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迫在眉睫
8674500000034

第34章 2016—2017年:中日危机再度上升?(8)

12月中旬过后我觉得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会继续当选,力量会增强,在任时间比前面的首相都长一些,他也许会采取一些克制的政策。就像田中均先生之前提到的日本的政治高官不会去触碰敏感的话题,这话说得比较大,但我希望是真的,我希望安倍先生能够践行他选举中所提到的那些新的工作重心,去把控和克制。

第二件事情,中日双方都应该分清自己的困难,并找到可以合作的领域,现在田中先生列出了一些领域,比如环保对话、地区对话、贸易,即将到来的互信建设、军事交流。北京APEC会议已经结束了,其中有些问题已经达成了一致,现在大家应该把这些事情向前推进,在那些不那么敏感的话题上有实质的进步,至于那些非常敏感的话题,双方都需要平和与克制,分清形势。

包道格更进一步说道:

我觉得美国应该鼓励12月将组阁的安倍政府,少招一些历史修正主义者进入内阁或者担任行政要职,而在中国这方面应该鼓励中国减少公开的反日宣传,减少这类事件在中国电视上的曝光量,将国耻、南京大屠杀这类叙述减少一些,不要为民族主义火上浇油,而是要把这些火焰都浇熄。

包道格说的这后半句话,在中国人听来也许依然觉得很刺耳,但前半句至少说出了美国的心里话。

这就是在错综复杂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美国因素”的作用。若以为美国希望中日发生全面冲突,从而渔翁得利,那至少是一种对中美日三角关系不全面的理解。

2016年后:钓鱼岛问题解决更无望?

2015年伊始,从日本军方和钓鱼岛前沿,也传来一些对中国不利的消息。

据香港《亚洲周刊》透露,日本政府正式敲定2015年度财政预算,军费激增,首次突破5万亿日元(约42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是安倍再度执政后,连续三年递增军事预算。

报道透露,2015年度日本激增军费,主要将用于强化对西南岛屿的警戒监视,防范中国军事力量可能对钓鱼岛等海空领域采取突发军事行动。为此,日本将计划在冲绳那霸新设第九航空团,增配两个F15战机的飞行队,同时在距离钓鱼岛最近的石垣岛、宫古岛以及与那国岛等增派沿岸警戒监视部队,加强对中国海空军在钓鱼岛海空领域军事行动的监控。

报道引述日本防卫省的话说,防卫省强化包括新型巡逻机和战斗机等一系列新军事装备,主要目的是要维持与提升日本在海空领域的军事优势,确保对中国军事的抑制力,强固以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为核心的无漏洞全天候西南诸岛防卫。

这对于未来几年的钓鱼岛局势和中日关系又意味着什么?

日本军方做出这一部署几天后,台湾军事评论员张友骅出现在我的节目里,与解放军少将罗援展开对话。请看下面的片段:

张友骅:日本在宫古等地部署了反舰飞弹等陆军装备,石垣岛也部署了反舰飞弹跟防空导弹,然后再从石垣岛往钓鱼岛这边推,在包含与那国岛等的离岛监视部队现在已经部署完成,况且距离台湾大概距离110公里,距离中国大陆大概是320公里。反正到2018年各位去看一下,当日本24DDH航空母舰也造好的时候,他四个护卫舰队群各配属一艘航母,那请问,当他在加强海上力量,而美国又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区域的时候,中国大陆能不能够针对这一点或者是台湾针对这一点,我们进行一个磋商?

今天钓鱼岛的问题,如果没有伴随台湾的问题,会单纯很多。但是它伴随着台湾问题,美国也进行过兵推。美国甚至要求台湾兵推,如果在中日钓鱼岛上空发生空战,空战的战机如果要紧急降落,大陆战机要降落到台湾,或者日本战机要降落到台湾,台湾怎么处理?问题来了,美国要求,所有美国提供给台湾的,不准对付日本,因为美日是盟国。那现在问题更大了,就是说当日本要部署所谓的离岛部队时,台湾也要加强彭佳屿的防护,彭佳屿距离钓鱼岛大概110公里,美国不准。台湾如果把自己发展的所谓雄三、弓三导弹也推到彭佳屿的话,日本的机舰,坦白说纵然是日本的神盾舰进来,刚刚好都在台湾的海空打击范围之内。所以钓鱼岛问题,大陆一定要争取台湾的认同或者支持。当失去台湾以后,钓鱼岛是永远都不会再拿回来了。

罗援:我们现在要抓住这个危机,要化危为机,变成我们的一个机会。现在我们的一些新战略就是在摆子布势。比如在海上我们加强常态化巡逻,在我们的岸基加强我们的侦查观察预警和火力打击能力,就是也可以用我们的火力来控制。

张友骅:那我个人认为解放军要做好准备是言过其实,是日军做好准备这才是事实。他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从西南诸岛差不多1300多公里的沿岛列线上面都部署了兵力,请问日本在这样做的时候,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对应之道在哪里?我都没有看到。

邱震海:中日两军目前都在做准备。从台湾的角度说,哪一方做的动作更实?

张友骅:坦白说日本经过兵器推演说,只要台湾站在哪一边,哪一边一定获胜。美日安保同盟,他的范围区域,也适用于钓鱼岛和台湾。这是美国讲的,不是我说的。在这一方面,如果中国大陆没争取到台湾的话,我觉得要解决钓鱼岛的问题难度是非常大的。

邱震海:现在看2016年,看样子民进党上台基本上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张友骅:对,铁板钉钉的。因为像民进党和李登辉都认为钓鱼岛是日本的。只有国民党还在坚守,他们叫作“剩余主权论”。

邱震海:你想说的是,2016年后,中国解决钓鱼岛问题将更加困难,台湾是根本不会与中国大陆同心同德的?

张友骅:台湾非但根本不会,而且我认为,他会站在日本一边。

中日关系:30年后稳定,10年内冲突?

对未来的中日关系来说,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维度来理解。

首先,从长期的维度来说,中日关系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中日两千年交往史,真正交恶或关系复杂的只是最近的150年。换言之,只要中国恢复在地区乃至全球间的主导性角色地位,中日关系恢复常态,亦即中国主导、日本辅助的状态,将是历史的必然。当然,这一前景可能是50~100年之后。

其次,从中期的维度来说,只要中国解决好内部转型的问题,以持续保持上升的趋势,同时在上升过程中处理好与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的“软实力”问题,中日关系少则20年,至多不超过30年,将重新恢复平静、稳定乃至向上的态势。

上面对长期和中期维度的乐观展望,完全基于对两个因素的基本判断:第一,中华民族持久、蓬勃的生命力、发展力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的潜力;第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地区和全球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纳力。

其实,中日关系现阶段遇到的摩擦,完全属于中华民族崛起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从中折射了一个更为深刻问题:今天中国遇到的所有问题,不是潜力的问题,而是体制制约潜力的问题,以及由体制派生出来的“软实力”的问题。这种“软实力”,说到底还是迅速崛起期的中国人的认知水平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访与思:中国人成熟吗?》一书中有过详细的探讨。

因此,就中日关系而言,短期来说,未来10年是最麻烦的时期。

原因很简单:未来10年,是中国发展潜力与体制制约博弈最为关键的10年,也是中国人的自身认知水平提升的最为关键的10年,同时当然也是日本在中国这一迅速调整进程中,既被动适应,同时又不断挣扎的10年。

10年后,挣扎完成了,态势基本奠定,日本人的心态调适过来了,中国人也逐渐开始了精神成熟的进程,事情将会好办许多。最难的就是未来这10年。

这10年里,由于中日双方的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依然在艰难进行之中,所以中日双方将依然冲突不断。这种冲突的规模和危害度,按照一般的眼光来看,应该是可控的,因为双方都有背后的两难以及难以承受的代价。但国际关系之所以复杂,就因为它是由人来操控的;而世界上最难琢磨的就是人心,最难以处理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

因此,未来10年里,中日两国国民、两国的精英阶层,尤其是两国的决策阶层,将具有什么样的认知水准?坦率地讲,对这个问题,我是一点也不乐观的。

未来10年里,日本是否可能再出现安倍这样的领导人?抑或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安倍未来的任期还有多久?他的认知水平和策略取向将走向何方?

本章前面提到,2014年12月众议院选举后,安倍最早也要到2016年才接受参议院选举的考验,而即便参议院选举失利,也不致直接威胁到其首相宝座。因此,至少未来三年内,只要施政、健康和安全不出重大问题,安倍将继续是日本的领导人。如果这样,安倍晋三将媲美小泉纯一郎,成为日本近十几年少有的执政超过五年的领导人。

未来三年内,中日关系的变数是:第一,安倍的国内权力基础是否稳固?若其权力基础相对稳固,则其操弄中日冲突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其务实、圆滑的一面将占上风,反之则将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第二,中国国内转型是否顺利?民意对转型的承受能力或反弹究竟如何?

只有在这两个大背景下,人们才能谈到具体的策略性问题,比如钓鱼岛问题如何处理?究竟是以更为强硬,还是以稍显温和、理性的手段来展开博弈?

其实,现阶段讨论这个问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上述在各自国家的两种可能性都可能出现。但中日秩序既然在调适中,那么未来若干年起伏的可能性就很大。

即便安倍任期到2017年结束,接下来日本新领导人对华取向又将如何?须知,前几年中国人很喜欢的福田康夫和鸠山由纪夫两位首相,都是“短命”的首相,而且在日本国内的支持率都不高。尤其是鸠山由纪夫,中国人爱得“要死要活”,但他在日本国内的外号则是“外星人”,意思是说他的“东亚共同体”构想虽然美好,但却不具备现实操作的基础。

因此,即便到了2017年,若新的日本领导人上台,只要他想讨好日本国民,就势必要再度展示对中国的“强硬”。

但本章结尾时,送给各位读者一句不太得体的话:日本毕竟是小国,而且是正在失去国家定位和方向感的小国,而中国则是大国,同时更是国力如日中天的大国,因此“以小事大以智,以大事小以仁”,就更考验中国作为大国的智慧、定力和成熟程度。

日本在一些心态上调适不过来,中国是否就可以不必那么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些恩怨情仇,作为大国的中国是否能适度超越,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审视历史和未来?有些自身的认知局限和体制障碍,中国能否客观面对,洗心革面,励精图治?日本在现代化方面依然还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中国能否放下身段,虚心学习人类一些先进文明的成果?

这些问题还能提出很多,很多。但每一个问题都会在国人心目中掀起涟漪,在中国的公共舆论场遭到围攻甚至谩骂。但中国今天最需要的,还是洗心革面,放下身段。

“新常态”的中国,需要这样的雅量和氛围。而这样的雅量和氛围,又不仅止于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