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8489600000009

第9章 参透话外之音,顺着声音走进人心(1)

语言能充分展示出人的职业、身份和知识水平。我们根据一个人的话语,能判断出他每天的工作成绩、效率,更能了解他的情绪。张口说话,就是为自己画像。

从话题洞悉对方真意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话题,探索到对方的深层心理,其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话题内容来推测对方的心里秘密;二是根据展开谈话方式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以了解此人的个性特征。

客观地说,谈话的种类千奇百怪,如果要想知道对方的性格和气质,最容易着手的办法,就是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情况。

比如,他们谈话的内容不仅以自己本身的话题为主,也会涉及其家庭、工作,以及与家庭有关的事情,常常在话题里出现的人物往往就是自己的身边人。

在交往的谈话中,女人们喜欢谈论别人的风流事以及自己丈夫的一些脾性,这种情况通常表明她们关心对方到了相当强烈的程度,甚至把这个男人当成是自己的化身,她们谈论这个男性的各种情况就像谈论她们自身一样。

一、倾听谈话

以这种谈话方式出现的人,其表现是支配者的形象。这种人物的谈话从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关自己身边的人,他们的话题反而是涉及别人的一些琐事,或对方的隐私秘闻,甚至对对方的一举一动或每条花边新闻都捏着不放手,这是完全地侵犯别人的隐私。

从男女关系的角度来看,表示他很关心对方,或者极度爱慕对方,是个忠诚的倾听者。

像这样的倾听者,非常喜欢把话题的重点放在跟自己完全无关的人身上。关心名人、歌舞影星的花边新闻轶事方面,则说明此人的内心有一种支配的欲望。

一般来讲,此类人很难结交真正的知心朋友。或许是内心太孤独、太无聊了,只要关于别人的私事,即使对方跟他们并不熟悉,他们也会非常热衷于去谈论对方,这些都表示其内心孤独和空虚。

二、不满的谈话

凡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意愿,并不只限于情感方面的问题,其实对于工作方面的欲求得不到满足而深感压抑,也是非常之多的。关于这一点,一般来说,会采用发牢骚或埋怨的方式表示出来。我们从这些埋怨的话语里,就能够探究有关欲求不满的实质。

当一个人经常对别人诉说对工作环境不满的牢骚话,以及对人事方面的埋怨时,为什么话题谈来谈去总是离不开抱怨呢?或许是他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而把责任推给单位。

那就是说,人们通常不会承认失败等不愉快的经历,也极力否认内心的自卑感,反而会设法找出适当的理由替自己辩护。

也许,在人们发牢骚和抱怨的话题里,不少是关于上司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个埋怨者对自己的顶头上司非常不满。其实,内心却有一股极想出人头地的欲望,就好像火焰一样在热烈地燃烧着。

无奈,自己偏偏没有这份才干,得不到上司的提拔。于是,就找出一套自欺欺人的逻辑,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心里能够接受这一套道理,便不得不责备上司的无能和嫉贤妒才,使自己的观点合理化。

朋友和同事们很难接受这种抱怨,甚至反感这种怨天尤人的做法。

三、怀旧的话题

有一种人经常表现出自吹自擂的样子,不管在任何场所,和别人谈话时,都爱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奋斗的经历?他们可能不了解,当旁人看见他们那副兴高采烈的模样,实在是很难做到与他们感同身受。脾气好的人不得不听他们的自我吹嘘,而厌烦的人会马上离去,把他们搞得尴尬不堪。

从某方面来分析,当他们不想直接表现出怨言和欲求不满的意思,没有采用愤愤不平的表达方式,相反地,却是以自吹自擂的方式表达出来,当他们所倾谈的对象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时,很难记住那句格言:好汉不提当年勇。

事实上,他们还不知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行为,是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的。或许等到他们真的上了年纪,会变成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完全靠怀旧来过生活。

不过可以看出这类人确实陷入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可能升级途径遭受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所以希望忘却现实,喜欢追忆往事来弥补现在的境遇。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倒退现象,因为眼前的情况是如此的残酷,所以,仍用变幻般的表情来谈话。当然从他们的话题里,别人会发现潜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一股无可救药的欲求和不满的情结。

四、自我心中的话题

分析一个人的内在表现时,他的潜在欲望不但隐藏在话题里,也存在于话题的展开方式上。在聚会上,大家彼此正在交谈时,突然有人竟然不顾别人的谈话,而突然插进毫不相干的话题,这是相当令人讨厌的一种转移话题的方式。

例如,你是不是这种心血来潮的人?在和别人谈话时,经常把话题扯得很离谱,或者不断变换话题,让别人觉得你很莫名其妙。从某方面来讲,你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现欲都特别强,你根本不把对方看在眼里,而完全摆出我行我素的样子,觉得大家都得听从你的主张。

或许他是个行政长官或者一个公司的主管,已习惯于滔滔不绝谈个没完。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是担心主导权落入别人之手,而他是个自始至终都喜欢占据优势的人。

话题的内容不断变化固然是个好现象,但如果话题很离谱,一切都显得毫无头绪,就会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倘若你是个普通人,总谈些没有头绪的话题,或者不断改变话题,东拉西扯,那就表示你的思想不集中,给别人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这说明你是个缺乏理论性思考的人。

一个优秀的谈话者,是很少谈及自己的东西的,而是将对方引出来的话题进行分析、整理,不断地从对方身上吸取许多知识和情报。在一些情况下,有的人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倾听对方的谈话上,从性格上讲,这一类型的人很能理解别人的心思,而且具有宽容的精神,是真正的君子。

五、爱用“我”的谈话

语言可以表示一个人的教养,同时,语言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也有重大的影响。语言的表达可以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阶层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同时也能代表一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当然,语言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各种曲折的深层心理。

人们在谈话中首先就要使用人称用语,这是自我称呼的代名词。这个词不仅可以反映出说话者的意识,而且也能表现出各式各样有关性格的情况。例如,我们在电视或报纸上常常看见大人物们的谈话,他们在每句话里不断用“我”这个字。我们可以从对这个字的使用发掘出说话者的真实个性。

在现代社会里,年轻人比较喜欢把自己称呼为“我”,当上了一定年龄时,尤其是在公开场合里,就不那么使用“我”这个词了。我们经常听见有人使用第一人称的单数“我”。如果听见一个人老是用这样的语气:“我说……”或者“我教导过你们……”,他开口闭口都在强调自己。由此可见,这种人的自信心一定很强,自我欲望也比较重。

另外,凡是爱用第一人称单数“我”的人,即表示这个人的独立性或主体性极强。而喜欢使用复数代名词“我们”的人,大部分是没有个性的集团埋没型,或者属于附和雷同型。如果一些人在谈话时,开口闭口喜欢说:“我们……”这类的开场白。他们的心理状态就跟上述情况相符。

当你平时与人交谈时,在使用第一人称时,是用单数,还是复数呢?使用“我”字多的人,表明这人的自我表现欲特强。而有的人不常用“我”,但却爱用“我们”这个词,这表明他们具有雷同的性格。

六、爱用典故的谈话

喜欢使用名人的用语和典故的人,一般来说大部分都属于权威主义者。

使用借用语,不但是使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透露一种超越自己以上的东西,是一种自我扩张的表现欲。

假如一个人开口闭口就爱抬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语句或外国谚语,使得别人产生一种走错庙门的感觉。事实上,他只是把语言当做防卫自己弱点的工具。他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加强说话的分量,同时表示自己见多识广,来抬高身份和扩大自己的影响。

总的来说,喜欢借用名人的语句或典故,是狐假虎威式的权威主义,说明他很憧憬权威,结果养成了喜欢使用典故或借用语。如果是位女性,那她就会常常借用她母亲的话,来表示自己的意思。例如,“妈妈说他是一位好人”。说这句话的含义,无非是借重母亲的威望,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过如果她过分借用母亲的话语,那也表示她跟母亲是同一层次上的人,表明她的依赖心太重。总的来说,这种人在精神上一直是处在母亲的怀抱里,给人一种乳臭未干的模样,至少可以说明其在精神上还很幼稚。

七、使用恭敬语谈话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处事得体,恭敬语在言语中一直担任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如果故意使用不自然的恭敬语,表示其在心理上有某种不平衡。

在一些无关紧要或熟悉的人际关系中,一般没必要使用恭敬语句。不过,当和你关系很亲密的人碰见你时突然用恭敬的语句,那么你就不得不小心着点。比如你的配偶和你谈话时,突然使用亲切的措辞时,那么你就应当知道他的状态和平时不同。因此,如果一个人过分使用恭敬语言,那么就可能表明有激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警戒心理。如果一位友人,突然对你表现得特别恭敬,那就可能他感觉和你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可能含有轻蔑与嫉妒的动机存在。

恭敬语仅仅是礼貌用语,它会常常在无意识中拉开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从现实的观点来看,如果你听到对方不断地向自己说出毕恭毕敬的话,那么,你就要小心提防他的用意。

还应该注意的另一点是,当有人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与你交谈,其实,他是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你的心里,从而突破你的戒备防线,其真实动机在于企图控制你,以便实现其内心的欲望。

别人说“不”的意图

在交际中,有些人并不是直截了当地表明他“不”的态度,“不喜欢”、“不要”、“不想回答”,等等。所以,有必要意识到对方在说“不”,从而做一个文明的交际者。表示“不”的方式有很多。

沉默。例如,当你问某人是否喜欢这首歌时,他沉默不语;当某人收到你的书面邀请后,他沉默不语,这就表明他“不喜欢”、“不愿赴约”的态度了。

另有选择。例如,你问某个人:“这本书怎么样?”他若回答:“很好,不过我更喜欢……”那对方的态度也是不言而喻的了。

拖延。例如,你问:“今晚能来吗?”回答:“今天不行,下次吧?”

推托。“这东西还可以,就是太贵了。”

回避。你问:“你觉得她长得怎么样?”答:“我没注意。”

转移。你问:“今天晚上你干啥了?”答:“唉,你怎么又抽烟了。”

揭开网络聊天的帘幕

在当今社会,网络聊天已成为大众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网上聊天,虽然相互间看不见表情,听不见声音,但是独特的网络语言却依然能将人们种种曲折的深层心理不知不觉地反映出来。在网上,通过文字,标点、特殊符号等传达的语言内容及其流露出的语气不仅能反映聊天者在社会阶层或地理区域上的特性外,还能反映出他们个人的修养、个性和心理。在网上聊天的人虽然形形色色,但只要我们掌握方法仔细揣摩,就能揭开网络的帘幕,把对方的年龄、性格、气质、想法弄得清清楚楚。

一、从常用语气词分析

1.呀

言语里含有很多“呀”字就显得此人比较幼稚。喜欢用这个语气的人,年龄通常都比较小,一般在20岁左右。

2.呵呵

这种笑是成熟温和的男人的笑法,当他赞许或无法回答你的时候就常用“呵呵”来表示或掩饰。他们是小女孩的克星。那些青涩幼稚的小女生常常会被这些成熟的男人迷得晕头转向。她们想要制服他们,但又玩不转,到头来被控制的反而是自己。“大智若愚”是这些成熟男人的绝招。

3.哈

喜欢用“哈”的人比较聪明,但是又很冷漠。这种笑的象声词既不表示赞许也无褒贬之意。

4.哈哈

这样的人比较开朗、豪爽。

5.哈哈哈哈

这样的人豪爽,乐观,和他在一起你会很开心。但有时“哈”的连用也表示恶作剧得逞后的开怀大笑。

6.嘻嘻

喜欢用这种语气词的人活泼调皮,古怪精灵,喜欢捉弄人。通常一些年轻的女孩常用。

7.嗯

用这个词的人一般都比较温柔,能体贴人。这个词是女性常用词。

二、从说话内容分析

当两个人刚刚认识,还没说上几句话就开始说“我爱你”之类的暧昧语言的人,要么是年龄比较小的,要么就是极其空虚的人。

认识很长时间,双方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后才说“我爱你”,这样的人知道克制,比较能掌握分寸,年龄通常在30岁左右。

不管在网上聊得多火热,从来不说我爱你的人城府很深,虚拟的网络和现实的生活能分开。这种人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成熟理智型人物。

三、从常用标点符号分析

1.句子里点很多逗点

这种人做事一般都很急躁,性情比较刚烈。如果是女孩子,她就比较率真,有男孩子的性格。

2.用很多符号装饰话语

喜欢用一些符号增加气氛,表达自己强烈的心情的人比较浪漫,讲究情调,年纪相对较轻。这种类型中一般女孩子多于男孩子。

3.标点符号很整齐

标点符号用得非常规范,连句号都不落下,说明这个人耐心细致,做事十分严谨,应该是比较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