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8688700000036

第36章 宁远之战——大明王朝最后的荣誉

时代背景

明天启初年,后金军继沈辽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辽宁省北镇市)等40余城堡,并企图进兵山海关。面对后金的凌厉攻势,明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人主张退守山海关;而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则主张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得到前往山海关巡视的明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支持。不久,明廷任用孙承宗取代王在晋。三年九月,孙承宗命袁崇焕与副总兵满桂领兵万余驻防宁远。袁崇焕抓紧练兵屯田,按照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原则修建城堡,亲定规制,城高3丈2尺(约10米左右),雉高6尺,址广3丈,上广2丈4尺。宁远城建后成,遂为屏障山海关的军事重镇。五年夏,孙承宗采纳袁崇焕建议,派兵据守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城,将辽西防线向前推进200里,使宁远亦有所屏障。十月,明廷派太监高第取代孙承宗。高第怯战,命关外各城守军拆除防御设施,撤入关内。于是,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放弃。唯袁崇焕申明利害,誓守宁远。

人物评析

在北京龙潭湖公园袁督师庙里,有清代思想家康有为题书的一副对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表达出后人对袁崇焕的无限哀思。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先后指挥过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因获宁远大捷官至辽东巡抚。次年获宁锦大捷。崇祯二年(1629)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崇焕闻警入援京师。后被人陷害,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袁崇焕被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1630)八月被处于磔(zhé)刑(分裂肢体)处死于京师西市,弃尸于市。

努尔哈赤,(前文已述)

交战过程

公元1662年,后金兵大举南侵,直逼山海关。明朝广宁巡抚王化贞率领的14万大军,与金兵一触即溃,只好往关内节节败退。消息传到京城,朝廷大为震惊。少数人主张在关外抗击后金兵,大多数人却主张放弃关外的大片土地,退守山海关。朝野上下笼罩着一片失败的阴影。就在满朝文武拿不定主张的时候,兵部主事袁崇焕,单身匹马到关外去查访。在山上,他碰到一位砍柴的老农,就向他询问这里战前战后的情形。他认真地听着这里今昔的变化,仔细地分析。几天后,他回到北京,径直来到议事堂,对在场的大臣们说:“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可守此关隘。”朝廷在进退难定之时,只好接受他的自荐,派他到关外监督军事,拔给他20万饷银,以招募溃散的兵士。袁崇焕一到辽东,便马不停蹄地往关外七十里的前屯赶去。他在虎狼出没的荒山野岭里走了大半夜,颠簸得人疲马乏,直到天敲四鼓才赶到目的地。守屯官兵见当朝兵部主事亲临前线,大为吃惊,对他的豪气壮胆,更是钦佩。

为加强边防,袁崇焕提出修筑重镇宁远。可是经略王在晋是个胸无大略的庸官,拒不同意。这时,正好当朝大学士孙承宗亲自抚辽,了解实情之后,建议朝廷调走了王在晋,并全力支持袁崇焕的主张。派他与大将满桂等人去宁远筑城驻守,再逐步收复关外失地。袁崇焕派满桂负责筑城,并经常到工地巡视。第二年,坚固的宁远新城筑成了,巍然屹立于山海关外,成为关外的一大屏障。袁崇焕与军民们在城墙上置酒祝贺,宁远城披红挂彩,喜气洋洋。宁远城筑成后,袁崇焕令满桂、赵率教等良将加紧练兵。将士们在军营教场日夜进行攻守拼杀、骑马射箭的操练。袁崇焕根据十年来明军不敢与后金兵交锋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坚守城池,待机破敌”的战略。就命人在女墙上配备了弓弩射手,以及红衣大炮,以便在心理上战胜敌人。宁远离京城遥远,运输困难,为了保障粮草充足,袁崇焕带领将士们开荒种地,屯田储粮。宁远的防御一巩固,关外流亡百姓和四方商人,纷纷来此安居乐业。袁崇焕巩固了宁远城防后,便带领水陆马步兵一万二千人,到广宁、右屯一线巡查,然后又把防线向前推进了二百余里,在锦州一带恢复了驻军。孙、袁复辽事业的成功,引起了大太监魏忠贤等人的妒忌。大学士孙承宗遭排挤被迫辞职了,魏忠贤的党羽高第继任了辽东经略。高第是个不学无术、胆小如鼠的人。他认为关外肯定是守不住的。所以一上任就下令锦州、右屯等地的守军退守山海关。袁崇焕坚决反对,斩钉截铁地说:“兵法云‘有进无退’,既然三城已复,怎么可以轻撤呢?锦州动摇,山海关便失去了屏障。”高第不但不听袁崇焕的意见,反而主张放弃宁远和前屯。袁崇焕坚决不同意。高第一气之下,硬把宁远以北的驻军匆匆撤到关内,丢下十多万石军粮。老百姓再次逃亡,许多人死于沟壑之中。

后金太祖努尔哈赤自孙承宗守辽之后,四年不敢出兵侵扰。只得派兵在沈阳大造宫殿,凤阁龙楼,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宫殿建成,努尔哈赤决定迁都,于是率领六宫后妃,满朝文武齐至沈阳,改沈阳为“盛京”。不久,努尔哈赤听说孙承宗被罢了官,心中大喜。他对诸贝勒和大臣们说道:“明朝用高第这等无能之辈为经略,定会不战而逃。哈哈!”诸大臣连忙祝贺:

“大汗洪福,此乃天助我主成就大业。”努尔哈赤喜之不尽,忙于1626年初,亲自率领八旗兵十二万大军,渡过辽河,穿过抚顺,包围了宁远,打算南下入关,而后向明朝京城逼进。当天,努尔哈赤率领皇太极等来到宁远城下,勒马瞭望,感慨地说道:“好一座坚固的城池!”接着,他又指着后金兵说道:“大金兵铁蹄下无完城,宁远虽坚,岂能挡我精兵!”说罢,又转身问孙哈兔:“卿意若何?”孙哈兔马上躬身说道:“托大汗洪福,大金兵多将广,战天不胜,攻无不克,宁远城旦夕之间当唾手可得!”蓦然间,怒尔哈赤望见城上旗帜鲜明,戈矛林立,中有红衣大炮,更是生平未见,不觉注视多时,甚觉诧异。随着城楼上一阵震耳的鼓角声,一面大旗从城楼竖起,旗上绣着一个斗大的“袁”字。旗下一员大将,金盔耀目,铁甲生光,面目间隐隐露出杀气。金太祖暗暗吃惊。一个贝勒大声问道:“你是何人?何不早降!”那大将答道:“我奉天子之命来此,誓死守城!”话刚说完,梆声一响,矢石如雨点般向金兵飞来。努尔哈赤慌忙率众回营。坐定后,众贝勒请求立即进攻,努尔哈赤道:“此人英勇善战,不可轻举妄动。且先养息一天再说。当夜,袁崇焕集合众将,刺破手指,血书立誓,誓与城池共存亡。将士们见主将如此忠贞不屈,深受感动,都愿与后金兵决一死战。宁远城中的百姓也纷纷拿起武器,自动参战。袁崇焕令满桂严守四门,谨防奸细。又传檄前屯、山前关守将赵率教等做好与后金兵决战的准备。一切安排就绪后,袁崇焕又派人星夜驰往山海关,向高第告急,要他速派兵增援。高第畏金兵如虎,而且怒气未消,深恨袁崇焕不听号令,拒不发兵相助。”

两天后,努尔哈赤果然率兵猛攻宁远。一时万马奔腾,如波涛翻滚。宁远城下护城河宽水深,马不能过,后金兵争先下马泅水过河。后金兵虽惯于爬城,这次抢登城头却遭到失败。原来袁崇焕在敌兵进攻的前一天就下令在城墙上泼了水。时值严冬,水结成冰,又硬又滑,爬城的金兵纷纷滑落下来。金兵也不气馁,滑下来又往上爬。袁崇焕亲自在城上督阵,明军万弩齐发,射死金兵无数。努尔哈赤暴跳如雷,孙哈兔连忙举起明晃晃的大刀,逼着后金兵不得后退,继续爬城。因城上箭如雨下,后金兵只好手持盾碑一步步往前挪动。袁崇焕见弓箭射不到金兵,就命令放滚木擂石。后金兵刚爬到一半就被砸得血肉模糊,惨叫声与木石滚落声混杂在一起。努尔哈赤又命令后金兵搬来撞车。

不到半天功夫,城墙被撞倒了一角。袁崇焕冒着滚滚浓烟和雨点样的矢石搬运石块堵塞缺口,明军和百姓见主帅这么勇猛,纷纷跟着填堵缺口。孙哈兔远远望见了袁崇焕,一箭射来,正中袁崇焕的左臂,顿时鲜血染红了战袍。将士要护送他下城,他拒绝了,撕裂战袍包扎好伤处,继续指挥。当孙哈兔拈弓搭箭,准备再射时,满桂手疾眼诀,迅速回身一箭,重重地射伤了孙哈兔的右手。此时,袁崇焕命令炮手们对准城下后金兵猛烈开炮。炮声响处,烟火腾空,后金兵血肉横飞。后金兵队形倾刻大乱,互相践踏,死者无数。努尔哈赤眼看部下伤亡惨重,加上无色渐黑,只得下令收兵。回到大营后他和皇太极等商议:明天定要一鼓作气,拿下宁远。

当晚,袁崇焕又带领军民连夜加固城墙,并且又向城墙上泼了水。第二天,努尔哈赤重新调配了兵力,选派了一大批身高体壮的士兵,披上铁甲,顶着盾牌,分十几路同时围攻宁远城。后金兵远远望见城上并无动静,心中暗自高兴,误以为明军可能已弃城逃跑,一个个大着胆子往前冲。突然间,城上炮声震天,烈焰翻腾,袁崇焕下令开炮了。后金兵见状不妙,慌忙逃跑。怒尔哈赤大怒,喝令不准后退。可是,兵败如山倒,谁也不听他的。他气得拔刀连砍了几个,仍然遏止不住。袁崇焕在高处看得分明,忙挥动令箭,指挥炮手集中炮火向后金太祖的坐骑轰击,终于击中了后金太祖的战马。

战马一声惊叫,把他掀翻在地,孙哈兔也在乱军之中中弹身亡。皇太极和诸将慌忙将努尔哈赤扶上战马,速速向后撤退。袁崇焕急令部将守城,自己率领明军乘胜追击。一气追赶三十余里,歼灭后金军一万余人。努尔哈赤带着残兵败将逃了许久才停下来,他仰天叹道:“我二十五岁起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今至垂暮之年,竟遭此惨败,真是命该如此啊!”宁远保卫战胜利的捷报传到朝廷,朝廷上下无不欣喜若狂,大家举杯庆贺。熹宗皇帝下旨将袁崇焕升为右佥都御史。再说努尔哈赤自兵败后,心情郁闷,便卧病不起,不久又背患毒疽而亡。他死后,他的子孙们又共同拥立第八子皇太极即了位,改元天聪。为继承父志,他重整旗鼓,继续向辽河以西推进。后金兵一路上势如破竹,直抵锦州,锦州守将赵率教一面急令做战前准备,一面遣人向宁远告急。次日,忽有明军2000余人,从大凌河逃来,大呼“决开城门!”赵率教心想:大凌河并无战事,哪来逃兵?随即登城仔细观察。心中立刻明白,喝道:“临阵脱逃,有何面目入城见我!”城下士兵哗噪不已。赵率教拈弓搭箭,射倒头目一人。原来,金兵混在被俘的明军里,想骗开城门。被赵率教识破。赵率教心想:金兵诡计虽未得逞,明日必来猛力攻城。怎么办?踌躇良久,他终于想出一条计谋,连夜修好文书,派人送往金营。皇太极阅毕说道:“既然明军求和,我当保证其安全。”可是,一连三日,明军却无动静。皇太极猛然省悟,知道中了赵率教的缓兵之计,他连夜集合三军,直扑锦州城,赵率教听得远处的号角声,料是后金兵攻城,忙指挥四面防守。后金兵分两路来到锦州城下,他们抬着云梯,持着盾碑,轮番攻城。赵率教坚守不出。皇太极无法破城,便将两支人马合为一处,集中猛攻西侧城楼。赵率教奋力抵抗,炮火矢石如暴雨般向后金兵打来。第三天天色微明,敌兵后面忽然不战自乱。原来,袁崇焕得到锦州告急文书后,便派祖大寿、何可刚等将率精兵四千,轻骑一千,星夜赶来援救锦州。赵率教急令打开城门,率领明军旋风般向金兵冲去。后金兵前后受敌,伤亡惨重,皇太极只好率众突围。明军乘胜追击十余里才收兵回城。当天,皇太极逃离锦州二十里扎下营帐。有人向他献计道:“如今袁崇焕已派兵援救锦州城,宁远必然空虚,主上何不去盛京调来兵马,一举攻占宁远?”皇太极觉得有理,星夜命人赶往沈阳。

几天后,沈阳兵马赶到,与原有的兵马合为一处。皇太极大喜,决定与三个贝勒率三千轻骑先行,大队人马随后接应。他乘夜间安静,绕过锦州,避开援军,经过一昼夜急行军,于第二天拂晓抵达宁远城北岗。皇太极一看宁远城上旌旗不整,金鼓无声,疑道:“这是袁蛮子驻守的城池,难道没有防备么?此中必有诡计。”原来袁崇焕派出援军后,便命人前往打探。这天,探子来报,后金兵前来偷袭宁远。这些早已在袁崇焕的预料之中,便下令偃旗息鼓,以引诱金兵攻城;自己则率两军埋伏左右。与此同时,袁崇焕又令飞骑前往锦州,速调回援锦兵马。这天,皇太极见西北来了一彪人马,打着“袁”字旗号,急令金兵迎击。战不多时,明军故意朝后败退,皇太极驱兵追赶,将到城下,忽听一声炮响,袁崇焕领兵从右侧杀了出来。皇太极只好分兵抵抗。明军越杀越勇,后金兵两头受困,渐渐支持不住。猛然间,袁崇焕带领诸将冲入中军,万弩齐发。

皇太极急令二将出战,不防一箭射来,正中一将右臂,险些落马。皇太极慌忙鸣金收兵,一气退却二十余里,检点人马,已丧失过半。次日,前往增援锦州的明军已奉命回师,袁崇焕便派了2000人马到城外掘壕,以车辆布成营垒,内安火器,准备与后金兵决战。皇太极兵败后,又在离宁远二十里外的山岗后扎好了营寨。他想:宁远城屡攻屡败,确实坚不可摧。经过计议,决定引明军出城交战,以便将明军一举击溃。几天后,皇太极又令金兵前往明军阵前挑战。可是,任凭你骂得舌焦口燥,明军只当没有听见。皇太极想,吾军不可久待,否则粮草断绝,将会陷于绝境,明天必与明军决一死战!众贝勒一齐劝阻,皇太极大怒道:“如不与明军决战决胜,何以扬我国威!”

第二天清晨,皇太极率领后金兵向明军围裹而来。明军抵挡不住,弃营垒而逃。后金兵在后紧追不舍。袁崇焕在高处望见,心中暗暗高兴。等到后金兵渐渐靠近,便下令“开炮”,一时火炮齐发。后金人马顿时大乱,不消片刻,就死伤过半。皇太极知道中计,忙下令退兵。刚逃出一里多路,忽听惊天动地一声炮响,杀出一彪人马,为首的将领正是何可刚。他手舞双枪,直取皇太极。皇太极不敢恋战,带领众贝勒及诸将,杀开一条血路,夺路而逃。逃不多远,又听连连炮响,山左又杀出一彪人马,原来明将满桂奉命在此伏击,大砍刀嘶风舞雪;突然,山右又杀出明将祖大寿,方天画戟映日生辉,从两边兜了过来,拦住了去路。金将上前开路,围住满桂、祖大寿厮杀。满桂、祖大寿奋起还击,不多时,连劈后金数将于马下。

皇太极连连损兵析将,连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战死在乱军之中,他十分悲痛,喝令诸将务必杀死满桂。众将拼力向前,只杀得黄尘滚滚,惨雾蒙蒙。袁崇焕看得清楚,又指挥大炮轰击后金兵,阵上炮火连天,烟雾腾腾。皇太极见乱了阵脚,只好杀开一条血路,率领残兵退回营寨。这一仗终以后金兵失败而告终。宁远大捷的胜利虽被奸臣魏忠贤等据为己功,却大大振奋了民心。从此,明朝的北方边境也暂时得到了相对的稳定。

战争影响

宁远之战暂时扭转了明朝屡战屡败的局面,明廷虽言大捷,但后金部队并未造成太大伤亡,反倒明军镇守的觉华岛三万军民全部阵亡。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遣王喇嘛入金帐请求议和。后升任辽东巡抚,加紧构筑关宁锦防线,并取得了一年零四个月后宁锦之战的大胜,宁远一战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

策略分析

事实上,明与后金力量对比,早在萨尔浒之战后就已处于守势,这两次能抵挡住后金的凶猛进攻已属不易。要想收复失地,必须能主动出击,具备和后金进行野战、攻坚战的能力,单靠防御战是收复不了失地的。但明朝显然是主动放弃了这一明智的决策,先是袁崇焕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去找后金求和,而后又斩杀了驻守在中朝边境平辽将军毛文龙,客观上为后金清除了一个劲敌。在皇太极称帝后四个月,就发动了针对朝鲜的进攻,仅半个月就攻陷半个朝鲜,迫使李氏王朝签订城下之盟,承诺与明朝断交,与后金结盟。等到后金周边形势稳固,皇太极力排众议果断出师,避开宁远一线,绕道漠南蒙古,突破明军防御松懈的喜峰口等长城诸隘,攻陷遵化城,远远望去,明朝的京师已在他的眼下。

战争小档案

战役名称:宁远大捷

发生时间:明天启六年(1626)

交战双方:明军VS 后金军

交战地点: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市境内)

实力对比:明军1.7万VS 后金军6多万

战争结果:明军大胜

战争性质:防御战

智慧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