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导读
8633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前人有言:“诗莫备于唐,诗莫盛于唐。”唐代历时二百九十年,其间涌现出了大量的诗歌名家,创作出了五万首之多的唐诗,可谓佳作纷呈,盛景空前。

然而,这座艺术高峰并非平地而起,而是根植于前几代肥沃的文化土壤。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富民强,这是唐诗发展的现实原因。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促成南北、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展开,为文学艺术的嬗变注入了新鲜活力。科举取士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开明的文化政策与多元的哲学意识,把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推至诗歌创作的大潮中。唐诗如一颗珍珠,在这样的历史贝壳中孕育而生,绽放出夺目光彩。

今人品读唐诗,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了解悠久历史的重要途径。人们吟唐诗,诵唐诗,不仅是为了增加阅读趣味,陶冶情操,而且更希望能够与古人一起,品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悟人生中的智慧哲理……本书以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为蓝本,遴选了从初唐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首作品,其中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读本。

在选编时,本书考虑读者的阅读需要,补充了注释板块,这样将更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设置了“名家点评”这一板块。板块中集合古代及现当代数十位大师(如喻守真、俞平伯、施蛰存、袁行霈等)的观点,帮助读者全面掌握诗歌的写作背景、语言技巧、艺术表现手法、思想内涵等。

在此基础上,本书还整合历代唐诗选集及诗歌评论专著中的评论。通过前人评论,读者能对唐诗的艺术价值、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疏漏,还望广大读者谅解并积极批评指正。

编著者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