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8726200000036

第36章 雾里看花的“上马”与“下马”(1)

砍社风波

李顺达得了这块金星奖章,不仅西沟人兴高采烈,就是方圆百里的农民也都憋足劲要跟共产党走。听说这事,李顺达打心眼里高兴。

春天的阳光照耀到太行山上,粪土散发着热气。合作社连续三年丰收之后,李顺达带领着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忙着送粪、选种,准备迎接第四个丰收年的春播。

这一天晌午,顺达担完粪收工回家,急急忙忙地喝了两碗调和饭,把嘴一抹,就到了池底、南赛,检查春播工作的准备情况。他知道群众今年闹生产的劲头,比去年更高了。他想亲自去看看,以免有什么疏忽了的地方,影响下种。作为一个生产合作社的社长,他就得比群众多操一份心啊!

一进南赛,顺达就看见赵相奇领着几个社员担着粪往地里送。

顺达放开嗓门把他叫住了。

赵相奇放下担子,笑盈盈地在路边等着。这位绵绵善善说话慢条斯理的庄稼人,以前是南赛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长,南赛与西沟并社后,他是西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的党支部委员,他手脚勤快,好学好问。李顺达笑着走到他面前说:“你这是怎么啦?晌午不歇歇,还领着群众干,要有劳有逸啊。”赵相奇温和友善地笑着,不紧不慢地回答:“这可不是我一个人出的主意,大家都要求不歇晌。”“群众情绪为啥这么高?”顺达替他担上粪桶,边走边问。

赵相奇跟在旁边走着回答道:“来了个工作组,说我们条件太差,让南赛停止办社,转成互助组,这怎么办?南赛和西沟并了社以来,群众看到了集体化的优越性,大家是想让工作组知道咱的劲头有多大!”顺达听着相奇的话,觉得十分奇怪:“来了个什么工作组?”相奇惊讶了:“你还不知道来了工作组?”两人说着,见几个人急匆匆向这边走来,俊虎走在最前面:“可算找到你了!”顺达见他们走得满头大汗,急问:“出什么事情了?”人们争着向他反映情况:“顺达,你说是咋回事?咱村来了工作组!”顺达一时摸不着头绪:“刚听相奇说了,还奇怪哩,他们在哪里?”“都住下了,一来就忙着找人谈话。”“是吗?我看看去。”有人劝他:“顺达哥,我说你不用去看。这个工作组跟以往的不大一样,他们避开干部,专找一些有落后思想的人谈话,我看有问题。”“是吗?”顺达搁下担子:“那我更得看看去。”顺达回想到1943年春天发生的事情,那时西沟人在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指示提出九个月前,根据抗战前援前的需要,从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出发,做到支前与生产两不误,组织了被后来称之为“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李顺达互助组。1951年底,在互助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后来为了突出山区的特点,改名为“西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合作社不断扩大规模,合并了西沟、南赛、池底三个自然村。合作社办得正起劲,怎么又……

顺达找到工作组员住宿的地方,只见玻璃脑筋张引群刚从屋里出来。屋里传出牛老叔的声音:“自古以来,种地就是各归各哩,这么多人伙在一起,打下的粮食能分清谁家的?那怎行?”李顺达进了屋,牛老叔立即把纸烟叼上嘴,站起来要走。一个工作组的同志把牛老叔领到另一间房子去了。

李顺达向工作组的同志伸出了手,嘴里说是欢迎他们来帮助工作。

工作组的同志说:

“听说你忙着抓生产,我们没有先打搅你。

在一些村走了走,看了看,听了听。咱们开门见山地说吧,成绩不能说没有,问题不少哇。”顺达听说问题不少,便十分认真地听取批评意见:“我们办社没有经验,欢迎同志们多提意见。”工作组的同志很直率:“是啊,办社没经验,条件又不成熟,问题自然一大堆。你们这个社,不好办呀。”顺达不大明白这些话的中心意思,就客气地说:“同志们谈得具体一点,好吗?”“可以。”有个同志回答道,“我们先向你提几个问题,你考虑考虑。第一,你们这里群众入社是不是自愿的?第二,河滩是走水的河道,为什么留那么窄?第三,你们办起社以后,荒了五百多亩土地,这是为什么?”听了这些谈话,顺达的心情很平静。问题都很容易回答:群众都李顺达和社员在田间劳作是自愿报名入社的;西沟的水少,河滩常年干着,种点地,十有八九能收上。所以要改造干河滩,让水按人规划的河道走;谈到土地,全社统共才三百三十亩,哪来的荒地五百亩?至于灰沟的一百多亩坡地,那是为了从根本上治山治水,根据上级指示,结合本地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决定将三十度以上的坡地弃耕还林,以便保持水土。这样做为的是保住坡地。他简明地回答了工作组同志提出的问题,但是他们不满足,顺达只好回家。看来,这些同志不是要他回答这几个问题,而是对办社本身提出了怀疑。

顺达自己的成长,和各个时期工作干部的帮助分不开。他不是怕对自己冷淡,他是为工作组担着一份心。凭直觉,他感到上面的领导者意见出现了分歧,毛主席是怎么说的?顺达要紧跟他老人家。他望着社干部们说:

“大家不要着急,工作组的同志不来找我们谈话,我们主动去找他们汇报,行不行?”“人家把咱们撇在一边,咱们往前圪挤,多没脸面!”有人说。

“不能这样说,咱们不是为自己的脸面,是为了工作。”李顺达十分严肃地说,“咱们西沟人民和上边派来的工作组干部,有多年的革命感情。1937年,八路军工作团在咱这里开辟了工作,咱西沟才有今天。不管是什么工作组,都是咱们的上级党组织派来的,咱们要热情欢迎他们,帮助咱们搞好工作!”有人受屈地说:“看样子,不是来帮助咱们搞工作,是来挑刺的。”“有刺拿根针挑出来是好事么。”顺达心平气和地说。

“就怕不是使针挑,是用斧子砍哩。”“那就告诉他们,斧子是砍柴的,挑刺使不了那大的家伙。”顺达说着,大家都笑了起来。顺达补充说,“我不是说笑话,对自己的同志,咱们就只能是说理。”送走了社干部,顺达准备再去找工作组的同志,向他们汇报社里的情况。他来到社办公室,黑灯瞎火的,工作组的同志都不在。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是县委会的同志给顺达传来了的紧急通知,让他立即动身上北京,出席一个重要的会议。

听说顺达要到北京去开会,社干部和不少社员,都来到顺达家。七嘴八舌的,都是谈的一桩事,顺达走了,这个工作组不知道会出什么怪点子,怎么办哩?

顺达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家:“同志们,工作组的同志对咱们的态度,不要去计较,咱们对工作组的态度可得讲究。要热情,要耐心,要负责!不管当干部,当社员,咱们都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革命哩!”顺达两手握着马河则、赵相奇的手说:“不管在任何时候,咱们都听毛主席的,听党的没错!”顺达拍着俊虎的肩说:“俊虎,有什么事情,别忘了给我寄信。”俊虎稚气地说:“北京比咱西沟大多了吧,我给你寄信,往哪寄啊?”顺达说:“你别急,叫你寄信,还能没地址,我先给你们寄信,不就有了地址?”申纪兰说:“顺达哥,如果毛主席他老人家对咱农村有重要指示,你可得早早来信啊。”社干部们也都说:“这可是件大事情,若是毛主席、党中央发表了指示,千万先给家里透口气!”跟定共产党的李顺达,第一次感觉到“紧跟”的路也不那么简单。

只能听毛主席的

李顺达到了北京,到了毛主席的身边,他常离开西沟,到外边开会,但是,只有这一次,他更惦记西沟。工作组怎样进行工作?干部和社员在干什么?千万不能偏离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啊!

顺达在北京的日子里,毛主席作了重要指示。他老人家满腔热情支持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指出了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即将到来的前景。在发展的问题上,目前不是冒进的问题。毛主席的教导,给了顺达无穷的力量。他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西沟,和全国的形势联系得多么紧啊!他领导的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是根据群众的需要,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上办起来的,社员干劲大,产量年年增,贫穷的西沟,开始朝富裕的道上变化。面对这些激动人心的现实,毛主席他老人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鼓励我们上马,可是,另外有一些人却要我们下马。一个要下马,一个要上马,被叫做“两条路线”的斗争。顺达的心里不甚了然了。他解下了头上那块毛巾,在屋子里想着心事:对了,目前,在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正经历着一场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哩!俺得赶紧给西沟的同志写封信,告诉他们,在两条路线斗争中,只能坚定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信还是请工作人员代笔,他口述,人家很快写好交给他签名。

“咱只听毛主席的。”他向工作人员表了个态。

顺达用他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把写好的信,封上口,贴上邮票亲手送进邮箱里。他这个以往只晓得种好地、多打粮、多种树、治山又治水的农民,看到眼前的形势开始变复杂起来。他被告诫,仅仅多打粮食是不行的,还要时时抬头看看路,不能走错了!打粮食也得看路线哩,不然就可能成了“资本主义的苗儿”,这可是很深奥的学问呀,顺达想着,出了一头冷汗。

斗争还在深入,一天,李顺达从一张地方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题目是《西沟的没娘小块地》,是批评自己领导的农业社荒芜了耕地。顺达想起那个工作组给自己提过的这类问题,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支撑着脑袋在想:西沟是素称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穷石山区,到过西沟的人都了解,西沟的土地金贵,哪来的没娘小块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年代,李顺达当过民兵,他参加过十七次战斗。在减租减息运动中,李顺达领导西沟的佃农和地主面对面地斗争,这些不是够用一辈子的老本,他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用毛主席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顺达心里明白,西沟的没娘小块地是不存在的,问题的实质,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该上马,还是该下马。这是个大问题,必须向办报的同志讲明白。于是,李顺达决定到报社去一趟。

在报社,李顺达见到了《没娘小块地》的作者。这位作者自从写出了这条报道后,已经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李顺达的到来,使他惊慌失措。

李顺达笑着说:“我不是来打官司的。我只是想告诉同志们,西沟就是愁没有地,年年修地,年年被山洪冲走。为了保住地,才决定三十度以上的坡地不使镢头刨,在山上造林,控制水土流失。从眼前看,灰沟有一百多亩坡地弃耕还林,从长远看,正是为了占住这一百多亩坡地,进一步夺取更多的土地。哪有没娘地?”听了李顺达的话,文章的作者羞愧得抬不起头来,他说:“李顺达同志,我那篇稿件的内容是听人说的,缺乏调查研究,我对不起西沟群众。”这位作者准备接受李顺达的严厉指责,出人意外地,李顺达却和蔼地说:“干工作免不了出错,能认识、能改正就是好的,西沟群众不会揪住不放。”毛泽东1962年3月27日接见了李顺达同志说着,他走到这位同志的身边,十分关切地说:“同志啊,写文章这类事我不懂,依我看,咱们捉笔杆的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个问题比什么都重要。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大哩,咱们捉笔杆的,要给群众鼓劲,千万不要泼凉水!你说对吗!嗯?”《没娘小块地》的作者紧紧地握住李顺达的手。

听说李顺达已快回西沟了,社员们心里特别兴奋。就在这个时候,工作组的同志忽然全部撤走了。

顺达离开西沟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社里的人都很怀念他。因为在这段不平常的日子里,社里经历了一场迷茫、痛苦的争斗。顺达回来了,人们一拥而上,争着向他汇报社里的情况。

“顺达哥,你走了以后,社里争斗得可厉害哩。”申纪兰说。

李顺达说:“社里的情况,我已经在县里听说了。经过这一场分社、下马的争论,咱们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受到了一次考验。”李顺达看到马河则、赵相奇跟随着来了,就伸出两只手去迎接他们。这些同志是走合作化道路的好骨干啊,他们在被逼退社、分社时,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路线的一边。顺达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之情。

人们一个个向李顺达汇报情况,顺达静静地听着。

申纪兰问李顺达:“顺达哥,听说毛主席发表了重要指示,是吧?”大家立即不说话了,等着顺达的回答。李顺达望着周围的人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发表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文章,农业合作化运动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他老人家意见是要上马,要快马加鞭!”玉米丰收了众社员点头。

“咱们国家大、人口多,出主意、定点子的人也多,咱们只能听毛主席的!”李顺达感慨万千地说。

“可是这个工作组叫我们牵牲口、分社,我看就是叫我们下马!

这个工作组不学习毛主席的指示吗?”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问。

顺达拍拍小伙子的肩膀,用肯定的语气说:“他们也会学习的。

我们干什么工作都要按毛主席的指示办哩。”停了片刻,他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