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起,生卒年不详,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数次应举落第,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得中进士,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其诗多出于赠别应酬,很少反映社会生活,多为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但因“体格新奇,理致清赡”(唐代高仲武语)颇得古人赞赏。钱诗有十卷之多,《全唐诗》收录其中420余首。
送僧归日本
上国①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②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③,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注释】
①上国:这里指唐朝时期的中国。②浮天:海面广阔,船好似浮在天边。③禅寂:佛家悟道时的澄明清净的心境。
【名家点评】
(本诗)为应酬所作……读罢本诗,人们不会有多少情真意切的感动,但恐怕也不得不佩服,诗人化佛理于海景,妥帖稳顺地写出日僧精神气质的诗歌技巧。(赵昌平)
【精品导读】
本诗为送赠诗,诗人送别日本僧人乘坐小舟远渡重洋归国,留恋中又有一丝钦佩之意。
首联先写“来途”的情景,“若梦行”写出了在海上坐船颠簸的艰辛和漫长,颔联把海上的景色勾画出来,船在海上行驶如同沧海一粟般渺小,衬托出大海的广阔,也暗暗为离开中国的小舟担心,关怀中又有一丝忧虑。
而接下来写象征禅理的“水月”在清寂的环境中才能得以明晓,可以看出僧人潜心修行,在小舟之上仍不忘诵读佛经,更可以看出在汪洋中漂泊的小舟这样如此动荡的环境中,僧人仍可泰然处之,安然地修佛法。他修行得如此虔诚,以至于引来海中鱼龙都来听他念佛经。这里把“鱼龙”拟人化,不仅衬托出僧人得道的高超,而且也为本诗增加了一丝活泼的气息。
尾联写僧人一路上只有孤灯相伴,也暗暗点出此时应该是黄昏以后。在苍茫的大海上,一条小舟,一盏孤灯,这一连串不断缩小的意象,更加突出了僧人归国的艰难和他甘心吃苦、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全诗由送别场景入手,景中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暗含禅理,不失为一篇佳作。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①带茅茨②,云霞生薜帷。
竹怜③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释】
①泉壑:这里指山水。②茅茨:原来指茅草屋顶,这里指代茅屋。③怜:可爱。
【名家点评】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说转便深。(钟惺)
三、四娟娟。二语会趣已深,故其言不烦而至。(陆时雍)
【精品导读】
本诗为邀约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书斋之景表达自己的待客盛情。
首联中诗人先写自己居住的书斋的外部环境。书斋外有山水相伴,有云霞环绕,薜荔爬满围墙,诗人在这样天然而雅致的环境中生活,表现出自己热爱自然、不同流俗的志向和趣味。
颔联和颈联再写书斋的外部环境,诗人将景物与时间倒置,而具有了别样的兴味。竹林惹人爱是因为新雨降临,山色美丽是因为夕阳降落,使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别具风格。颈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白鹭和秋花的闲适正好衬托出作者心境的恬淡喜悦。
尾联点明家僮打扫正是因为和友人杨补阙约定好。诗人把家中一切都准备停当,等待朋友光临,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又充满真诚。
本诗通过写景的铺叙,层层推进,把自己对朋友的情谊和待客的热情表现得真挚感人,淋漓尽致。
赠阙下①裴舍人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②晓阴阴。
长乐③钟声花外尽,龙池④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⑤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释】
①阙下:宫阙之下,借指朝廷。②紫禁:皇宫。③长乐:汉代长乐宫,这里借指唐朝皇宫。④龙池:指皇宫中的御池。⑤献赋十年:指多次应考进士。
【名家点评】
“花外尽”乃以写花蹊之远,借“钟”作假对句以灵绝。(王夫之)
第二联上句谓长乐宫中之钟声,传递至花外时尽。自宫禁深严,钟声非外人所得闻,惟舍人在阙下闻之。下句言柳以在龙池之畔,故得雨露为多。喻裴为近臣,故承恩独厚。因后半首有“阳和不散穷途恨”及“献赋十年犹未遇”句,故知长乐龙池句,羡舍人之身依禁近,而伤己之以白发相对华簪,非泛言宫中花柳之景也。(俞陛云)
【精品导读】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钱起已经担任蓝田尉多年。为了寻求援引,他作了这首投赠诗,求裴舍人引荐。前四句写皇宫苑囿内的景色,其实是为写景而写景,这景色之中,时时刻刻都有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裴舍人。在唐朝,舍人的官位等级虽然不高,但因为与帝王接触的机会较多,所以权力不小。诗人向裴舍人寻求援引,自然少不了恭维,不过表达得极为委婉含蓄:您能够在上林苑内、紫禁城里、长乐宫中、龙池附近随侍君主,这是多么大的恩宠和荣耀啊,像我们这些不能承蒙帝恩官员真是羡慕不已。
后四句陈情,直接转到请求援引的主旨。但是求援意味表达得极为曲折,丝毫没有流露出对名利地位的渴望,反倒一直在表达忠于君主、报效国家的决心。虽不遇时,仍恋恋阙下,捧日有心,以见忠君之忱,所谓“身在江湖,心悬魏阙”。尾句中的“犹”字,下字有分寸,并无怨愤失望之情,足见钱起作诗落笔时的反复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