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有尺度:如何提高你的做事能力
8502900000044

第44章 心胸要豁达

心胸狭窄,气量短小之人,总爱为自己设计一些烦恼,制造一些痛苦,寻找一些无奈,给精神套上沉重的枷锁,整日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负荷超重,心力交瘁,寂寞无助。他们总是用灰暗的目光观察自然,用单调的思维考虑问题,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人生,用孤独的心灵感应生活,用嫉妒的心理待人处事,用脆弱的感情面对困难,用绝望的方式屈服挫折,用贪婪的欲望追逐名利。他们理解不了人生的丰富内涵,体味不到幸福的丰腴甘甜,驾驭不住感情的航舵,寻找不到心灵的休憩港湾。而快乐和善的人生需要豁达,我们之所以说某些人心胸豁达,是因为这种人虚怀若谷,有海纳百川的肚量。他们能包容别人,即使是对自己的嘲笑和讽刺。有这种心胸的人不会被生活所累,自然活得轻松快活。

据说公元200年,曹操的死对头袁绍发表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中,袁绍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骂得狗血喷头。曹操看了檄文之后问官兵:“檄文是谁写的?”官兵以为曹操肯定要大发雷霆,就战战兢兢地说:“听说檄文出自陈琳之手。”曹操连声称赞道:“陈琳这小子文章写得真不错,骂得痛快。”

官渡之战后,陈琳被曹操俘获。陈琳心想:当初我把曹操的祖宗都骂了,这回非死不可。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曹操不但没有杀陈琳,而且还让陈琳做自己的文书。曹操与陈琳开玩笑说:“你的文笔的确不错,但是,你在檄文中骂我本人就够了,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父亲和祖父呢?”后来,深受感动的陈琳为曹操出了不少好计策,使曹操颇为受益。

可见,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类个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一位美国作家曾说:“没有豁达就没有宽容。”一个人只有豁达、开朗、包容,才能接受别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他也就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为集体所接纳,就能与别人心无芥蒂地沟通和交流。

齐国国君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襄公被杀后,两个公子为了争夺君位都急着要赶回齐国。

管仲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埋伏了人马拦截,对准小白拉箭射去。只听小白惨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死了,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也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遂下令杀死公子纠,并把管仲押回齐国问罪。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您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没有治管仲的罪,还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制造农具,后来齐国越来越富强。

每个人都有许多无法避免的缺陷,这是一种必然。不够豁达的人往往拒绝承认这种必然。为了满足这种心理,他们总是紧张地抵御着任何会使这些缺陷暴露出来的外来冲击。久而久之,心理便越来越脆弱。

豁达的人在遇到困境时,除了会本能地承认事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他还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思维习惯。这种趋利避害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

豁达的人比较宽容,能够尊重别人的不同看法、思想、言论、行为、宗教信仰。虽然他们也有不同意别人观点或做法的时候,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行为的权利。有时候,往往是豁达产生宽容,宽容导致自由。

豁达是一种乐观,乐观是无价的,一个乐观的失败者终将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并且他的乐观还能推动他人奋勇向前,而一个忧心忡忡的成功者显然是不值得效仿的。

豁达是一种气宇轩昂的风度,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心态,一种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

拥有豁达,便拥有了一种淡泊宁静的高雅,一种宠辱不惊的从容,一种善待人生的宽宏,一种不畏艰难的抗争。

拥有豁达,便拥有了天空般的明净高远,拥有了大地般的辽阔厚重。拥有豁达,便拥有了一个风流不羁的自我,拥有了一个成熟纯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