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西斯·培根
彼拉多曾这样笑着问周围的人:“真理是什么?”他并不期望能得到任何答案。世人的心态大多会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他们觉得坚持一种信念就相当于给自己戴上一副枷锁,会让思想与行为无法自行其是。
尽管这类学派的哲学家们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上仍有一些偏好夸夸其谈的才子,这是与那些先贤一脉相承的,与古人相比仅仅是少了些血性,多了些狂妄而已。
然而谎言之所以会博得人们的欢心,并不完全是因为人们在发现真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付出努力;也并不完全是在于,一旦找到真理它就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而是同时,人们对谎言自身有一种天生的、几乎接近堕落的爱。
曾经,希腊后期有一位哲学家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不明白,为何那些欺世的谎言会如此迷人,虽然它们不像诗歌那样清新,也不像经商那样会让人致富。但我不能妄下这结论,因为真理是未加修饰的日光,如果要想使这世间的各种假面舞会、化妆演出和胜利庆典显得优雅高贵,那么这种光是比不上灯烛之光的。
要是想把那些狂妄的见解、喜人的希望、虚假的评价、肆意的想象等从人们的大脑里清除出去,那么在有些人大脑里所剩的东西也就屈指可数了,会充满忧郁和厌恶的,那些表情庄重的神甫曾非常严苛地把诗歌称为“魔鬼之酒”。
因为想象都被诗歌占据了,而诗歌仅仅是充满谎言的幻象而已。对人有害的并不是大脑里瞬间即逝的错觉,而是那种沉入心底并盘踞心中的假象。
但尽管这些假象深深地扎根于世人堕落的观念和情感之中,只受自身评判的真理仍然会教导我们去追求真理、认识真理并相信真理。追求真理就是要向它表示爱慕,并向它求婚,认识真理就是要和它相依相随,而相信真理就是要享受真理的快乐,这就是人类天性中最真最善的东西。
上帝在创造天地万物的时候,创造出来的首样东西就是感觉,末样东西是理性。而从那之后,他在安息日里所做的工作,就是以他的圣灵昭示世间的人们。
他先是把光洒在物质,也可说是混沌的表面上,然后又把光芒映射到每个人的脸上。现在他仍然用光照耀着他的选民,让他的选民们享用这些阳光。
感性主义哲学在很多方面是肤浅的,但有一位诗人却因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而载入史册。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居高临下远观那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进的船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站在堡垒中巡视激战中的战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但这些都比不上向真理的高峰攀登,俯视尘世中的各种谬误和迷障、烟雾和曲折的那种快乐!”—只要这个俯瞰的人不骄傲自满。
这些话说得非常好。的确,一个人要是在心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大爱,那么他的行为就会遵循崇高的道德准则,永远只围绕真理的枢轴而转动,也就是说,他虽然生活在人间,但其实也就等于已经步入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