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有尺度:如何提高你的做事能力
8502900000016

第16章 变则通,通则久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是有些事情,过度的坚持,则容易偏激,最后导致失败。因此,做人也要学会变通。梁启超说:“变则通,通则久。”办事时更要学会变通,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这样才能更好地办成事情。

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做事懂得变通,就能够进退自如。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学会分清形势,权宜机变,不能墨守成规,固执己见。

听过穆罕默德唤山的故事吗?穆罕默德向群众宣称,他可以叫山移到他的面前来,等呼唤了三次之后,山仍然屹立不动,丝毫没有向他靠近半寸;然后,穆罕默德又说,山既然不过来,那我自己走过去好了!穆罕默德非常懂得变通。

我们做事一定要开动脑筋,想些效率更高更快捷易行的办法,这样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将许多人从毫无意义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

只知道执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变通的苍蝇却生存了下来。这个试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著对人生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执著和变通是两种人生态度,不能单纯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单纯的执著与单纯的变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我们要学会执著与变通二者兼顾。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人受益匪浅。

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中,讲述了著名的伯乐孙阳的故事。孙阳是战国时期秦国人,精通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目的是使真正的千里马能够被人发现,尽其所才,也为了自己一身的相马技术能够流传于世。

孙阳的儿子也喜欢马,他以为相马很容易,特别是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后,心想,有了这本书,还愁找不到好马吗?于是,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画的图形去找,没有找到。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在野外发现一只癞蛤蟆,与父亲在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非常像,便兴奋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马蹄短了些。”父亲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蠢,悲伤地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可惜了孙阳的一肚子相马经,竟然成为他儿子的本本主义,他儿子只知机械地照老方法办事,不知变通。种子落在土里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脑子,遇到问题可以灵活地处理,用这个方法不成就换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已经是悬崖了,难道你还要跳下去吗?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执著很重要,但盲目的执著是不可取的。

一个机智的人可以灵活运用一切他所知的事物,还可巧妙地运用他并不了解的事物。能在恰当的时间内把应做的事情处理好,这不只是机智,也可称之为艺术。

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目标的人,已经具备了成功的要素,如果再学会变通,那么就如虎添翼,能更顺利地走向成功。

学会变通,首先要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每年有几千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五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能够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他们遭遇障碍时,只想到失败,因此才会失败。你如果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无能为力”的想法。

其次,先停下,然后再重新开始。这样,经过休整的大脑会有新的思路,你也会找到新的途径。

总之,要想成功,没有坚强的毅力很难,但是每一件事情都不知道变通,一味执著,不愿进行新的尝试,也无法成功。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如果你确实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