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是孩子的问题
8687100000016

第16章 36计之16提倡童言无忌

现在我们开始讲第四个难题的第四计“提倡童言无忌”。我们大家一定有一个感受,很多孩子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经常胡说八道。这个时候很多父母都会很紧张。有次,我参加了一个会,有一位中央机关的处长也来参加。因为是星期天,他把儿子也带来了,他儿子特别爱说话,人来疯,看见这么多人很兴奋。于是抽个空就跟我们聊起来了,说他爸爸妈妈做爱,说得绘声绘色。他爸爸听得眼都直了,直冲这孩子使眼色,让他别说了,可这孩子还就偏说,把他爸爸折磨得脸都发青了。

所以你看,你预想不到孩子会在什么时候突然说出一些让人很难堪的话来,这就是童言无忌。

童言无忌,为什么我要谈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它对我们孩子的发展关系重大。比如现在的很多孩子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集体失语”,什么叫集体失语呢?有些孩子说话光说大人话,说套话说假话,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自己的语言,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这叫集体失语。

最典型的是有一个外宾到北京的一个小学去参观,结果很失望。有一个作家就问他,你感觉怎么样?他说,我觉得这些孩子太虚伪,说的都是套话,没有儿童的那种童真,我觉得很遗憾。

实际上这些孩子表现得都很有礼貌,但是说的都是套话。这样的孩子很不可爱,其实是违反儿童天性的。我们要特别注意,应该让孩子像个孩子,让孩子说孩子自己的话,让孩子用儿童的思维想问题,这实质是尊重儿童的发展权,尊重他的未成熟状态。

但是要做到这点不容易,有一年我到某地区讲课,我提倡要童言无忌防止集体失语。讲完了课后,有个妈妈就在门口等着我,说孙教授你怎么能让孩子童言无忌?我说怎么不可以啊。她说,道理我也讲不清楚,我就跟你说说我儿子的丑事,你听听,然后帮我看看该怎么办。

她儿子6岁,小学一年级,上课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个词叫“对称”。她说老师特别好心,怕小朋友听不明白,就说小朋友你们想想,看看人的身体哪里是对称的?小孩一听就乐了,眼睛、眉毛、鼻孔、耳朵、手、脚、腿、胳膊。

她儿子个子高,坐在后排一直举着手。老师心想,该说的都差不多了,还说什么啊,但是不让他发言他不放下手。老师就说你说吧。她儿子站起来了:“老师,人的两个屁股是对称的,男孩的两个小蛋蛋是对称的,我妈妈的……”老师狠狠地瞪他一眼,赶紧说,坐下坐下,不许胡说八道。

一下课,老师就赶紧找他妈,说你的儿子啊,思想太复杂,你得好好教育教育他啊,不得了啊!他妈妈一听也吓坏了,赶快找儿子谈话,儿子你上课怎么能这样回答问题呢?那孩子特别不理解,说他们都不知道啊,可我知道啊我要讲给他们听。

她说,孙教授,我儿子现在就这么乱七八糟的,长大了会不会变成流氓啊?我说不会,6岁以下的孩子没有流氓,不要把儿童的特点当缺点,当孩子的法官前,首先要当孩子的律师。这个妈妈之所以着急,就是看到孩子说这个话,她就以为孩子出问题了,其实孩子没有问题。她可以直接和孩子说“对,你观察得很准确”。咱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揣度孩子的心理,孩子不是这样的。

我经历了好几次这样很耐人寻味的事情。有一次我被请到湖北襄樊给全市的老师讲课,我就讲了上面那个故事,同时也提倡大家鼓励孩子童言无忌。结果中午吃饭的时候,一位女老师坐在我对面,她找我谈问题了,是欲言又止又欲罢不能。最后这个老师鼓足勇气说,孙教授,机会难得,我今天得厚着脸皮跟你请教一个问题。她说,你刚才讲课的时候说,一般孩子在5岁就要和大人分床睡觉。我特别赞成这个观点。可我儿子都9岁了,还天天跟我睡觉,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让他跟我分开睡。我老公也很着急,说这孩子都这么大了,这像什么样呢!于是我老公终于想出一个理由来说服儿子了,他跟儿子说,9岁就是男子汉了,男子汉就该自己睡觉了。儿子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说他爸,你更是男子汉,你更得自己睡觉啊!他爸爸一听郁闷了,就说你知道什么啊你,这是我老婆。儿子特认真说,那我先跟你老婆睡觉,将来你跟我老婆睡觉。他爸爸一听就急了,我揍死你,都胡说什么呢!

大家觉得这孩子有这个乱伦的思想吗?没有。对孩子来说,他的睡觉概念和大人完全是不一样的,就是单纯的睡觉,再没有其他的含义。但是我们家长有的时候不能理解,一听就勃然大怒,以为孩子学坏了,必须得严加管教了。其实很多孩子被稀里哗啦揍了一顿之后,问他,知道为什么揍你吗?不知道。如果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揍他,这样的教育就是无效的,是有负面效果的。

这个事例里,爸爸为了提醒孩子,他就用了一种孩子不能理解的方式说你必须得分床睡觉,倒反被孩子说急了,然后恼羞成怒就说这是我老婆。孩子知道这是你老婆,但是这个时候不能用这个道理来划分,因为孩子还不清楚这基本相关的很多概念,所以他后来会说那我先跟你老婆睡觉,将来你跟我老婆睡觉。其实这只是儿童的一种推理方式,我把它叫做顶针式的推理,就是你怎么说过来,我接着就怎么给你说回去,他觉得这是儿童的公平原则。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理解成年人的社会原则、伦理原则。

我为什么反复强调童言无忌呢?前面讲过捍卫童年就是要捍卫儿童的基本权利。儿童有一种权利叫发展权,在成长过程中,让孩子童言无忌就是捍卫他的未成熟心,童言无忌是儿童发展阶段中的一种现象。我觉得要注意保护,注意引导。

那么怎么引导?为什么说童言无忌有价值呢?我给大家再讲一个故事,从这种故事中你就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童言无忌中反映出来的是孩子的探索质疑的精神。

国家教委原来有一位老领导柳斌先生,我跟他很熟悉,做过他的多次采访,我们请他来给我们做报告。他就给我们讲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他到北京崇文区光明小学听课,一位教师正在上语文课,正在讲《麻雀》那一课,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可能很多家长还记得这课的内容。

一个猎人牵着一条猎狗走在森林里,突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猎狗一见是一只小麻雀,就匍匐着身体要扑过去吃这个小麻雀。在这个危急关头,一只老麻雀飞了下来,发出凄厉的叫声,抖动着翅膀,它要保护它的孩子不能让猎狗给吃了,很威风的样子。结果把猎狗吓一跳,倒退好几步。可是你想想看,老麻雀能有多大啊,那个猎狗一发威可以把老麻雀先吃了再吃小麻雀。但是这个老麻雀居然为了它的孩子,能够那么勇猛地挡住猎狗。这个猎人很感动,觉得不能伤害这俩麻雀,就把猎狗牵走了。

好了,课文读完了,老师就问:“同学们,请问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同学都纷纷举手,现在许多孩子基本都有教参,上面对课文的分析写得都很清楚,“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伟大的母爱”。

这个时候,有一个男生举手了,老师,我不同意这个答案。老师说为什么啊,这小男孩问,你怎么知道这个老麻雀是母的呢?这篇课文我看了半天都没有一个地方说这是一只母麻雀,怎么就表现了母爱而不是父爱呢?

老师想,教了那么多年学还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来呢。于是老师就说,我们这位同学独立思考,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看来标准答案并不标准,因为你没有确认它是个母麻雀还是公麻雀,它只是说保护自己的孩子。要是把答案改成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这就比较准确了。

由此可以看到,如果不理解儿童的话,就会觉得现在的孩子就知道什么公的母的,就知道着眼于这种小地方,对性这么感兴趣,这孩子有问题吧。其实未必,孩子在他的童年时期是无拘无束的,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所以说小孩往往年龄越小越富有开放性,探索的勇气越足。如果我们尊重儿童的童言无忌,支持孩子们勇于质疑,那他们就会真正地学会如何思考,这就是为什么说童言无忌特别重要的原因。我们要特别尊重儿童的这个特点。其实我们还可以延伸一下,孩子有很多时候思维和大人是不同的,我们怎么样去处理,这同样很重要。

大概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曾经有一个孩子把他妈妈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开,结果给弄坏了。那个时候弄坏一块金表损失挺大的,他妈妈一着急就把孩子打了一顿。

听到这件事情后,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跟他妈妈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你孩子敢于拆开金表,这说明他是很有探索精神的,你打他,将来他还敢拆吗?他还敢探索吗?他就不敢了。所以你把一个中国的爱迪生给枪毙了。

那母亲一听很后悔,说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陶行知就说你现在还有补救的方法,可以和孩子一起把这个钟表送到钟表店,让孩子站在一边看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的话,修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的费用就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从这个事例里,可以看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怎么面对孩子的探索的。

孩子们经常会有一些在我们看来是超出我们想象的行为,其实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在探索,在实践,充满了儿童的探索精神。所以我觉得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话简单地加以判断,特别是不能够误解孩子。

我女儿小的时候也有过这样大人看来是“胡说八道”的时候。有一次到外公家去,老外公满头白发。我女儿就问老外公多大岁数了,我说80岁了。结果我女儿就说,80岁了这不快死了吗?我说不能这样说,说这个你老外公会难过的,我们要好好孝敬老外公让他尽量高兴一些。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到伤害,但也知道以后这种话不能说。否则的话他真跟老人说这个话的话就很伤人了,很不好了。一般来说,大人是绝对不会这样说话的,可是小孩看电视,今天看个讣告谁谁谁70而终,明天又看到个讣告谁谁谁80而卒,慢慢就形成这种概念“80岁不就快死了吗”。小孩子会说出这种社会禁忌的话,并不等于有问题,你不能够因此指责孩子。

讲到童言无忌,大家一定觉得原来孩子是如此可爱,但是又如此的复杂,复杂到我们难以想象,所以我们还是要尽量理解儿童。我认为儿童教育的神圣使命可以概括为12个字,那就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

当孩子“胡说八道”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理解,原来儿童的思维是这样的,千万不要上来就劈头盖脸地训一顿,坏孩子才这么想问题,你怎么能这么想呢。第一你要保持平静,你可以问问他,为什么这么想呢?你想知道什么呢?一步步地了解他的思维。“胡说八道”不是个持久的现象,要进行一些引导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准确的,该怎么样做。这样的话,我想孩子就会慢慢地成熟起来。

§§让每个孩子都成功

36计之17:每个人都是天才,成功在于选择

36计之18:前进一步就是成功

36计之19:扬长补短才会信心百倍

36计之20:要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合作

现在我们开始讲破解家庭教育九大难题的第五个难题“让每个孩子都成功”。主要讲升学考试导致父母恐慌和童年恐慌,呼唤父母以平常心捍卫孩子的童年。

之所以讲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我认为中国的教育现在到了一个非常需要反省的阶段。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全中国的父母虽然没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一句共同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是很可怕的一个公民共识,是教育荒废的宣言。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成长需要多种营养,需要德智体美均衡的发展,需要心理健康、人格完善,需要学业优良,需要有爱心、有足够的道德智能等等。怎么能够只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呢?

但是我从来都不会去责备中国的父母,我觉得中国的父母们已经是在超负荷生活,压力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承受力。以升学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加大了孩子们教育的压力和竞争难度。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父母说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是一个无奈的表达。

但是还是要忠告天下父母,这样的观点是危险的,是不能让你的孩子真正幸福和成功的。

我想核心问题还是应确立科学的成功价值观。因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希望孩子幸福。下面我们就来谈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