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自然奇观
8488900000032

第32章 沙漠奇景(2)

纳比亚沙漠中的其他动植物

在纳比亚沙漠中,还可以看到猴面包树和Mabula树等植物,而Mabula果实酿成的酒还是纳米比亚的特产呢!沙漠中的大部分植物根茎都是非常粗大的。据传说,上帝曾将树木随手一扔,结果就使得树冠和树根栽种颠倒,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说到动物,在纳比亚沙漠中身姿矫健的跳羚可是这里的精灵,而且还被绘制在了纳米比亚的国徽上,可见这种动物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如果够幸运的话,在纳米比沙漠中还可以看到大象,而纳比亚沙漠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处能够看到大象的沙漠。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纳米比沙漠地区有很多动物和植物的化石。多少年来,纳米比沙漠就像一块磁石般吸引着诸多的地质学家们前来考察。然而直到今天,人们对它依然知之甚少。

新知博览——沙漠之中的水源

沙漠虽然干旱,但偶尔也会下雨,而且下起来常常都是暴风骤雨。撒哈拉沙漠就曾经有过在3小时内降水44毫米降雨的记录。在这种时候,平常干涸的河道也会很快充满水,而且容易诱发洪水。

虽然沙漠内部很少下雨,不过沙漠也常常会从附近高山流出的河流进水。这些河流一般都会带有很多泥土,但通常在沙漠中流了一两天就干了。世界上也只有几条大河流通沙漠,比如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以及美国的科罗拉多河等。

如果水源充分,它们还会在沙漠中形成季节湖,但通常都较浅较咸。因为湖底很平,有风的时候也会将湖吹到好几十平方千米的地方,小湖干了之后还会留下一个盐滩。在美国,有几百个这样的盐滩,而且大多都是1.2万年前冰河时期的大湖遗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犹他州的大盐湖。

塔克拉玛干沙漠

传说以前人们渴望引来天山、昆仑山的雪水浇灌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于是慈善的神仙拿出两件宝贝:金斧子和金钥匙。因为被百姓的真诚所打动,就把金斧子给了哈萨克族人,去劈开阿尔泰山,将清清的雪水引来。当他要把金钥匙给维吾尔族人让他们打开塔里木盆地的宝库之时,金钥匙被小女儿玛格萨弄丢了。从此之后,盆地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在维吾尔语中,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通常叫做“死亡之海”,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著名大沙漠。在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北面是天山,西面是帕米尔高原,南面是昆仑山,东面是罗布泊洼地,面积达33.7万平方千米,仅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小。

沙漠流沙占整个沙漠面积的85%,而且沙丘很高大,除边缘外,一般都在50米到100米以上。

沙漠的环境特色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在世界所有的大沙漠中是最神秘、最有诱惑力的一个。沙漠中心是大陆性气候,风沙非常强烈,全年的降水非常稀少,温度的变化很大。

该沙漠的流动型沙丘的面积非常大,沙丘的类型也丰富多样,复合型沙山与沙垄就像一条憩息的巨龙,塔型型的沙丘群是蜂窝状或羽毛状或鱼鳞状,变幻万千。沙漠中有两座红白两色的高大沙丘,叫做“圣墓山”,是由红沙岩、白石膏组成的,是沉积岩露出地表之后形成的。“圣墓山”上有风蚀蘑菇,又奇特又状观,约高5米,盖很大,面能容纳10几个人。

白天,沙漠的温度可达70~80℃,烈日炎炎,银沙刺眼。由于旺盛的蒸发,使得地表景物飘忽不定,因而会常常出现朦胧的“海市蜃楼”。沙漠四周沿着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车尔臣河两岸,有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在生长,成了“沙海绿岛”。尤其是和田(纵贯沙漠)河的两岸,有芦苇、胡杨等沙生野草,是沙漠的“绿色走廊”。在林带和草丛中,还住着一些野兔、小鸟类等动物,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些生机。

沙漠受到西北、南北两个盛行风向交叉的影响,所以风沙活动频繁而剧烈,流动型的沙丘约占85%。低矮的沙丘一年能移动约20米,近千年以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千米。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至今一直众说纷纭。科学家在对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的沉积地层进行的深入分析后发现,其中夹杂着大量风力作用形成的“风成黄土”,年龄至少有450万年。而这些“风成黄土”的来源地,就是现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新疆腹地,有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因为造山运动而升起的天山、昆仑山、秦岭、大兴安岭等高大高山系。南部和东南边缘,尤其是有巨大的青藏高原,成了夏季风难以逾越的屏障。在天山以南和昆仑山以北,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使印度洋水汽根本无法进入新疆;而西部因有帕米尔高原的阻隔,使得湿润的海洋气流(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也无法吹进,水汽来源被隔绝;北部天山及其它山脉使北冰洋的水汽难进入,但青藏高原也将使中亚地区的干热西风带往北逼去,新塔克拉玛干沙漠受到影响。这说明,被群山所包围的盆地,各方向都被没有水汽进入,不在季风的影响范伟之内,而且还被干热的西风带气候所控制,现今的沙漠就形成了。

沙漠中的动植物

该沙漠的植被非常稀少,差不多整个地区都少植物覆盖。沙丘间的凹地里面,地下水离地表不过3000~5000米,能看见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和芦苇。很厚的流沙层阻碍了这些植被的扩散。植被在沙漠的边缘,在沙丘和河谷以及三角洲相会的地方,那里的地下水比较接近地表的地区,所以比较丰富。那里除上述植物之外,还有河谷特有的胡杨、胡颓子、骆驼刺、蒺藜及猪毛菜等,沙丘经常会围着灌丛而形成。

由于缺乏水源,沙漠的动物也极端稀少,只是在沙漠的边缘地区,在有水草的古代和现代河谷及三角洲,才有较多的动物。在开阔的地带,可以见到成群的羚羊;在河谷灌木丛中,有些野猪出没;在食肉动物中,还有狼和狐狸。20世纪初时,在这里还能见到老虎,但是,从那时起,它们就快灭绝了。稀有动物在塔里木河谷栖息的西伯利亚鹿和野骆驼,19世纪末时,野骆驼到和田河的沙漠的多半地区出现,但是,现在只能偶然出现在沙漠东部地区了。除了这些,还有低等植物、微生物在于沙漠里。

相关链接——新疆胡杨

新疆胡杨有“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的美称,塔里木河附近沙漠的地区,胡杨林的气势、规模居全国之首,而且那里的胡杨林公园还是国内独唯一的沙生植物胡杨树林的观赏地。秋色降临之时,到胡杨林中,四周会被灿烂金黄包围,洼地水塘里,蓝天和白云之下,胡杨树的倒影美妙万千。从轮台向南100千米的沙漠腹地有着大面积的原始胡杨林,不少古老的胡杨树半径可达半米之上。

和田河的胡杨树都是次生林,多数树型是塔状的,枝叶非常茂盛,秋天时,全身都是金黄剔透的。胡杨还以成片的优美林为特征,起伏的沙丘线条之下,形成了一幅风景画。在塔克拉玛干南部沙漠礼,还经常看到盆景般的胡杨景色,在那儿,胡杨静静伫立于沙丘中,千姿百态,好像经过人的修饰。

胡杨的美与其自身的沧桑离不开,树干干枯、龟裂而且扭曲,就像枯树的树身,却会不规则地、顽强地生长出璀璨而金黄的生命,在大漠极端恶劣环境中,死亡和求生协调被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澳大利亚沙漠

澳大利亚沙漠是澳州最大的沙漠,还是世界上的第二大沙漠,面积约达15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在150~300米之间。沙漠多是沙丘与盐沼,植被很少。因为地球的自转,这些地带长期被大气环流的下沉气流所笼罩,气流下沉会将成雨过程破坏掉,所以这里的干旱气候,就形成了,也造就了茫茫的大漠。

沙漠的成因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占有大陆的国家,虽然四面环海,但是气候却非常干燥,荒漠、半荒漠面积达340万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44%,因而也成为各大洲中干旱面积比例最大的一洲,造就了大量的沙漠。

之所以有这样的气候特征,主要原因有4个。

首先,南回归线横贯澳大利亚大陆中部,致使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 而澳大利亚大陆轮廓又较完整,无大海湾深入内陆,而且大陆又是东西宽、南北窄,这也扩大了回归高压带控制的面积,导致气流下沉,不易降水,因而土壤逐渐沙漠化。

其次,澳大利亚地形上高大的山地大分水岭紧临东部太平洋沿岸,这就缩小了东南信风与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围,多雨区仅仅局限在东部的太平洋沿岸,广大内陆与西部地区的降水稀少,土壤沙化的程度较严重。

此外,在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因为地势平坦,不起抬升作用,而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陆风,西澳大利亚寒流又从此处经过,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澳大利亚沙漠的面积就非常广大,而且还一直延伸到了西海岸。

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

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还叫乌卢鲁巨石,在澳大利亚中北部艾丽斯斯普林斯西南方约340公里的地方,高达348米,长约3000米,周长约8500米,东部高宽,西部低狭,在世界的整体岩石,它是最大的。它有着雄峻的气势,就像是超越时空的纪念碑,突立在茫茫沙漠之中,直刺天空,雄伟壮观,神秘莫测。

关于艾尔斯巨石的得名,要追溯到1873年,一位名叫克里斯蒂·高斯的欧洲地质测量员到此勘探,无意中发现这个奇迹。因他是从南澳洲来的,所以就吧这座山命名为当时南澳洲总理亨利·艾尔斯的名字。

令人惊讶的是,艾尔斯石就像是一个爱美的模特,伴随早晚以及天气的改变而变化不同演的衣服。太阳从沙漠里升起的时候,巨石身着鲜艳夺目的浅红色盛装;中午,又换上了橙色的外套;夕阳西下之时,就穿得姹紫嫣红,蔚蓝的天空之下,就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焰;夜幕降临,黄褐色的夜礼服中的巨石显得风姿绰约。若是下起大雨,巨石还会变成黑色,仿佛在向人们显示它的神秘与威严。

关于艾尔斯石变色的缘由,至今仍还没有确定答案。地质学家认为主要跟它的成分有关系。艾尔斯石是石英砂岩,岩性坚硬、结构致密,一天之内阳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岩石表面的氧化物会不停地发生颜色的改变。艾尔斯石也就有了“五彩独石山”的称呼,是澳大利亚沙漠壮丽的一道风景。

延伸阅读——澳大利亚沙漠下的“冥虫”

2005年,在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虫,它们在地下有水的地带栖息。而且,这种奇怪虫子的名字也很特别,古希腊神话中传说,人死后灵魂要渡过冥河才能到达冥府,而这些虫子就是这冥河里的“冥虫”。可是,澳大利亚一直被认为是最不可能找到这种虫子的地方了,于是一时间,这成了冥虫生物学家们最关注的一个话题。

以前生物学家主要集中在欧洲与北美州来寻找冥虫,因为这两个地方有喀斯特地形区很广泛。喀斯特地区就是指因为受到腐蚀,产生的洞穴、地下河流以及通道的石灰岩地带。早期的探险家们曾经在这样的水洞中发现过没有眼的蝾螈、透明的龙虾还有很多甲壳类动物。按常识来判断,大多数的冥虫都是生活在地下的,是为了躲避更新世冰期。可人们没料到澳大利亚沙漠地区也有冥虫在生存。

澳大利亚因为过分干旱,喀斯特地形不多,而且在更新世时期被冰雪覆盖。中新世时期的早期,这里的干燥气候曾经使生物大批从地面离去。干燥的趋势应是从3000万年前开始的,当时,澳大利亚大陆正从南极洲往北进行漂移。中新世时期晚期(大约1200万年前),澳大利亚北部永久性干旱气候就开始出现了,而且趋势逐渐往南进行扩展。如果冥虫隐藏在沙漠下面,。

澳大利亚西部高原石灰石岩层遍地都是,这样的“钙质结砾岩”多在盐湖上游形成。它们形成之后,因为气候变得越来越潮湿,河流也返回了古河道,二者会同时将石灰石溶解,有微小空隙与通道的小型喀斯特地形就形成了。到了中新世时期,干旱又一次让河谷干涸,但是这些岩层礼还充满了水份。若是沙漠下有冥虫,那么,它们就会藏在里面,其中一些可能是“幽灵”(它们是从地面上消失很久后,幸存下来的)。

不过,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比如它们吃什么?是怎样繁殖的?他们也就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因为他们无法直接进到钙质岩石层里。但冥虫的生存空间很拥挤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食物多以细菌膜(在地下水里溶解的有机物上)为生,其它冥虫食用的是岩屑,但它们是食肉动物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