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非常爱妒忌的,科学只把最高的恩典赐给专心致志地献身于科学的人。
—费尔巴哈
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1804年生于巴伐利亚,他的父亲是一位法学家。起初他在海德堡大学学习神学,受当时教授的影响,他对黑格尔的哲学很感兴趣。于是他不顾父亲的反对,跟随黑格尔到柏林学习哲学,两年后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
黑格尔逝世前,学术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黑格尔学派。黑格尔逝世后,学派迅速分化瓦解,形成了保守的右翼派老年黑格尔派—鼓吹政教统一;激进的左翼派,即“青年黑格尔派”—主张政治与宗教分离。
1828年,费尔巴哈转入埃尔兰根大学学习植物学、解剖学和心理学,后获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但在1830年,他因发表反对神学的著作被辞退。这是他的第一部著作,而且是匿名发表的。在这部著作里,他抨击了个人不朽的概念,坚持拥护斯宾诺莎的“人死后会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学。这种思想被同时期的学者认为相当激进,再加上他本人不善演讲,所以一直在学术界无法获得成功,最终被永远地驱逐出了大学讲坛。
费尔巴哈希望通过撰写哲学史等相关作品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希望得以重返大学讲坛,所以1834年后,他先后出版了《阿伯拉尔和赫罗伊丝》、《比埃尔·拜勒》、《论哲学和基督教》三部著作。这三部哲学史著作让费尔巴哈在学术界获得很高的声誉,但由于反动势力的阻挠,他始终没能重新回到大学讲坛,只能在乡间隐居,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厂中的股份维持生活。
费尔巴哈的功绩还体现在,他在唯心主义统治德国哲学界数十年之久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康德的不可知论,肯定了自然是物质的客观实在,人是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
费尔巴哈在1839年出版的《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一书是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它代表了当时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分析批判。他认为:人的精神、思想是人脑的属性,是附属于肉体的,黑格尔的错误就在于,他把精神和思维看做一种脱离人脑而独立的东西,黑格尔提到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即修饰了的上帝创世说。
费尔巴哈还论证了宗教和唯心主义在本质上的联系。他提出唯心主义只是用理性改造了的神学,“基督教事实上不但早已从理性中消失,而且也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只不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以此来公开反叛当时的观念。
可是,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从而没能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和重要的部分,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只能是形而上学的,他的社会历史观也是唯心主义的。
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批判辩证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建立了科学的、革命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