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朝往事: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巅峰对决
8549000000018

第18章 别惹我,我狠着呢

曾公亮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毫无疑问,这是志满意得的一口气。是“别惹我,我狠着呢”的一口气。

因为,让他这些日子来堵着气的那个人是王安石。

曾经,曾公亮也是王安石的伯乐。在宰相韩琦越来越拿他不当回事的时候,是曾公亮向神宗推荐了王安石。

曾公亮之所以推荐王安石而不推荐别人是因为他有一双眼睛。

一双洞明世事的眼睛。

不错,韩琦是越来越拿他不当回事了,可神宗也越来越拿韩琦不当回事了。韩琦虽是老同志了,却墨守成规,抱残守缺,难道真要就此给大宋送终?神宗不甘心。因此,在其潜意识里就需要进来一个人。一个打破平衡的人。

孜孜以求于改革的王安石就是这样一个人。

关键时刻,曾公亮推荐了王安石。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影响历史进程的推荐。王安石果然权重一时,韩琦则跑到相州去舔伤口了。

但是让曾公亮想不到的是,王安石也没把他放在眼里。

他依然是“伴食”,可有可无的“伴食”。甚至,随着王安石改革的走向深入,他曾公亮有着越来越被边缘化的危险——王安石不喜欢对改革无动于衷、天天混日子的人,哪怕这个人曾经是他的恩师、伯乐。

当然,了解王安石的人都晓得,这其实是他的本性流露,因为王安石就不是一个通晓人情世故的人。这一点,让曾公亮大失所望,也让他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王安石,我可以是你的伯乐,也可以是你的绊脚石,一切皆取决于你的态度。

王安石的态度依旧没改变,因为他根本没有察觉出曾公亮的心底波澜——曾公亮断然出手了——在神宗让他看韩琦来信之时,他第一次在其人生里说出了倾向鲜明的话语。虽然留了个“似”字的尾巴,但那话的潜台词却是毫不含糊地力砸王安石新法。

曾公亮不知道,自己这短短的回话竟成了压向神宗心头的最后一根稻草。神宗,再也撑不住了。

朝堂大会,永远是暗藏杀机的。

比如这一次。

王安石、曾公亮、司马光,当然还有神宗。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或站或坐。

但是,杀机已起。

杀机起自神宗的心头。此刻,他真想杀人,以打破目前令人窒息的僵局。

却不知道该杀什么人。因为眼前的改革是他倡导的,改革走向几乎全民反对的地步却是他没料到的。神宗劈头问王安石,改革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青苗法》还要不要再搞下去?

王安石焦头烂额,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回答。

神宗的声音很低沉,却也是相当有力,不容抗拒。

焦头烂额的王安石突然觉得,这不像是朝堂大会,而是宣判大会:当着司马光等人的面,皇上如此责问,难道是要判我的罪,要我背黑锅不成?

事实上对于背黑锅的思想准备,王安石不是没有。但他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会在如此场合下进行——这无异于一场羞辱,王安石悲从中来。他开始回答了:

皇上,我承认自己读经不足,变法不能令某些人心服口服,这是我做得不够的地方。可今天的现实是,有法度官员却不遵守,更无视国库空虚,随意发挥新法,美其名曰丰富和发展《青苗法》,将国库里有限的钱财不分对象到处发放,如此《青苗法》,皇上以为还有搞下去的必要吗……

神宗冷冷地:《青苗法》就只有这一点问题吗?你不要避重就轻,具体谈谈《青苗法》都有什么问题。还有,为什么搞这部法令的人要内讧?是理念之争还是名利之争,这些都要弄一个明白。

王安石的心冷了。他突然间万念俱灰,朝神宗摆摆手:不用查了。《青苗法》问题多多,这样的法,不要也罢。

你说什么?

神宗的语气很冷。

王安石依旧万念俱灰:臣以为,这样的法,不要也罢。

好,那就按他王安石说的,废了!神宗一拍桌子,转过脸对曾公亮如是说道。

曾公亮愣住了。

曾公亮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司马光却是反应过来了。

他突然觉得,胜利来得如此猝不及防,简直让他喜出望外。

最主要的是,司马光真诚地认为,大宋有救了。新法一废,大宋必将触底反弹,一切都将回到正轨。这样的事实再一次印证了他的判断:历朝历代,所有的改革都是过眼云烟。改革者,决没有好下场。他无限悲悯地看一眼王安石,觉得此人,到底书生意气,不知仕途凶险。

可惜了。可惜了啊。

司马光一边感叹一边为大宋的触底反弹而欣喜。

曾公亮却没有一点欣喜的感觉,而是觉得,大事不好。

不错,他原来是想支持一下韩琦,以给王安石一点颜色看看。但仅此而已,根本没想过废新法,让王安石下台。

王安石不能下台啊。且不说人是他推荐的,神宗震怒之下,说不定要他承担连带责任。最要命的问题则在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宋不改革,那是死路一条。此次改革如果半途而废,大宋政局将陷入震荡,到那时,辽国与西夏趁虚而入的话,大宋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还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更别说继续做他奶奶的“伴食”宰相了。

这样的危机,司马光看不出来?曾公亮看一眼司马光,发现此人真的没看出来。

因为司马光一脸的欣喜。

看来,只能是自己独自劝阻皇上了。曾公亮斗胆对神宗说,皇上,法令这个东西,就怕朝令夕改。法令朝令夕改,皇家威严何在?此时如罢《青苗法》,臣以为,利未见,弊多多啊……

你什么意思?

神宗真的糊涂了。这个曾公亮,两天前还说“韩琦所奏似有所本”,那应该是同意罢《青苗法》的了,现在怎么又出来反对呢?

一个没有底线的人,不足与谋。神宗心里一阵烦躁。

但很快,他就不烦躁了。

而是痛苦。

因为曾公亮所说的话。

曾公亮接下去说,《青苗法》虽有问题,但现在罢不得啊皇上。实事求是地说,青苗钱大部分是贷给贫苦农民的,他们急需生产资金。《青苗法》一罢,他们又要去借高利贷,如此一来,生活更加困苦不堪,穷凶则极恶,弄不好会是动乱之源。还有,一旦罢《青苗法》,辽国与西夏乘虚而入,国库空虚,军饷不足,皇上,到那时,局面不可收拾啊……

够了!

神宗一摆手,打断了曾公亮的侃侃而谈。

他是真痛苦了。这恼人的《青苗法》,往前推进则阻力重重,罢却也罢不得,算是走入死胡同了。

司马光清了清嗓子,准备说话。但是神宗没让他开口。

在这个世界上,神宗突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兼听则昏。昏头昏脑的昏。有时候主意越多越让人拿不定主意。最后,这位还不到30 岁的皇帝乾纲独断,提了两点意见。一、再向全国派工作组,调查《青苗法》执行情况,这次还查不清楚的话,死在外面别回来了;二、《青苗法》如果真的问题多多,无法执行,那就到时候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