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在首联两句中就感慨自己一入晚年,就只喜欢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诗句表面看似消极,但事实上却另有深意。原来早年诗人也有抱负,但却没办法实现。在奸臣的排挤下,诗人的理想灰飞烟灭。因此,诗人只是晚年才“好静”。颔联揭示了诗人恬淡好静的内心深处,仍有一丝无奈和不满。颈联描写了安静闲适的山中生活。尾联是即景悟情,问而不答的形式是此诗的妙处所在,对于“穷通理”的问题,诗人最终没有作出正面的回答。这首诗道出了诗人“晚年惟好静”的原因,可为研究王维生平和思想变化佐证。
汉江临眺①
楚塞②三湘③接,荆门九派④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①一作《汉江临泛》。汉江:汉水。②楚塞:古代楚国的地界。③三湘:一种说法是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另一种说法则是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在古典诗文当中,三湘一般泛指今天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④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彼此相通。
【名家点评】
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尤壮,足以敌孟、杜《岳阳》之作。(方回)
前六雄俊阔大,甚难收拾,却以“好风日”三字结之,笔力千钧。三、四气格雄浑,盛唐本色。(屈复)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格调悠远的山水画卷,称得上诗人王维融画法入诗的代表作。
首联从大处着笔,气势非凡,将相隔千里之画面,纳入一览,勾勒出汉江波澜壮阔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雄壮的基调。
颔联写山光水色,汉江水奔腾而去,好像涌流到了天地之外。两岸青山重重,水雾迷蒙,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天地外”“有无中”二词,为诗歌平添了一种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
颈联写眼前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仿佛随着水波动荡摇晃。实际上,城邑不可能移动,只是诗人乘坐的小船在向城郭靠近;而天空也不可能波动,诗人看到的是汹涌的波涛中天空随水激荡的倒影罢了。“浮”与“动”二字画龙点睛,使整个画面变得活泼生动。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当时的襄阳也是隐居名地,诗人孟浩然就隐居于襄阳地区,未曾入仕。“山翁”,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山涛之子——山简。据《晋书·山简传》载,山简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时,常去当地一处景致优雅的园林饮酒游玩,喝得酩酊大醉,方才归去。山简醉卧山林的雅致风范使诗人心驰神往,故言尽襄阳美好风光,欲留与山翁共醉方休。
终南别业①
中岁②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③。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①终南别业:指的是王维晚年居住的“辋川别墅”。②中岁:古人三十岁后至五十岁前称中年、中岁。③南山陲:陲,指的是山下。南山陲,就是南山之下,这里是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名家点评】
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其质如此,故自难及。(刘辰翁)
此诗见摩诘之天怀淡逸,无住无沾,超然物外。……五六句即言胜事自知,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俞陛云)
【精品导读】
天宝九年(750),王维因丧母而屏居辋川,于宋之问蓝田别业辟辋川别业。后来他在安史之乱中被迫接受伪职而获罪,虽被赦免了死罪,但他已经看破了世事,于晚年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中着重描写了诗人退隐之后的生活,展现了其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全诗意为:诗人中年之后即厌倦了俗世,转而信奉佛教。隐居辋川别业之后,他全然为那里秀美、寂静的田园风光所陶醉。兴致一来时,他便独自去游览,那种快乐的心情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想走便走,想停就停,日子过得非常惬意。不知不觉来到流水的尽头,索性坐下来欣赏云卷云舒。偶然和山间老人谈天说笑,竟让他忘记了归还。言辞之中反衬出了退隐者的自由惬意。
全诗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诗人没有具体描绘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时悠然自得的心境。他不问世事,更不刻意探寻山中的美景,却能在山林的每个地方领略到自然的美。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①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②。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③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释】
①帻(zé),头巾。②旒(liú),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③衮(gǔn)龙,指古时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
【名家点评】
右丞此篇,直与老杜颉颃,后惟岑参及之,他皆不及。盖气概阔大,音律雄浑,句法典重,用字清新,无所不备故也。或犹未全美,以用衣服字太多耳。(顾璘)
雄浑天然,非初唐富丽之比。(邢昉)
【精品导读】
王维这首诗和的就是贾至的《早朝大明宫》:“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此诗一出,万众瞩目,杜甫、岑参等诗人都曾作诗相和。王维所和此诗的突出艺术特点在于从细节方面来渲染早朝前后大明宫庄重严肃的气氛,突出宫廷的华贵壮美。全诗从前中后三个时期描写了大明宫早朝庄严的气氛和皇帝的华贵威仪,同时写出了皇帝对贾至的重用。诗中用语造句富丽堂皇,和诗而非和韵。
首联写早朝前宫廷中的准备,显示出大明宫中的庄严肃穆。意思是说,卫士高声提醒文武百官做好准备,尚衣局的人送来了上朝时穿的绣有彩饰的皮衣。早朝之前,大明宫在忙碌中不失庄严、烦琐中不失秩序,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宫廷中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早朝。
颔联和颈联通过高度概括的叙述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早朝庄严肃穆的场面,显示出帝王的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尊贵。这两联一个是总写,一个是细写,两者相得益彰,渲染了严肃华贵的宫廷氛围。
尾联中,起草诏书是中书舍人贾至的职责,因而下朝后他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暗示其备受皇帝重视。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①自萦秦塞②曲,黄山③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④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注释】
①渭水:即渭河,流经陕西中部,是黄河最大支流。②秦塞:指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③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④迥出:远出。
【名人点评】
此篇状物题景。春容典重,用字深厚,不见工力,结归之正,足见襟度。(顾璘)
起得完整,联多神采,结有回护,雅诗正礼。(周敬)
【精品导读】
开元九年(721),年仅二十岁的王维高中进士,但出仕的他并未获得重用,后来才经张九龄引荐任右拾遗,得以出入朝野,常伴君侧。这是王维诗作中为数不多的一首应制诗,当时唐玄宗由阁道出游,在雨中春望赋诗,王维应命而作。为了改变自己的政治命运,他不得不去奉承君王。既然是奉皇帝之命所作,自然免不了歌功颂德。值得注意的是,王维在此藩篱之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景色读来令人心驰神往。因而这首诗虽也有部分歌颂的内容,却能于气象宏阔中寓流走之感,得自然之致,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①炊黍②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③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
①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②黍:粮食的一种,指饭食。③清斋:这里指素食。
【名家点评】
妙在四叠字,易此便如嚼蜡。(周敬)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人皆能为,比诸惟下“漠漠”、“阴阴”四字,诗意便胜。(桂天祥)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七律诗,诗中描写了雨后辋川清静幽恬的田园景色,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表现了诗人绝尘参禅的清雅逸致和隐居山林的闲情雅致。
首联是田园生活掠影,颔联是田园自然风光,这两联通过写积雨天辋川山中所见之人物及景物,创造了一个苍茫的艺术境界。颔联二句最为人称道,“漠漠”状水田之苍茫广阔;“阴阴”意为盛夏林木幽深,写出了积雨山中迷茫的气氛,烘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乐趣和闲情逸致。
后两联写的是诗人于积雨山中所感。“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木槿是山中一种落叶灌木,木槿花朝开夕谢,参禅之时见木槿花而感叹人生短暂无常。采露葵,清斋素食,突出诗人远离官场尘嚣后所过的清雅生活。这样淡然的生活对于世俗中许多人来说可能寡淡无味,但这正是诗人多年向往的生活,因而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乐在其中、恬淡自足的志趣。
最后一联诗人一正一反化用了两个典故,表达自己看破尘世烦恼之事,绝去俗念,悠乐于山林,与世无争的隐逸心态。诗人把自己隐居生活的幽雅清淡与山林田园雨后风光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绝尘脱俗的闲情逸致,清新明净,兴味深远。
辋川①闲居赠裴秀才迪②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③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②斐迪:诗人,王维的好友。③墟里:村落。
【名家点评】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赵庆培)
【精品导读】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王维酬赠好友裴迪之作。全诗通过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优美景致,刻画了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表现隐居生活之乐,抒发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人与景相映成趣,情景交融。
首联主要描绘的是山中秋景。时值苍山凋零的寒秋,山涧泉水潺潺而流;天色向晚,山色渐渐地变得更加苍翠。“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颔联描写诗人自己的情态。诗人在柴门外倚杖而立,临风听蝉,神态安闲、专注。这句诗将诗人的闲淡与飘逸表现得恰如其分,营造了一个静谧、优雅的境界,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禅意。
颈联描绘了昏黄的原野暮色。夕阳西下,炊烟初升,这是典型的日落黄昏时的田野乡村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在尾联中,诗人将自己比作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主人公,以“宅边有五柳树”而得名,是一位忘怀得失、以诗酒自娱的隐士,其实这也就是陶渊明的自我写照。诗人在此以五柳先生自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归隐心态以及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显然是出自对裴迪性情的赞许。陶渊明与接舆,王维与裴迪,虽个性不同,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似的。在如此宁静的美景之中,诗人再次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欣喜的心情尽显无疑。
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名家点评】
王维作诗,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无奇的景或物,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意义。“省中啼鸟”,看起来是描写了景致,其实,是暗喻郭给事政绩卓著,时世太平,以致衙内清闲。虽是谀词,却不着一点痕迹。(李琳)
【精品导读】
应酬之作不外乎赞赏对方,感叹自身命运。这首诗,作于王维晚年。“给事”是给事中的简称,在唐代这是门下省一个重要的职位,负责宣达诏令,驳政令得失。这首诗赞扬郭给事虽然官居要职,但为官清廉,志趣高雅,也表达了诗人辞官隐居的心迹。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首联写郭给事官位显赫、门生故吏也飞黄腾达。“桃李”一句暗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突出门生对其的拥护和爱戴。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通过描绘“省中”的闲适之景,写郭给事居官清廉。“省中啼鸟”,看似单纯写景,实际上是在暗示郭给事为官才能出众,故而政通人和。此处虽有奉承之意却不着痕迹。
颈联直接赞郭给事清早上朝傍晚传令,不辞辛劳。“晨”“夕”二字一方面写他做事殷勤,一方面也暗示他朝夕常伴君侧,为万众瞩目。“趋”“拜”二字写出他认真恭谨的样子。
赞扬之词到达极致后,诗笔急转表达自己的人生志趣。诗人也想像郭给事一样常伴君王,为社稷谋事,但无奈已经年老多病,还是辞官归隐吧!
这类酬赠诗常在赞颂之后,提出推举自己的希望,但王维晚年已经对官场生活心灰意懒,所以这首诗的内容也与一般的酬赠诗作不尽相同。王维在这首诗中发挥了描写景物的长处,巧妙地将对郭给事的赞颂蕴藏在景物描写之中,一洗酬赠诗的庸俗之气,即景达意颇具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