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有尺度:如何提高你的做事能力
8502900000079

第79章 大事绝不能糊涂

郑板桥提倡“难得糊涂”,告诉人们,糊涂点好。但古人还有句俗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是小事装糊涂,不耍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二者并不矛盾,相辅相成,成为很多明白人的处世哲学。

吕端是宋朝大臣,他以忠厚谦让著称于世。在做使节出使他国时,有人在外国人送给使节人员的礼物中搞鬼,把一些途中受潮破损的礼物留给他,其余的则调换。吕端不知道,回国后把这些礼物分送他人时才发现被调了包,但是他并没有怒气。

在朝堂之上,他多次受到诬陷和排挤打击,但从不计较,也不去了解是哪些人在搞鬼。有人告诉他,他说:“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有时连宋太宗也责备他,但他仍从容不迫,问答自如。

他和寇准共事,寇准性格刚烈,“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但吕端很懂得谦让,尽管他年长寇准26岁,仍总是谦逊地让寇准先说。因此,寇准与吕端的关系十分融洽。

当时,宋朝最大的威胁来自辽国,因有杨家将的惨败,宋朝畏战情绪严重。吕端极力推荐力主抗辽的寇准主持对辽事务,并表示自己情愿居寇准之下。

就此,很多人一定评判吕端是个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之辈。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赵高指鹿为马,很多人将错就错;王莽谋朝篡位,很多名人术士隐居不出。他们看起来没有错,可是总让人觉得缺少些胆气和豪情。而吕端并非如此,他敢于谏言,直面人生。

一次,宋太宗决定处死时降时叛的西夏王李继迁的母亲,吕端得知后,急忙请负责处理此事的寇准缓刑,然后找宋太宗劝谏,他直接指出这样做的弊端,请太宗改变主意,善待这位老人。宋太宗听后,夸奖吕端说:“若是没有你,险些误了大事呀!”后来,李继迁的儿子向宋朝投降,原因之一就是宋朝善待他的祖母。

因此,当有人向宋太宗说吕端为人糊涂时,宋太宗回答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这句话成了人们传诵的千古名言,也成了后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吕端“大事不糊涂”最突出的表现在宋太宗逝世前后。

宋太宗病危期间,宰相吕端前去探问皇帝的病情,发现太子不在皇帝身边,立刻意识到其中有问题,马上在笏上写了“病危”两个字,命令亲近可靠的官员请太子紧急入宫侍候。没多久,太宗死了,李皇后叫王继恩来召吕端进宫。吕端进一步确认事情有变,估计李氏后党与内侍王继恩会废太子,改立他人为王位继承人。于是当机立断,扣留王继恩,将太宗生前所赐的手写的诏书重新检查一遍并锁起来,然后才入宫。

果然如吕端所料,皇后立意要改立太子。吕端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现在天子刚刚离去,难道可以马上就违抗天子的命令,在王位继承人问题上提出别的不同说法吗?”于是就拥戴太子继承王位。这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在宋真宗举行登基仪式时,以“糊涂”著称的吕端又令人吃惊地精明了一次,他首先请求天子卷起帷帘,待他认清的确是原太子后,才下台阶,带领群臣拜见新天子,高呼万岁。

当你直面现实,不分对象地实话实说时,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就不如风趣地绕开焦点话题,幽默地糊涂、巧妙地避开,由聪明转糊涂,由糊涂转聪明,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绕,不为人事所累。

但是面临大事,则必须要清醒,不能再玩糊涂学。所以重要的事,要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如果你是一个检察官,对于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之类的事绝不能糊涂;而对同事拿你一盒烟、不小心碰了你一下这种小事完全可以糊涂一下。其实分清大事小事很简单:只要是涉及人格尊严、规则原则之类的问题,就是大事,在这样的事情上就要学会拒绝,不能一味犯糊涂。

在小事上犯糊涂,做木头不容易,在大事上要精明,做决断更不容易,但是只要你心中有杆秤,知道哪些事不必去做,哪些事必须去做,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