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自然奇观
8488900000004

第4章 陆地传奇(3)

科学研究发现,土林多由沙粒、粘土组成,其中还有很多动植物化石:中国犀、栎属性硅化木、剑齿象、剑齿虎等。它们是早第四纪(距今200万年前)积淀下来的,砂子、粘土中有少量的钙质胶结物,偶尔夹杂铁质结合体。由于在漫长岁月中,土壤不断吸水膨胀又失水收缩,地面发生龟裂;再加上雨水沿裂缝流动冲刷,天长日久裂缝逐渐加深加宽,土柱就逐渐显露增高,形成土林。土柱身上的石英、玛瑙也都显露出来,太阳的照射之下,发出奇观异彩。

总之,土林是在以水流为主的自然界外力作用之下,经过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是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不同的地形结构、形成物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构造运动、水动力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

元谋土林的著名景观

地理气候条件的特殊使得元谋拥有规模如此庞大、40多平方千米的土林景观,而保存面积最壮观、形态最优美的有平田的乡班果土林、物茂的乡虎跳滩土林和新华的乡浪巴铺土林。

虎跳滩土林距县城30千米,面积2.3平方千米,土林多是金黄色,上层是粉红色。大多柱状土台状像城堡、屏风或房柱,高度多在10米左右,最高有20多米的。全景就像一片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近看既像一组工程浩大的群雕艺术,又像一幅幅千姿百态的精美壁画。进入土林,可寻到可爱的“小熊”、熟睡的“卧狮”、高大的“骆驼”、开屏的“孔雀”、活泼的“小猫”、调皮的“猴子”、高飞的“大雁”、凶猛的“虎豹”、报晓的“雄鸡”等等。群体组合别具风采,有的像法国凡尔赛宫、欧洲古城堡、万里长城的烽火台,还有的像繁华的城市、有的又像宁静的宅院。

班果土林距县城18千米,面积约14平方千米,为该县面积最大的土林。发育期已过成熟期的班果土林进入残丘期,塔状土台的高度较矮,最高的也只有12米,大多只有5、6米。该处的柱状土台多色彩艳丽,红、白、黄3色是主色,阳光下色彩炫目,就像仙境一样。明代徐霞客曾到过班果,被土林的景色所动容,为之赞叹。以柱状、峰状为主的土林形态雄浑伟岸,土柱群体比较少,主要稀疏地分布在大沙河的两侧,也因为场地的开阔,成了电影《无极》主要外景地。

浪巴铺土林距县城33千米,面积约8平方千米,土林以高大密集、形态丰富、发育良好的圆锥状土台而闻名于世。该处的土林较高大,大部分高度在10米之上,最高的达42米,平均高度也是居元谋土林的首位。浪巴铺土林色彩斑斓:紫红、灰白、黄相间,十分吸引人。土柱的形态还优美且富于变化,彩色的圆锥形土柱群落是最叫人伫步惊叹的,就像大自然的手工。重重叠叠的金红色的锥形土柱在蓝天白云之下构成独特而唯美的美妙。

相关链接——四川西昌黄联关镇土林

距四川省西昌市城区30余千米处,有一处土林——黄联关镇土林。

黄联关镇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隘,因山坡上多黄连树得名,曾经有多少商旅和马驮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走往南亚的足迹。镇子尽头是黄联关镇土林。

黄联土林全景4000多亩,其中自然景观超过600亩,配套石榴园超过400亩,景区周边植树造林绿化形成森林面积3000多亩。从北向南以沟壑断崖为界自然地分为3大板块:一块儿景区有通天门、观月狮、氢弹爆炸、整装待发、山中竹笋、峡关要道等景点;第二块儿景区有金箍棒、何仙姑、双蛙恋、雄狮摇头、雌狮摆尾、八百罗汉、江山多娇等景点;第三块儿景区有天玉柱、阿诗玛、夫妻柱、蓝天顶峰、盘龙望日、长二捆火箭、待发火箭、哈巴狗、销魂洞等景点。三大景区一共有300多个景点,千姿百态、神形逼真、奇妙无穷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巨人之路

英国北爱尔兰安特里姆平原边缘沿海岸悬崖的山脚,有六边形、五边形、四边形的石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约有3.7万多根,从大海中伸出来,一直从峭壁延伸到了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屹立在大海之滨,这些石柱被称做“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的传说

巨人之路还被称作巨人堤、巨人岬,名字源自爱尔兰的民间传说。一种说法:是爱尔兰巨人芬?麦库尔建造了“巨人之路”。将岩柱一个个地运到海底,他就这样走到苏格兰,与对手芬?盖尔交战。当他完工时决定休息一会儿。同时对手芬?盖尔也决定穿越爱尔兰,来估量一下他,但被麦库尔巨人巨大的身躯吓坏了。麦库尔的妻子跟他说这只是巨人的孩子,盖尔考虑到这小孩都这么大,他的父亲更得是庞然大物,担心自己的生命,他匆忙地撤了回去,还毁掉了身后的堤道,怕芬?麦库尔走到苏格兰。今天,所有这些堤道残余都在安特里姆海岸上。

另一种说法称它的建造者是爱尔兰国王军指挥官巨人芬?迈库尔,是为了迎接他心爱的人而专门修建。传说,爱尔兰国王军的指挥官有无穷的力气,一次,同苏格兰巨人打斗,他只是随手拾起一块石头,在掷向逃跑的对手时,石块落尽了大海,巨人岛就形成了。后来他爱上了一位巨人姑娘,她住在内赫布里底群岛,为了把她接到身边,他建造了这一堤道。

传说当然都是不可信的,但却为巨人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俯瞰巨人之路,在蔚蓝色大海的衬托下,这条赭褐色的石柱堤道分外醒目,惹人遐想。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自然伟力造就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奇观呢?

巨人之路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巨人之路的构造之后,现代地质学家们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巨人之路”实实上完全是一种天然玄武岩。白垩纪末,雏形期的北大西洋开始持续分裂、扩张,大西洋中脊就是中心,也是分离的板块边界。从中脊的裂谷中上涌的上地幔的岩浆覆盖着大片地域,熔岩层层相叠。

那时北大西洋的主体位置已经定下来,但边界还处在形成、变化阶段。北美大陆与亚欧大陆虽然已经分开,可是,它们之间新形成的海道还是处在发展中。格陵兰西海岸与加拿大约8000多万年前分离,但是,东南海岸仍然与对面不列颠群岛的西北海岸紧紧连在一起。约2000多万年,这些海岸才开始分开。这一系列地质变迁,使得大西洋两岸地壳运动更加剧烈,火山喷发更加频繁。古老火山喷发之后,遗留下了大量洪水、高原、玄武岩。

大约5000多万年前(即第三纪),在现在苏格兰西部内赫布里底群岛一线至北爱尔兰东部的火山非常活跃,喷发出大量的玄武岩。这是一种特别灼热的流体熔岩,而流体熔岩较容易散布于很大的面积,于是就有“泛滥玄武岩”这一术语。它们形成的大块熔岩遍布了整个火山活动区。在印度德干高原,类似的地质情况也存在,德干高原在约4000~6000万年之前形成了70万立方千米玄武岩熔岩。

一股股的玄武岩熔岩,从地壳裂隙里涌出来,流进大海,遇海水后,迅速地冷却,变成了固态玄武岩,收缩结晶。岩浆在凝固过程中发生爆裂,且因收缩力平均,就形成了规则的六棱柱柱状体图案。这一过程就像在阳光暴晒下龟裂的泥潭底部的淤泥发生的变化一样。玄武岩熔岩石柱主要特点是裂缝直着上下伸展,水流就可以从顶部通往底部,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玄武岩柱网络。不可思议的是,所有的玄武岩都并在一起,里面只有极为细小的裂缝。火山熔岩是在不同时期、分五六次溢出来的,因此,峭壁形成多层次的结构。“巨人之路”就是柱状玄武岩石这一地貌的完美表现。

自形成以来,贾恩茨考斯韦角玄武岩石柱受大冰期的冰川侵蚀,也受过大西洋海浪的冲刷,高低参差的奇特景观就逐渐被塑造出来。其实每根玄武岩石柱都是叠合的若干块六棱状石块在一起组成的。沿着石块间的断层线,波浪把暴露的部分逐渐侵蚀掉,石柱在不同高度处被截断,松动的被搬运走,使得“巨人之路”显出台阶式外貌雏形。千万年的侵蚀风化后,玄武岩石堤的阶梯状效果最终就形成了。

巨人之路的优美景色

包括低潮区、峭壁、通往峭壁顶端的道路以及一块高地的巨人之路海岸,峭壁的平均高度是100米。这条海岸线上,巨人之路是最具有特色的,这37000多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形状很规则的堤道,看上去即将像人工凿成的。排列在一起的大量玄武岩石柱形成壮观的玄武岩石柱林。它们美轮美奂的造型、磅礴的气势让人叹为观止。巨人之路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它也是北爱尔兰有名的旅游景点。

这些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横截面宽度在37厘米到51厘米之间,典型宽度约为45厘米,延续了约6000。它们多六边形,当然也不乏四边形、五边形、七边形和八边形,岬角的最宽处约12米,而最窄的地方仅有3~4米,这里也是石柱最高的地方。在这儿有的石柱高出海面6米多,最高者则可达到12米,其上凝固的熔岩约厚28厘米,还有的石柱隐没在水下,或者和海面一样高。

站在较矮小的石块上,人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截面,这些截面都是规则的正多边形。不同石柱的形状有着例如“烟囱管帽”、“大酒钵”、“夫人的扇子”等形象化的名称,。

巨人之路的未来

2008年1月,英国皇后学院的一份报告称,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世界遗产巨人之路面临威胁。

这份报告预测到21世纪末,海平面将会上升1米,更严重的是,随之而来的海浪、风暴将会更猛烈地袭击“巨人之路”。报告还预测 “巨人石道”上的石块在2050年到2080年将会变得更陡峭。22世纪初,部分巨人石道上的独特景观人们将再难见到了。

相关链接——玄武岩

玄武岩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属于基性喷出岩,主要的矿物成份是基性长石、辉石组成,次要的矿物是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岩石都是暗色,多是黑色,有时还呈现灰绿、暗紫色等,多呈斑状结构。

玄武岩体积有着2.8~3.3g/cm3的密度,致密者达300MPa,压缩强度非常大,有时还会更高,只有在有玻璃质或气孔时强度才会有所降低。玄武岩耐久性非常高,节理很多,而且节理面多是六边形,很有脆性,所以不易采到大块的石料。

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铁、氧化钙、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约占45%~50%,含量最多。

在世界其他地方,与“巨人之路”类似的柱状玄武岩石地貌也有分布,冰岛南部、苏格兰内赫布里底群岛的斯塔法岛、我国江苏六合县的柱子山等就是例子,但都不像巨人之路这样表现得如此完整、壮观。

魔鬼城

离新疆克拉玛依100多千米的乌尔禾地区有个魔鬼城,是大自然的独具风格的杰作。辽阔的地平线之上耸立着一道像古代城墙的青灰色云带。“城墙”上方有层层叠叠、高低不同的暗黄色山峰,与时代的城堡很像,不禁让人想起《西游记》里的妖洞魔府。

魔鬼城地处风口,四季多风,是奇特的风蚀地貌。大风袭来,黄沙遮天蔽日。风声在风城里凄厉呼啸,激荡回旋,如同鬼哭狼嚎一般,让人毛骨悚然,“魔鬼城”也就因此得名。 “苏鲁木哈克”的 蒙古语叫法,“沙依坦克尔西”的哈萨克语叫法,意思也都是魔鬼出没的地方。

魔鬼城中有什么

在魔鬼城中,有各种像极了城堡、殿堂、佛塔、碑、人物、禽兽的景观,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陡壁悬崖和混迹岩砾中的五光十色的玛瑙、随处可见的是硅化木、枝叶新鲜的植物化石等,偶尔还能找到像恐龙蛋化石的小圆石头、海生鱼类化石、鸟类化石等。

其实,这里真正存在不少的古城堡建筑和民房遗址,例如艾斯克霞尔古城堡,它是一座长方形土夯建筑,在离地面约6米的风蚀台上,约有5米高,前有门窗,是人类活动的地方,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还是哈密王朝西南的前哨。人们推测这里西面的沙尔湖(由流沙通向罗布泊)干涸之前,这里也有村庄人家。当水源游移(地壳变化)沙尔湖消失后,林木飞鸟在风沙中,部分变为化石,而此地居住的人只得背井离乡,连先祖的遗骨也移走了,至今仅有遗址。

魔鬼城的地质形成

魔鬼城呈西北—东西走向,长宽都约5千米以上,方圆约10平方千米,地面海拔350米左右。

据考察,约1亿多年前白垩纪时,这儿是一个淡水湖泊,非常大,湖岸长着植物,很茂盛,水中栖息繁衍着远古动物,如恐龙、乌尔禾剑龙、蛇颈龙、准噶尔翼龙。可以说,这里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后来,经过几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地质学上也称它为“戈壁台地”。

千百万年来,因风雨剥蚀,地面就形成了有深有浅的沟壑,裸露的石层也被狂风雕琢成了奇形怪状。血红、湛蓝、洁白、橙黄的各色石子不满了起伏的山坡,就像魔女遗珠,神密色彩更增强了。

还有哪些魔鬼城

除了上述的乌尔禾魔鬼城外,新疆的魔鬼城还有奇台魔鬼城,它在奇台县的西北,面积达84平方千米,主要是“青壮年”雅丹群组成的。

此外还有两处魔鬼城:一处在奇台将军戈壁的北沿,吉木萨尔北部的五彩城是另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