习材料,95%的学生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2.相对滞后的教学反馈。教师夹着厚厚一摞作业本走进教室,课后又带着一摞学生新交的作业本走出教室,这是目前我们在学校最常见的情景。如前所述,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教师从学生完成的作业中了解他们学习的情况,这是当前教学的常态。师生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学反馈模式。

然而,事实上当教师在隔了一堂课后即使准确地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情况,也已经很难在课堂上及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教学措施。

与此同时,教师批改作业也已成了很大的负担,以至出现了一些教师采取抽查作业甚至让学生互批作业的情况。客观上这已使作业失去了教学反馈的功能,使学生学业上的问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教师才能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教学反馈的相对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多数沉默的互动现实。为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近年来,不少学者和教师做出了诸多探索和不懈努力,如减少班级规模,尝试班级内的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等策略都是这方面的探索。实践中,这些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是在教学流程不变的情况下,其效果注定都是有限的。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人们看到:在班级互动环节中,比较活跃的总是那么几个所谓“尖子”的学生,他们思维敏捷,性格开朗,在师生互动中积极带头;而另一批学生往往成了“沉默的多数”,他们或者很少发言,或者只是在被教师点名以后才发言,或者跟在“尖子”学生后面发言。他们担心,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掌握不透,因而发言水平不高,有可能被老师和同学小看,长此以往,这就造成了班级内的成绩分化。

(二)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翻转课堂的目标

如何让教学顺应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一直困扰着全球的教育工作者。翻转课堂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可能。

首先,“先学后教”的模式为在教学过程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创造了条件。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作为一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学生在课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尽管他们掌握这些知识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所采用的方式可能各不一样,但是,由此他们就有了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权,他们就不再甘心于充当“沉默的多数”这样的角色,他们也要在班级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找回自信。

此外,及时而非滞后的反馈使得教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而无须等到问题成堆以后再去解决。对于少数学生的个别问题,现代数字技术能够方便地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从而使得这些个别问题也能得以解决。

再次,多种途径的学习为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凯特林·塔克(Catlin Tucker)在《翻转课堂:超越视频学习》为题的论文中指出:“慕课学习和翻转课堂的魅力在于,它让人们意识到了学习可以有多种媒介和途径,而不仅仅是在课堂内。”事实上,一段在线教学内容,人们可以找到多种方式表述的视频,张老师的没看懂,可以再换李老师的,学生总能找到一段适合自己的。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翻转课堂的目标。

三、让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翻转课堂的追求

所谓“综合素质”当然包含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身体各方面的素质。所谓“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也就是说教育要从以往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走向也要注重学生能力,其中主要是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养成,注重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