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
8519200000015

第15章

【注】

①厚葬:隆重地安葬。②不得视犹子也: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③夫:语气助词。

【译】

颜渊死后,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学生们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说:“颜回啊!你把我当父亲一样对待,我却不能把你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不是我要这样,是你的同学们要这样做的呀。”

【解】

孔子认为,门人厚葬颜渊的做法是违背礼规的,所以对此他极力反对。

【原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①?”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注】

①鬼:人死为鬼。

【译】

季路请教祭祀鬼神的事情。孔子说:“没能很好地侍奉活着的人,又怎能侍奉鬼神呢?”季路又问道:“人死后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不懂得活,怎么懂得死呢?”

【解】

整部论语及整个儒家思想都很少谈及鬼神、死亡,体现了中国人实用理性的态度,这是儒家和佛家最大的不同。

闵子骞

【原文】

闵子骞侍侧,訚訚①如也;子路,行行②如也;冉有、子贡,侃侃③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注】

①訚訚:和悦、温和、中正的样子。②行行:刚强自信的样子。③侃侃:说话理直气壮而又和乐的样子。

【译】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时,神态和悦恭敬;子路刚强自信;冉有、子贡温和从容。孔子很高兴,但又叹息道:“像子路呀,只怕是不得善终吧!”

【解】

孔子认为子路有勇无谋,却又好出头,这样的个性若不及时收敛和改正,将会“不得其死”。所以在许多涉及孔子和子路的对话中,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子路的有意压制,意图让其懂得收敛,遗憾的是子路始终未能作出调整,这大概也是天性所致,最后不幸被孔子言中,死于卫国内乱之中。

门人故事君子死冠不免

公元前480年,孔悝被胁迫把当时的废太子蒯聩迎回卫国当国君(也就是卫后庄公)。仲由为了救孔悝而与蒯聩的家臣战斗,在战斗中被敌方用戈将系“冠”的带子割断了,子路因此停止战斗,弯下身,捡起冠来系带子,结果被乘虚打败并杀害,死后受醢刑(即剁成肉酱),时年63岁。孔子听说后极为伤心,从此不吃肉酱。

【原文】

鲁人为①长府②。闵子骞曰:“仍旧贯③,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④不言,言必有中。”

【注】

①为:改建,翻修。②长府:鲁国的国库名。府,收藏财货、兵器等的仓库。③贯:事,例。④夫人:这个人。

【译】

鲁国人翻修国库。闵子骞说:“照老样子,怎么样?为什么一定改建呢?”孔子说:“闵子骞这个人轻易不发表言论,一开口就一定深中要害。”

【解】

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为了抵抗季氏的侵袭,鲁昭公曾在内宫修建长府。当季氏把鲁昭公赶走后,便要改建长府,闵子骞则认为,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长府有无防御作用,而是在于领导者是否有高尚的德行,是否得民心。

【原文】

子曰:“由之瑟①,奚为②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注】

①瑟:一种古乐器。②为:这里指弹琴。

【译】

孔子说:“仲由的琴瑟弹奏,怎么能称得上出自我孔丘之门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表现出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的学问已经入门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解】

子路气质刚勇有余而中和不足,其琴声亦多壮气,孔子每每有心抑之。

【原文】

子贡问:“师①与商②也孰③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④与?”子曰:“过犹不及。”

【注】

①师:颛孙师,即子张。②商:卜商,即子夏。③孰:谁。④愈:胜过,超过。

【译】

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相比谁更优秀呢?”孔子回答说:“子张容易做过头,子夏达不到。”子贡说:“那么子张比子夏强一点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同样不好。”

【解】

子张意气高张,性情略偏激,故常过中。子夏笃信谨守,略显保守狭隘,故常不及。孔子认为,只要违背了中庸原则,过分和不足都一样的。

门人故事子夏传经

子夏到孔门受业,是在孔子自卫返鲁(前484年)之后,所以在孔门诸弟子中,他的行辈较颜渊、仲由、端木赐靠后。子夏幼时家贫,学成后在鲁国做官,担任莒父宰。孔子死后,一生笃志治学,相传《诗经》《春秋》等都是由子夏传下来的。

【原文】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①也为之聚敛②而附益③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

①求:冉求。②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③益:增加。

【译】

季康子比周公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聚敛财富,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的行为不是我的学生应该做的,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

【解】

《左传·哀公》记载,季氏计划用田赋制度,增加赋税,让冉求征求孔子意见,孔子主张“敛从其薄”,即赋税应该从轻。结果冉求仍旧听从季氏,实行田赋制度,所以孔子才如此愤慨,对冉求的恶行给予强烈的批评和斥责,并鼓励大家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

【原文】

柴①也愚②,参也鲁③,师也辟④,由也喭⑤。

【注】

①柴:姓高,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学生。后边的参、师、由都是孔子的学生,字分别为子舆、子张、子路。②愚:愚而耿直。③鲁:迟钝。④辟:偏激,不实在。⑤喭(yàn):鲁莽,粗鲁。

【译】

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解】

孔子分别对柴高、曾参、颛孙师、仲由四人的弱点做了评点。在孔子看来,自己的学生各有所偏,这违背了中庸原则,因此要求他们能够积极改正,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①乎!屡空②。赐不受命③,而货殖④焉,亿⑤则屡中。”

【注】

①庶:庶几、相近。②空:贫困。③命:古时候商贾由公家管理任命,子贡未受公家之命而以自己的私财贩卖货物。所以这里不说商贾,只说货殖。④货殖:做买卖。⑤亿:同“臆”,猜测、揣度。

【译】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端木赐受公家之命而去做买卖,对于行情发展趋势往往能猜中。”

【解】

颜回学问道德高超,而生活清贫。子贡不安于本分去经商谋利,常常取得成功。孔子并未对此发表褒贬之见,可以看出孔子对人才的要求不拘一格,同时也是极其公正的。

【原文】

子张问善人①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③。”

【注】

①善人:本质善良,却没有经过学习的人。②迹:脚印。③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养达到了精深的地步。

【译】

子张问做善人的行为。孔子说:“不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但其学问和修养还不到家。”

【解】

善人天性淳朴美好,所以不踩着别人的路子走也能保持己身,但也正是由于没有经过学习,所以学问和修养都还未达到精深的地步。

【原文】

子曰:“论笃①是与②,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注】

①论笃:言论笃实可信。②与:赞许。

【译】

孔子说:“对于言语笃实诚恳的人可以表示赞许,但也要进一步判断,他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故作姿态的伪君子呢?”

【解】

对于一个说话诚恳笃实的人,除了听其言、观其行之外,还要察其心、辨其真。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是真君子。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①,故退之。”

【注】

①兼人:这里指好勇过人。

【译】

子路问:“听到了就应当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兄健在,怎么能听到以后就去实践呢?”冉有问:“听到了就必须付诸行动吗?”孔子说:“是的,听到了就要行动起来。”公西华感到十分疑惑,于是便问:“仲由问‘听到后就要行动起来吗?’您回答说‘有父兄健在,不能行动’。冉求也同样问道‘听到后就要行动起来吗?’您却回答说‘听到以后就要付诸行动’。我被弄糊涂了,请问为什么同样的问题,您的回答却大相径庭呢?”孔子说:“冉求的个性柔弱退缩,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告诫他节制。”

【解】

在《雍也》篇中,孔子曾对冉求在求学上抱有的退缩态度提出过批评,所以在这里便鼓励他奋力进取,勇于拼搏。而对于仲由,孔子则认为他的个性急躁,过于莽勇,因此在这里便告诫他遇事要冷静,并告诉他说,你的父亲和兄长健在,听到以后应该先问问他们的意见,再付诸行动,若是贸然行动,极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原文】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

孔子在匡地受到当地人围困,颜渊最后才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轻易死呢?”

【解】

危难之际,师生相互挂念、担心,令人动容,体现了孔子与颜回深厚的师生情谊。

【原文】

季子然①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②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③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

①季子然:鲁国季氏子弟。②曾:是。③具臣:有才干的臣子。

【译】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称得上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问的是别人,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我可以告诉你,真正的大臣,是用周公之道侍奉君主,如果不能实行正道,他宁可辞职不干。至于仲由和冉求二人,只能称得上是有才干的臣子了。”季子然问:“那么,他们是一切都顺从君主的人吗?”孔子说:“杀父亲和君主的事,他们是不会顺从的。”

【解】

子路和冉求做了季氏的家臣,但对于季氏越礼犯上的行为,他们却没有用周公之道去规劝,也没有辞职不干。所以,孔子说他们只能够称得上是有才干的臣子,而称不上是“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大臣。但孔子随即还说,即使具臣做不到以“道”侍奉君主,但也不会盲目地顺从,对于上级不合仁义礼仪的要求,下级是不应该服从的,这不应视为犯上,而是遵礼之。

【原文】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①夫人之子②。”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③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注】

①贼:害。②夫人之子:指子羔。③社稷:指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即社稷坛。

【译】

子路推举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你这是害人家孩子啊。”子路说:“那个地方有老百姓,也有社稷啊。何必一定要先读书再去做事呢?”孔子说:“所以我才最讨厌那种花言巧语、善于狡辩的人。”

【解】

孔子一向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于是子路便用这话来回答孔子,认为费地有民有社稷,边实践边学习做官也行。对此,孔子似乎无话对答或者不屑于与之辩解,所以只说“所以我讨厌巧言善辩的人”。

【原文】

子路、曾皙①、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②也。居③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④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⑤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⑥,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⑦,愿为小相⑧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⑨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惟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惟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四子侍坐

【注】

①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学生。②吾以:任用我。③居:平日、平时。④摄:迫于。⑤哂(shěn):讥讽地微笑。⑥方六七十:纵横六七十里。⑦端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⑧相:赞礼人,司仪。⑨冠者:成年人。古代人20岁开始戴冠,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⑩雩(yú):祭天求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