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棋与道
8519000000034

第34章 “男尊女卑”一词的真实含义

中和道长

一说传统文化,我们的思想自然离不开孔孟之道,离不开儒家思想。而现代社会的中国人,几乎都不知道传统文化是些什么,都是在批判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对于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字、文化,都已经没有兴趣去了解、解读了。所以一听说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鼓吹”什么“男尊女卑”,肯定将其归于糟粕思想了,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儒家留下来的,是孔子留下来的。

我也是这种人,很可怜。仔细一查历史书籍,发现“男尊女卑”这句话,来源于《列子·天瑞篇》:“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而孔子的著作中,以及孔子弟子的著作中,均没有查到“男尊女卑”一词。可见,在批判这句历史名言时把孔老夫子也扯进去,实在是大冤枉。

但“男尊女卑”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了解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易经》的思想对读书人的思维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个时候,《易经》是国家君王掌握保存的东西,普通人绝对难于得到,孔子看到《易经》也是在五十岁之后。当他得到《易经》以后,曾经废寝忘食地阅读,以致三次将穿竹简书用的熟牛皮绳弄断了,给后人留下“韦编三绝”一词来形容读书的用功。我们从春秋战国及秦汉历史中也可以看到,《易经》是出将入相者必须掌握的,由此可见《易经》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极大。

如果我们通晓中国传统文化,会发现,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道家文化,无论中医、气功还是养生,全部是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上的。古典中医名著,全都与《易经》有关。影响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其实是《易经》,而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只起到了嫁接与桥梁的作用,孔子将深奥难懂的《易经》思想转化成人文思想,转化成怎么样做人。

因此也可以说,《列子·天瑞篇》里说的“男尊女卑”思想,也同样来源于《易经》,而非什么孔孟之道。

研究《易经》我们会发现,《易经》是描述宇宙天体运行规律的。它的核心思想最后就归到阴阳的平衡、和谐、中和,凡是不平衡、不和谐的事物,最后一定偏离正常的渠道与轨迹,而宇宙万事万物最终必须是归于和谐与平衡。《易经》的另一核心思想,就是阴阳各安其位。天在天位,地在地位;阴在阴位,阳在阳位。

《易经》中的乾坤两卦,分别代表天和地,同时也代表了男人和女人。孔子在学习《易经》后,写了他的学习体会,就是《易经·系辞上下传》。里面有这样的描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都说明孔子非常明白阴阳平衡的道理,同时明白万事万物各安其位的重要性。所以孔子提出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映的就是这个“位”的关系。

这些过去曾经被批判的理论对不对呢?研究现代管理制度我们会发现,总经理做好总经理该做的事情,就最符合他的位置;经理做好经理的角色,承上启下,那就是符合他的位置;员工做好员工的本分工作,那就最符合员工的角色,这样的企业管理才不会乱。如果员工不安心做一个员工,就会不服从管理,导致管理混乱。而有能力的员工,可以通过工作能力的体现得到晋升。这都是“位”的重要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的就是君王要努力做好君王,德高才能望重,德行是靠自己的思想言行表现出来的,那么大臣自然会做好大臣的工作,臣民自然会安居乐业做好臣民。做父亲的如果言行完全不像个好榜样,没有道德,没有仁爱,那要想教育好孩子是不可能的。而孩子、下级如果不懂得尊重长辈,尊重上级,那是傲慢的体现,是不懂得怎么样做人。大家如果都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摆正了自己的心态,做好了自己的本分事情,那社会一定是和谐的。所以,孔子说的“贵贱位矣”不是人文思想中的贵贱分别,而是直接如实的描述人应该存在的位置。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有他的不同阶段,这里就存在不同的位。花草能长成比大树还高吗?我们说不能,但高山上的花草显然比平地的树木要高,高楼上的花草比楼下的大树要高,这也是因为位的不同而产生不同。所以贵贱并不代表能力和身份,而是反映了位置。那么天高高在上,地卑微在下也是因为位置的不同,而不是思想与地位上的尊卑。

《易经》中对《乾》卦是这样解释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宇宙天体有偕时俱进、生生不息的精神,那么君子应该效法宇宙天体的这种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对《坤》卦的解释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的是大地具有宽厚、博爱、忍让、包容、庇护和谦让的精神,君子应该效法大地的这种厚德来承载家庭与事业,孕育滋养万物。

我们看到,这两个卦均强调了“君子”,都代表了君子的行为。在常理中,君子是代表男性的,但从孔子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来看,乾是形容男人,坤是形容女人。这就说明,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只要做到了“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而载物”,都可以称为君子,都是君子的行为。所以历史也为我们演绎了很多女性成为大丈夫的事迹,其实就是反映了宇宙运行规律中存在的这种因素。在今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女性成为了大丈夫这种事情,多到男人都成了小媳妇,就是另外的变异了。这种变异的后果就是男女都失去了归属感与家庭的真正温暖,也是人摆不正自己夫妻之位的具体体现,最后男人跟女人就只有赤裸裸的性关系、性行为,而没有了一丝人的真正生活、真正交流和真正关爱。

其实,“男尊女卑”是讲男女在人生与婚姻中应该如何和谐生活的词语,决无半点对男女不平等的唆使。他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

“尊”在这里是个动词,“男尊”是讲男的要做到德高望重,做到让人尊敬、尊重。“卑”在这里也是动词,“卑”在古语中有谦虚、接近、亲近的意思。因此,“男尊女卑”的真实含义是:男的如果能做到德高望重,能做到让人尊敬、尊重,女的自然会虚心地接近你,亲近你,虚心地辅助你。这里不单没有一丝不和谐、不平等的因素,恰恰是男女和谐的标志。

其实,德高望重并不需要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也不是依靠什么成功的事业来积累,一个人如果能真正把人做好,做得无愧于人,那是真正的大丈夫。而孔子之所以能成为百世之师,成为我们民族的圣人,是因为他一生实践的就是怎么做好一个人。他的思想是如实描述客观事实的,并没有什么矫揉造作,并没有什么阶级立场,所以是中庸的,平衡而长久可以检验的。而后世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正是他们自己思想与内心的反映,是他们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了孔子。

批判儒家的人,把“男尊女卑”硬扣在孔子身上,借以胡说孔子是个心胸狭隘的人。维护儒家与孔孟思想的人,引经据典来论证“男尊女卑”绝非孔子所说,非要讲孔子是主张“男女同尊卑”的,其实都是没有明白“男尊女卑”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