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苍凉遒劲,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中年中进士,但早有诗名。他的诗歌在当时便享有盛誉,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
唐人殷璠的唐诗选集《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是“风骨”的代表,称赞他的诗是“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最多。
王昌龄以七绝见长,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同从弟①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②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③。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④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
①从弟:指王销,王昌龄堂弟,生平不详。②崔少府:少府,官名。崔少府即崔国辅,清河人,唐朝著名诗人,官任少府。③月初吐:指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④荏苒:指时光推移。
【名家点评】
高人对月时,每有盈虚今古之感。(沈德潜)
着墨不多,自觉深远。(王闿运)
【精品导读】
本诗的主题是“玩月”,“玩月”是赏月,细观遐想地赏,想到了离别的好友,借由月亮有盈有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世事变迁。
开头四句写诗人和堂弟高卧南斋时,掀开窗帘玩赏那刚刚升起的月亮。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渐渐升高,清辉遍洒在水上和树上,轻悠悠的波光倾泻在窗户上。这里的“澹”和“演漾”二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照在地上时人们对月光的感觉。五、六句中,诗人没有停留在对月亮的继续描写上,而是笔触一转,写出了对月亮的思考:自古以来,月亮总是时圆时缺,盈虚不定,人一代又一代,每一代都看着月亮。月亮从未改变过,可是人生却总是无常!
七、八句写在如此美妙的月光下,好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赏月。诗人与友人虽然相隔千里,但是望的是同一个月亮。最后两句,将南斋和越两地联系在一起,写崔少府虽然是在越地,可是声名远近皆知,就好像是兰杜的香气,即使是相隔千里,也可能会因为微风的吹拂而闻到。全诗情不离景,景不离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①,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②好。
【注释】
①空桑林:指秋天桑林叶落,变得空旷稀疏。②紫骝:马名,这里指骏马。是与游侠少年有特定关联的诗歌意象。
【名家点评】
气散逸,乃是得意者。(桂天祥)
情景黯然,妙不说尽,低手必再作结句。(张文荪)
【精品导读】
诗由征戍守边的人无几人生还,而告诫游侠们不要矜夸武力,表达了反战之情。
诗歌的前四句,写边塞萧条的秋景,寒蝉、桑林、边塞、枯草都是中国古代诗词意象的代名词,代表了悲情。诗人在开篇就渲染了一种悲凉肃杀的气氛,为下文的反战描写作好了铺垫,同时也表达了对戍边征人的深切同情。后四句劝解征戍边塞上的人不可恃强,诗人在这些心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身上却只看到了一种“皆共尘沙老”的结局。所以诗人劝慰年轻人不能自恃勇武,矜夸武力,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名家点评】
末言意气高者安在?(唐汝询)
前四句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是说古今多少战役,死于沙场的无人收敛,只见白骨杂在蓬蒿之中,写得何等触目惊心。(喻守真)
【精品导读】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早年游陇右之时,据内容,当是追忆开元二年(714)唐将薛讷等大破吐蕃一事。诗中描绘白骨成丘的惨烈场面,触目惊心,反映了诗人的反战思想。
一、二句描绘了边疆塞外广袤凄凉的深秋景色。“饮马”者乃是军士,首句描写军士饮马的情景,为下文中的战争描写埋下伏笔。“秋水”二字点明当时正值深秋时节,渲染凄清悲凉的气氛。“风似刀”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北风的凛冽刺骨。这两句诗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事物来渲染塞上深秋的苦寒景象,表达效果极强。
三、四句描写远望临洮看到的景象。茫茫沙漠,一望无垠,夕阳西照,即将没入地平线。黄沙之中,隐隐约约可望见临洮城。这两句诗意境雄浑,在诗人的匠心之下,营造出了一种行军紧迫、前景暗淡的凄凉氛围。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描写了临洮的战争场面。“长城”一作“龙城”,此处指临洮。诗人来到古战场,联想到历史上此处发生的众多战争。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中,“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指从古到今,包括一年四季。临洮这一带黄沙漫天,见证了无数战争,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抛露在蓬蒿间。
全诗格调苍凉悲壮,流露出诗人浓厚的反战情绪,尤其是白骨乱蓬蒿的场景,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芙蓉楼①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平明③送客楚山④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⑤在玉壶。
【注释】
①芙蓉楼:城楼名,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②吴:古时国名,因其领地在长江下游一带,后简称这一带为吴。③平明:拂晓。④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⑤冰心:纯洁的心。
【名家点评】
少伯诸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留连。(宋顾乐)
古诗“清如玉壶冰”,此自喻其志行之洁,却将古句运用得妙。(黄生)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纯洁高尚的情操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的首句从写景入笔,描写了送别时的环境,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在描写夜雨的过程中,诗人运用了“连”字和“入”字,从而将夜雨弥漫的景色写得十分形象。寒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时悲愁的氛围。
在“平明送客楚山孤”一句中,诗人描写了清晨为友人送行的场景。在清晨,诗人送辛渐到了乘船出发的地方。遥望着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将离开这里回到家乡洛阳,以后就不能经常与朋友见面了,心中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此,诗人将心中的离愁别绪寄情于苍茫的楚山之上,“楚山孤”正是诗人自己内心孤独的暗喻,友人离去后,诗人只能孤零零地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