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这一年:3岁,规则意识建立关键期
8684500000037

第37章 急救游戏

好动的三岁孩子

三岁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好动,却不知道哪里安全、哪里危险,经常徘徊在“危险边缘”,让爸爸妈妈防不胜防。

虽然三岁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毕竟还不成熟,如虽能自己走路但平衡感不好,拐弯时易摔倒,过于自信却判断力不够,常因莽撞而导致意外发生。不同阶段的婴幼儿发生危险的原因和程度是不同的,而三岁的孩子是发生意外最多的阶段。

一岁之前的婴儿由于大多数时间都是被爸爸妈妈抱在手上,受到的保护较多,所以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危险,即使到了八九个月会爬的阶段,由于活动范围小,出现危险的几率也很小。

一岁和两岁的婴儿慢慢会走路,但步伐不稳、平衡感也不好,天性又喜欢到处探索,比较容易发生意外,但由于刚学会走路,爸爸妈妈比较担心,还是会细心看护,故这个阶段的婴儿出现危险的几率也不大。

而孩子长到三岁时,已经会跑、会跳、活动自如了,但没有安全、危险意识,也缺乏判断安全与危险的能力,加上爸爸妈妈总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就不再像之前那样细心周到地看护,所以三岁孩子出现意外的几率增高。

四岁以后的孩子,走、跑、跳的动作渐趋成熟,协调、平衡能力渐佳,也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故发生危险的几率降低。

综上所述,三岁是孩子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年龄段,而且,三岁孩子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限于家里,小区、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也成了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之一,由于在这些场所一般都是孩子们集体活动,所以,孩子出现意外的几率又增大了。

爸爸妈妈在这个时期一定要看护好自己的孩子,但爸爸妈妈也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和孩子形影不离,所以就有必要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自己学会照顾自己。有的爸爸妈妈说几乎每天给孩子讲那些安全知识、注意事项,可孩子就是记不住,意外总是不断发生。

由于三岁孩子的身体发展还不完全,就算是记得爸爸妈妈说过的话,身体也配合不了,更何况,以三岁孩子大脑发育的程度,很多话他是记不住的,只有他亲自经历过的事情他才会记忆深刻。虽然我们不能让孩子去故意受伤来体验受伤的滋味,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受伤后的急救常识和处理方式。当孩子明白受伤后该做什么事情时,他就有了心理准备,万一受伤也不会惊慌失措,哇哇大哭,而是镇静地自我急救或是安静等待爸爸妈妈或医生的救援,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有好处。

小熊跌伤了

游戏目标:发展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从事医护职业的人需要有超强的用手智能,而模仿包扎伤口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促进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孩子通过模仿,会了解医生和护士的职业特点,在游戏中安慰伤者,还能让孩子学会关心弱者,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游戏玩法:准备自制药箱,毛绒玩具小熊或其他玩具。

爸爸妈妈和孩子先一起做一个急救药箱:剪一个红色的“ ”字贴在盒子的顶部,在药箱里放上一卷绷带、一些绵球,一卷药用胶带、一块纱布。

设计一个小熊跌伤了的情境,如果孩子想不出来就由爸爸妈妈来设计,然后玩一个“包扎伤口”的游戏:小熊宝宝走路时不小心被石头绊倒,跌伤了腿,我们来一起给它包扎吧!

爸爸妈妈要先演示一遍包扎伤口的步骤:拿棉球消消毒—涂点药水—放块纱布—用胶带贴好。一边包扎一边安慰小熊宝宝:“很疼吧?下次小心一点儿哦!”

爸爸妈妈做完后,让孩子模仿一遍,孩子可能记不住整个步骤,爸爸妈妈要随时提醒孩子,多练几次孩子就能记住了。最后,爸爸妈妈可以模仿被救助小动物的口气对孩子说:“谢谢你,我现在一点都不疼了。”孩子感到自己能帮助别人会非常有成就感的。

我是医生

游戏目标:孩子通过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的角色,能学会换位思考,熟悉医生看病的流程后,会不再惧怕去医院看病,不再害怕打针。

游戏玩法:准备好医药箱,放入体温表、注射器、听诊器等医疗常用设备,再准备一些维生素片和包药片用的小纸张。

这个游戏可以由多个小朋友来玩,爸爸妈妈可以扮演病人或者不用参与其中。一个孩子扮演主治医生,一个孩子扮演护士,一个孩子扮演药房的工作人员,一个孩子扮演病人。

孩子们先带好自己的设备各就各位,病人进入房间来看病,医生先问病人:“哪里不舒服啊?张开嘴让我看一下。”病人回答完后,医生让护士拿体温表给病人量体温,三分钟后拿出体温表,护士告诉医生病人的体温是多少,然后医生再用听诊器听一下病人的心跳,最后,医生给病人开药方,告诉病人怎样服用药物,护士带着病人去药房拿药。

药房的工作人员看过医生的药方后,给病人抓药,用纸张将药片包起来。

让孩子轮流扮演医生、护士、药房工作人员、病人的角色,如果孩子们因为角色扮演出现争执,爸爸妈妈不要急于去告诉他们怎么做,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神奇的注射器

游戏目标:孩子模仿医生给玩具娃娃打针能消除孩子对针筒的畏惧感,孩子推拉针筒,将液体吸进和推出能够锻炼孩子的手部能力,因为这个动作稍微复杂,需要孩子掌握好手的力道才能做得稳妥;在模仿打针的同时,孩子还能直观地感受液体的多少,了解因果关系,为将来学习数学和物理打下建立兴趣的基础。

游戏玩法:准备一套粗一点的注封器、两个杯子和干净的水。

在给玩具娃娃打针之前,爸爸妈妈要告诉孩子只有能熟练地使用注射器后,才能给娃娃打针,要不然会弄疼娃娃的。

爸爸妈妈先给孩子做一次示范:将注射器的前端放人有水的杯子中,向后拉动注射器里的针筒,让孩子看着水如何缓缓地被吸到针筒里;当吸满后,再用力推动针管,使之将注射器里的水再缓缓地喷射到另一个杯子里。

把注射器给孩子,让他自己用注射器来把水从这个杯子里倒到那个杯子里,自由地玩耍。孩子可能会暂时忘了要给娃娃打针的事情,而对注射器能吸水、喷水感兴趣,处在好奇心极其旺盛阶段的三岁孩子很可能会问这是为什么。爸爸妈妈可简单地告诉他这是由于压力的原因才造成这种现象,孩子听不懂没关系,关键是让他知道了这种现象,留下疑问会促使他将来继续探索。

当孩子能熟练地使用注射器时,来和孩子玩给娃娃打针的游戏,还要让孩子安慰生病的娃娃—打针一点都不疼,忍一下就过去了。经常玩这个游戏,孩子生病时就不会害怕打针了。

我是消防员

游戏目标:让孩子了解发生火灾后该做什么来保护自己,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游戏玩法:孩子扮演消防员,爸爸妈妈扮演失火家庭的主人。

爸爸妈妈假装打电话给119,说自己家失火了,要让孩子接电话时重复一句:“我是119,请问您家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让孩子知道万一家里失火可以打119,并要说清楚失火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之后孩子假装开着消防车来了,然后让他对着屋里的人喊:“不要带火奔跑,用水灭火,没水就趴下打滚,把身上的火灭了。”之后孩子假装拿着水管来灭火,把火扑灭后,再仔细检查一下是不是还有其他地方有火苗未扑灭。

娃娃烫伤了

游戏目标: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学会烫伤后的基本处理方式。

游戏玩法:准备一个玩具娃娃、冷水、烫伤药膏。

假装玩具娃娃的胳膊烫伤了,爸爸妈妈先给孩子示范一遍处理过程:用冷水将娃娃胳膊的烫伤处清洗一下,之后涂上药膏。如果家中没有药膏,可以用蜂蜜、鸡蛋清或香油涂在伤处,可以消炎止痛。涂完后,要让娃娃的胳膊尽可能暴露,保持干燥,不要包扎,不要用冰块敷在伤处,避免冻伤。

这是轻度烫伤的处理方式,不用去医院,如果孩子出现发烧、局部疼痛加剧、伤处流脓的现象,说明创面已经感染发炎,要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把这些给孩子讲一遍后,让孩子来处理娃娃的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