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显示自己是一个危险的,十分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它会使你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你的个人价值方面。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通常会使你骄傲自满,把荣誉当作自我欣赏的装饰品。
清成先生是一位文坛老将,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建树。在某次文学座谈会上,有位青年作家在大谈对小说看法时频繁否定传统观念,突出强调个人新观点,引起了清成先生强烈的不满。清成先生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心中的不快,慷慨激昂地进行了反驳,以清成先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再加满腹的渊博学识,自然说得那位青年作家面红耳赤。
这次会上清成先生倒是图了个一时痛快,结果却引来了那位青年作家后来的强烈批判,甚至在互联网上大肆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一时间舆论对清成先生十分不利。对此他真是百口难辩,毕竟互联网的覆盖面太大,他又能去对谁解释呢?
其实,解释只会让误会更加误会,事态变得越来越糟,而这样的结局对清成先生而言完全可以避免。如果清成先生能够隐藏自己的观点,或者委婉地阐述,则不会让对方如此下不来台,那结果也不致如此了。另外,搞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完全自主的个人行为。各自写各自的东西,各自用各自的方法,这又有什么好争论的呢?再则理论上的东西,根本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争清楚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装一次傻既不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损失,也可以轻松避免后来的冲突,这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应该学着做盘龙,巧妙地隐藏自己,以免成为众矢之的,得不偿失。
唐朝郭子仪戎马一生,功高盖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数朝,身居要职六十年,虽然也几经沉浮,但总算保全了自己,以80多岁的高龄寿终正寝,给几十年戎马生涯划上完美句号。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这不能不归之于他的谨慎与忍耐。
郭子仪在千军万马中叱咤风云、指挥若定,而在朝野之中却为人低调,谨慎处身。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郭子仪进封汾阳郡王,住进了位于长安亲仁里的金碧辉煌的王府。令人不解的是,堂堂汾阳王府每天总是门户大开,任人出入,不闻不问,与别处官宅门禁森严的情况判然有别。客人来访,郭子仪无所忌讳地请他们进入内室,并且命姬妾侍候。
有一则郭子仪侍候母女二人的故事广为流传。一次,某将军离京赴职,前来王府辞行,看见他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差使郭子仪递这拿那,竟同使唤仆人没有两样。这个故事传到郭子仪那里倒没有什么,他的儿子们却受不了,觉得父亲身为王爷,这样子总是不太好,一齐来劝谏父亲以后分个内外,以免让人耻笑。
郭子仪这才告诉自己的儿子,说:“你们根本不知道我的用意,我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的部属、仆人吃公家粮食的有1000人。现在我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受尽恩宠了。但是,谁能保证没人正在暗中算计我们呢?如果我一向修筑高墙,关闭门户,和朝廷内外不相往来,假如有人与我结下怨仇,诬陷我怀有二心,我就百口莫辩了。现在我大开府门,无所隐私,不使流言飞语有滋生的余地,就是有人想用谗言诋毁我,也找不到什么借口了。”
几个儿子听了这一席话,都拜倒在地,对父亲的深谋远虑深感佩服。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标榜自己,充其量都是个普通人,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奋斗,这里面有着别人的不少心血。因此,名人的尾巴夹得很紧,他们和别人的差距不在于他是一个名人,而在于他们知道人这一辈子都不容易,正如《菜根谭》所说:“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因为“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则百福自集”。
安静隐忍地生活,可以避免很多无畏的争端,该你发挥能力的时候也不会妨碍你一飞冲天,《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如果不知好歹,总是想要显示自己的实力,张牙舞爪,那么必然使一些人产生反感,认为他尽管有能力,也有才干,但是不谦虚,太骄傲,目中无人,因此,无法肯定你。
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尾巴绝不是旗帜。我们衡量一个人有多么成功,从来不看他的尾巴有多么高,要看的是他脚踏实地的能力。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他只要投入,就很难有翘尾巴的时间,翘尾巴是闲人的专利,因为他们“无事”,所以总想表露自我,从而生出些“非”来。而有“心计”者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更上一层楼,坐在冷板凳上不知疲倦的他们不把尾巴露出来,所以,他们一直受到别人的尊重。
趾高气扬的人要获得人生的增长点,就应该向一切尊重人类生命的道德力量鞠躬,学着做盘龙,不要担心自己表现出愚蠢的样子,更不要担心别人会小看了你,人应该全面地发展,就得质朴谨慎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