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庄子
庄子一生的事迹,流传下来的很多,但是可以考证的很少。他本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世常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家里比较贫困,居住的环境也不是很好,他主要靠打草鞋生活,还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不过,在职没多久就归隐了。有一次,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去拜见魏王。魏王见过他后,问他为何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的生不逢时呀!”
楚王听说庄子很有才,便派了两名使者,以厚金礼聘,请他出任丞相。庄子说:“千金、相位,的确是重利、尊位,但这好比祭祀用的牛—喂养多年,便给它披上绣花衣裳送到太庙做祭品。我不愿这样,宁愿像条鱼一样,在污泥浊水中自得其乐。”
这些对话,反映了庄子的性格和人生观。庄子对现实十分悲观,他消极厌世,对整个人生采取的是虚无主义态度。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做加在人身上的刑罚。他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由于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另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肉体的束缚,想要到达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其办法是“坐忘”—彻底地忘掉一切。
从这种自然原则出发,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任其自然,就像《逍遥游》中说的那样,大鹏﹑小鸠和列子等都有所待,所以都称不上绝对的自由,真正获得自由的“至人”是无所待的。这样的至人超脱于物我﹑是非﹑生死、贵贱之外,能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神秘境界。
夏季里的一日,庄子躺在花园的大树下,不知不觉昏昏而睡。他梦见自己变为一只美丽的彩蝶,自由自在于花间翩翩起舞。当他梦醒时,发现自己原来并非蝴蝶,不禁自问道:“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便是“庄周梦蝶”的典故。
庄子是一个出世主义者。现实生活中,庄子虽在人世,却和不在人世一样;他虽然与世人往来,却不问世上的是非、善恶、得失、祸福、生死、喜怒、贫富……眼光见地处处都要超出世俗之上,行为举止都要超出“形骸之外”。
庄子的哲学,更是一种“泛爱万物”的兼爱主义哲学。他和老子一样讲天道自然无为,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理。
他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自本子根”,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既没有界限、差别,也没有神的主宰,即万物齐一。
庄子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祖述老庄”,融合了儒﹑道两家,很多名儒也从这时开始研究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想象瑰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他和门人以及后来学者合著的《庄子》一书,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中《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