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迫在眉睫
8674500000046

第46章 中国周边一旦有事:美军如何出手?(4)

辛恩:对,我想就上将的观察继续谈,为什么我们的部队能快速有效率地在四川地震后,提供国际援助给中国?因为这样的沟通,不只是硬体连线,而是代表了信任跟了解。热线是两边进一步交往沟通的成果,对中国跟美国来说。

基廷:这位中国将军跟我是好朋友。他是战斗机飞行员,我也是。他儿子是战斗机飞行员,我儿子也是。我们常互开玩笑说,谁是比较好的战斗机飞行员。那不是热线话题,那只是在比较成绩。谁是比较好的战斗机飞行员?或许是我们的儿子。

节目播出后,一位有军事情报背景的欧洲外交官这样对我说,太平洋司令是美国最大的军事外交官,说的全是外交辞令,但密室里对中国的战略评估却极其负面。

这位欧洲外交官早年作为军事情报官曾常驻巴勒斯坦地区,也许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吧。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那就是2007年11月的“小鹰号”事件。这件事给中美两军本已脆弱的互信关系,再次蒙上了阴影。

即便多年后回想起来,这一事件依然扑朔迷离,同时给双方的军人和外交官留下了极其痛楚的记忆。

事件的缘起是这样的:2007年11月19日,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向香港传媒发出邀请函,说“小鹰号”航母,将于21日由日本抵达香港访问四天,可接受传媒访问,估计有8000名美国士兵会在香港度过感恩节。但21日上午,“小鹰号”驶近香港,此时美国国务院突然表示,中国外交部在“最后一分钟”表明,拒绝批准“小鹰号”访港。22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决定允许“小鹰号”在感恩节期间抵达香港休整。美方26日晚间向媒体透露,“小鹰号”战斗群已于11月22—23日,取道台湾海峡,折返日本横须贺基地。

但“小鹰号”返回日本途中,却并非通过台湾岛以东公海去日本,而是选择了穿越台湾海峡,因而被解放军“宋级”潜艇和准备访日的“深圳号”导弹驱逐舰盯上。“小鹰号”为此异常地在台海停滞,甚至一度摆出战斗姿态。双方对峙长达28个小时后,危机才宣告解除。台湾媒体称,这是1996年台海危机后,中美两军首度在台湾海峡发生海上军事对峙。

这也导致后来访问日本的中国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原本获得日本同意参观海上自卫队“雾岛号”宙斯盾舰,却突然临时遭到美国施压抗议,而改为参观日本补给舰“常盘号”。

这里的关键有两点:第一,北京为何拒绝“小鹰号”停靠香港?第二,“小鹰号”何以刻意取道台湾海峡返回日本?

对于“小鹰号”遭中方拒绝靠港的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台湾方面的消息指出,中方拒绝的背后原因,确实与解放军在海南岛和华东进行军演有关,而与美国对台军售等其他因素无关。因为当时“小鹰号”进入台海后,解放军在华东的军演随即喊停,原因即担心演习过程遭到美军监控侦测。而“小鹰号”取道台湾海峡返回日本,似乎有着更多的报复意味。

在北京看来,台湾海峡是其主权范围。而在华盛顿看来,这里就是“国际水域”,美军舰队穿越台湾海峡返回基地不需要中国的许可,完全属正常运作范畴,今后在任何时间都将来去自由。

2008年5月底,当太平洋总司令基廷和五角大楼东亚事务助理国防部长辛恩坐在我面前时,“小鹰号”事件是绕不开的一环。

邱震海:关于中国军方的意图,我记得一年前在新加坡,你跟我说美国不只想知道中国军力,还想知道他们的意图。去年11月“小鹰号”事件后,时间过得很快。今天,你觉得你比较了解中国军方的意图了吗?

基廷:比较了解但仍然不够,我们还有很多改善空间。

邱震海:哪些方面还不够?

基廷:在透明度方面,我们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你可以观察,一个国家的军事设备,无论是潜艇、飞机、船只,还是士兵,这国家想用这些来做什么?利用这些设备背后有何意图?用上那些设备,可带来什么力量?我们要得知的,是这一系列意图。

邱震海:“小鹰号”事件的真正背景是什么?大家都在猜。

基廷:我们没有明确答案,我到中国时,多次跟他们谈到此事。Peter,就在你提到的一月造访行程中。在那些对话之后,我不知道是否那些对话有直接效果。但经过那些对话后,有数艘美国航空母舰到过香港。所以我想那只是一个意外,可能是中国的行政措施。我相信在短中期来说,不会再发生那样的事。

邱震海:之后你发表声明,引起北京、台北跟香港高度关注,也引发担忧,带来严厉的批评。你说台湾海峡是公海,美国海军不必被允许就可以进入。你可以说明一下吗?

基廷:我是可以说明,但我不认为那是必需的。国际公海,美国海军、人民解放军海军、全世界的海军,都能进入台湾海峡。美国海军曾那么做,也会继续那么做,那是肯定的。

辛恩:事实上是三要点之一,由盖茨部长在“香格里拉对话”提出的,你该记得,就是这样的论调。我们必须维持公共利益,包括公海、网络空间还有太空,就是你之前提到的军力跟意图问题,这是我们严正地对于去年中国的反卫星测试表达关切的其中一个原因。那是令人关注,或危险的军力。重点是一旦那样的军力建立起来,他们有什么意图。

邱震海:换个话题吧,马六甲海峡,你认为中美军方能在那里合作吗?

基廷:它是可能的地点之一,Peter。马六甲海峡、在蒙古的演习,还有我们谈到的“金色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在太平洋有大型演习,其中之一是即将到来的环太演习。中国受邀观察,我们要遵守一些法定限制,但这确实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机会。我们希望双方能利用这些机会。

邱震海:在马六甲海峡地区,你觉得中美会有怎样的合作?

基廷:情报交换、人员交流、提升互信。部长5月30日跟你提过,更多开放的计划,维持这些媒介的安全,包括空域、网络跟海域,而马六甲海峡就是个好例子。

辛恩:我想我们的信息跟盖茨部长最近造访北京时一样,就是美国跟中国的关系,不同于美国跟苏联的关系。冷战时苏联是我们的敌国,如今中国不是我们的敌国,我们的关系十分复杂。

美台军售:太平洋司令遭遇“滑铁卢”?

但当时,基廷自己完全没有想到,一个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在悄悄等着他。当时的我也没有想到,一个月后,基廷面临的这场危机中,我居然在遥远的香港还能帮上他一点小忙。

事情是这样的:

2008年7月22日,基廷在华盛顿应美国传统基金会邀请发表演说,演说进展得很顺利。在现场问答部分,有台湾记者询问,美国政府是否有暂时冻结对台军售的态度。

基廷第一句话就说:“我也注意到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并没有对台湾出售武器,因为事实上我们知道虽然说台湾的立法会有通过,但是美国在正式出售武器之前还有许许多多的程序,实际的举措是美国并没有向台湾出售武器。”

基廷接着说:“我们也注意到马英九上台之后,两岸的局势有所缓和。台海发生战争的可能是非常、非常、非常之低。如果是我的话,目前这样的局势并不会让我做出向台湾军售的决定。”他说这话时,用了三个“非常”(very、very、very)。

基廷最后抛出的这句话,成了给他带来灾难的“滑铁卢”。

即刻,有媒体提问:“暂缓对台军售以及‘无急迫性的说法’是否代表美国正式‘冻结’对台军售的政策?”

“这应由国务院来回答。”基廷的回答很符合“政治正确”的原则。

但此时,基廷的这句“政治正确”的回答,已经没有人听得进去。对绝大部分记者来说,“如果是我的话,目前这样的局势并不会让我做出向台湾军售的决定”,才是真正具有信息量的说法。

绝大多数记者已经站起身,准备去发稿了。

基廷的新闻副官杰弗里·布雷斯劳立即敏锐地感觉到不对劲,因为记者们显然误解了基廷的观点,这样报道出去是要出大纰漏的。于是,他很快追出大厅,想把记者们追回来,重新做一番解释。但这时,已经没有人听他的了……

可怜的杰弗里·布雷斯劳上校,只能看着呈鸟兽状散去的记者,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杰弗里·布雷斯劳上校,一个有着日耳曼姓氏的美国人,做事也像日耳曼人那样一板一眼。他平日不苟言笑,属于“慢热型”性格,但时间长了,却是一个做事靠谱的合伙伙伴。

2008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上,基廷上将的身边忽然出现了这么一位帅气、低调的上校,也使我和基廷之间的沟通顺畅了很多。无论是与基廷约定的访谈,还是与五角大楼的沟通,杰弗里·布雷斯劳都安排得有板有眼,井井有条。

如前所述,我的欧洲同行始终不明白,美国军方怎么能让我们来挑选采访房间,然后也不进行任何安检措施。说实在,我也不明白,这大概就是一种信任吧。

“香格里拉对话”结束后,我与杰弗里保持着不错的工作联系,彼此随时可以用手机取得联系,这似乎成了我与太平洋司令部的一条“热线电话”。

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条“热线电话”居然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

基廷在传统基金会演讲后的第二天,全世界所有的媒体都使用了这样的标题:《美太平洋司令透露,美将停止对台军售》《太平洋司令基廷:美台军售将停止》《太平洋司令基廷促美停止对台军售》。甚至还有媒体分析,美国此举是为了在朝核问题上与北京有更多的“交易”。

直觉告诉我,这些报道存在重大错误。从基廷作为一个职业军人的角度来说,职位再高的美国军人,都无权对美台军售这样的政策层面的事情做出透露或评论。

我想起,将近两个月前,基廷和五角大楼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部长辛恩在新加坡与我的对话。辛恩的原话这样说:“对台军售问题是符合美国《对台关系法》里面的三个原则,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看不到导致这三个原则完全改变的前提条件。”

作为五角大楼东亚事务的负责人,辛恩的表述显然要比基廷更为关键。

但当时,美国国内确实也存在对美台军售的非议,这股非议甚至也蔓延到了白宫和美国国务院内部。

2008年6月,《国防新闻周刊》驻台北的记者就发表了一份报道,说美国内部有可能目前正在就对台军售和要不要继续对台军售,发生一些分歧。

报道的作者,就是那个“香格里拉对话”期间一直在我身边转悠的大胖子美国记者。

这份周刊引述所谓比较可靠的消息是说,国务院内部存在两派,一派主张继续对台军售;另一派反对对台军售,认为“5·20”之后,两岸局势迅速趋缓,至少美国目前应该在这个时候暂时冻结对台军售。而恰恰根据一些消息说,美国国务院内部的两个层级的官员中,正手与副手之间均出现严重的意见分歧:在国务院最高层一级,美国国务卿赖斯反对继续对台军售,美国的副国务卿则主张继续对台军售;在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方面,助理国务卿是反对继续对台军售的,而他的副手、副助理国务卿则又是主张继续对台军售的。

这份周刊的“独家报道”发表后,我立即给在台北的大胖子美国记者打电话,邀请他在台北出席《震海听风录》节目。

在新加坡,大胖子从我这里得到了不少“料”,现在是他给我一些东西的时候了。

但是,大胖子婉言拒绝了。

不过,我和大胖子记者后来在其他场合仍有交集,这都是后话了。

我拨通了杰弗里·布雷斯劳的手机。

“杰弗里,怎么回事?这几天全世界都在报道基廷上将关于对台军售的讲话,那是真的吗?”

“Peter,全世界的媒体都搞错了,那不是上将的意思。”

随后,杰弗里·布雷斯劳把传统基金会那天演讲的现场场景给我描绘了一番。

“上将这几天压力很大,白宫也很不高兴。”杰弗里在电话那一头说。

“这好办,”我马上说,“请上将在华盛顿时间周二晚上到华盛顿或纽约我们的演播室去一趟,我在香港对上将做个连线专访。上将可直接在我的节目里澄清事实,我们香港时间周三晚上全球播出。”

“好主意,我问一下上将,十分钟后回复你。”

十分钟后,杰弗里来电。

“Peter,这个敏感时候,上将再出来澄清,恐怕会越描越黑,请你理解。”

“我理解。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在我的评论节目和专栏文章里帮你澄清一下。”

“那就太好了,上将会感激的。”杰弗里的声音已流露出感激。

“但你最好把白宫或五角大楼的正式立场告诉我,便于我准确引用。”

“好,你什么时候要?”

“越快越好,我最快五个小时后播出。”

“好,我尽力,你等我消息。”

三个半小时后,我收到杰弗里从夏威夷发来的电邮,大意如下:美国官方正式立场是,美台军售立场未来不会改变,在对台军售问题上,不存在华盛顿与北京沟通的问题。

杰弗里电邮中透露,这个立场在过去三个多小时里,经过了美国军方高层和白宫的共同磋商。但他希望,节目中不要提及任何一位美国官员的名字。

一个半小时后,我在节目中透露了“白宫和美国军方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来源”的独家消息。节目也花较大篇幅,澄清了基廷在传统基金会演讲现场被媒体误读、误解的地方。

这个透露,比白宫发言人的正式澄清提前了整整一天。

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白宫发言人才发表讲话,就美台军售问题正式阐明美国官方立场。

我们的节目,也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详细澄清事实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