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精英
哈佛学子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1961年~1963年),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20世纪出生的总统。肯尼迪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市,于1936年秋季登记入哈佛大学念书。在哈佛期间,他两次去欧洲旅行,第二次去的是英国,当时他的父亲正任美国驻英国大使。1940年6月哈佛毕业。
有这样一件关于肯尼迪的轶事:
肯尼迪小的时候,父亲就很注意对他独立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培养。一次,父子二人驾着马车外出游玩,在一个拐弯处,由于马车速度太快,小肯尼迪从马车上摔了下来。
他以为父亲会下车帮他,就趴在地上没有起来,然而父亲却坐在马车上悠闲地抽起烟来。
肯尼迪喊道:“爸爸,快来扶我!”
父亲问道:“你摔疼了吗?”
肯尼带着哭腔说:“是的,我感觉自己爬不起来了。”
父亲严厉地说道:“那也要自己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肯尼迪挣扎着从地上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爬上马车,满脸抱怨地问父亲:“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人生就是这样,跌倒了,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你要明白,没有人会去扶你的。”
1. 心想事成法则:有志者,事竟成
很多心理学专家都认可这样一个观点:一个糟糕的想法最终会收获一个糟糕的结果,一个美好的想法最终可以收获一个美好的结果,简而言之,就是“心想事成”。
心理学家也认为,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事成”,取决于“心想”的程度,即你的决心有多大。
从哈佛毕业的名人数不胜数,大多是科学家、企业家和政界人士。殊不知,第一个现代奥运冠军与哈佛大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就是詹姆斯·康纳利。
1896年4月6日,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诞生了,他就是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大学生詹姆斯·康纳利。
康纳利1895年被哈佛大学录取,学习古典文学。在学校时,他已经是当时全美三级跳远冠军了。听说奥运会即将在雅典举行,他便向学校请8周假前去参赛,但学校拒绝了他的要求。康纳利执意要到奥运会上一试身手,于是他离开了哈佛,自己争取到参加奥运会的资格,成为由11人组成的美国代表团的成员之一。
与他一同前去的其他美国同伴都是波士顿体育协会麾下的运动员,参赛是免费的。而康纳利太穷了,他享受不到这种待遇。他这次参赛是在一家很小的体育协会的赞助下才成行的。由于资金紧张,他花掉了自己仅有的700美元的积蓄,才登上了德国德福达号货船。
就在启航的前两天,他伤了后背,几乎毁了他的全部计划。幸运的是在从纽约到那不勒斯的17天航行中,他的伤痊愈了。但是刚下船,他的钱包又被人偷走了。这还不算,更为糟糕的事接踵而来:因为希腊历制和西方历制不同,比赛在他们到达的第二天就开始了,而不是他们原以为的12天之后;而对他更为不利的是,他的三级跳远项目的起跳要求是单足跳一单足跳一起跳,而不是他从小练习的传统跳法单足跳一跨步一起跳。
4月6日下午,三级跳远比赛开始了。在其他运动员跳完之后,康纳利最后一个出场。他走到沙坑前,把帽子扔到了一个别的运动员跳不到的位置上,大声呼喊自己要跳到帽子那里去。他在跑道上加速,按照新的规则,先两个单足跳,然后起跳,最后落在比他的帽子更远的地方,跳出了13.71米的好成绩,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个冠军。
1949年,哈佛大学试图与他和解,并授予他博士学位。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决定。面临着参加奥运会就要离开学校,且自己自费参赛的严峻考验,詹姆斯·康纳利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博得了胜利。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希望自己奋力追逐的目标能够实现,但是,相对于世界人口的总数量而言,成功的人远远少于碌碌无为者。为什么成功者永远是少数人呢?是因为其他的大部分人没有努力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其实很多人都很努力,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行百里者半九十,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如果你的目标是走完一百里,那么,走完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既说明了后面路程的重要,也说明了后面路程的艰难,而那些不成功的人往往就是没有坚持走完后面的“十里路”,正所谓九十九度还差一度才是开水,如果放弃了在上升一度的机会,那么,这种水就是不能喝的。同理,如果在最后关头放弃了努力,那么前面的所有努力也前功尽弃了。这就像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上有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轻言放弃。”它们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努力只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那么,成功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它也许能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有一位年轻人,想做苏格拉底的学生,并且承诺,如果苏格拉底愿意接受他,那么他将会很勤奋的学习。听了这些,苏格拉底只是笑了笑。有一天,苏格拉带着这个年轻人到一条小河边,“扑通”一声,苏格拉底径自跳进了河里,他在河里边游泳边向年轻人招手,于是年轻人来不及思索的也跳了下去。没想到,当年轻人一跳下来,苏格拉底立即用力将他的脑袋按进水里,年轻人好不容易挣扎出水面,苏格拉底立即再次用更大的力气将他的脑袋按进水里。年轻人吓得拼命挣扎,刚一出水面,还来不及喘气,苏格拉底第三次死死地将他的脑袋按进水里。性命攸关,这次年轻人本能的使尽浑身力气挣开了苏格拉底,朝河岸逃去。他本能地就拼命往岸上跑。
爬上岸,年轻人惊魂未定,喘了好一会儿气才指着河里的苏格拉底问:“大师,你这是什么意思?”然而,苏格拉底没有理他,爬上岸像没事一样就走了。年轻人似有所悟,追上苏格拉底,很诚恳地问道:“大师,你刚才的做法一定是有意义的,可以指点一下吗?”苏格拉底见他态度诚恳,于是,站定下来,告诉他说:“你想做我的学生,就必须有非常强烈的决心,就如同你刚才求生的决心一样,如果只有勤奋而没有决心,即使是我也教不好你。”
决心是实现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决心与目标相结合,就会产生百折不挠的巨大力量。因此,一个能够凡事坚持到底的有决心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成功者的赏识,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很多心理学专家都认可这样的一种观点:成功与不成功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态度是一定要成功,而后者仅仅是想要成功,前者比后者更有决心。如果仅仅是想要,可能也就是想想而已,最终还是什么也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那就会为了目标想尽各种办法,因为成功一定有方法。
有一家私营业主,老板很喜欢登山;常常利用节假日组织员工登山。宋年虽然已经进入中年人的行列了,但还是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积极报名参加。因为年龄与体能的关系,宋年总是落在年轻同事的后面。体力好一些的年轻同事似乎轻而易举地就登上了山顶,而有的因为怕累中途往回返,宋年每次都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是因为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登上山顶,所以还是会一步一步坚持向上爬,直到登上山顶。
那位私营业主自己是一个很有决心的人,他就是靠着一步步的打拼和坚持才小有成就的,所以,他很欣赏宋年表现出来的意志力。经过登山过程中的几次观察后,他觉得宋年所表现出来的决心难能可贵,他总能够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到底,于是主动给宋年升职。
西华·莱德是一位著名的战地记者,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曾记录过一个关于决心的很感人的故事。在西华·莱德的一生中,他始终记得那句对自己的忠告:“继续走完下一里路”。而他这样记载了与这句话相关的经历。“那是二战时候的事。我们被迫跳伞逃生,结果迫降在缅印交界的森林里。我们当时又累又饿,而且相当害怕,我们必须翻越山岭,进入印度,大约要步行140英里。没有人能够体会到140英里对于一些极度紧张和劳累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的双脚都起了血泡,但我们不能停下来,我只能一遍遍地对自己说:继续走完下一里路。结果我们成功了。”
100%的意愿,100%的决心,100%的成功的欲望,才可能有100%的成功。所以,有决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凡事欲想成功,必须依靠自己的凡力而不能借助上帝的神力。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 约瑟夫·奈
哈佛心理训练08: 如何培养自己的决心
⑴勇敢面对各种意外情况。
遇到问题时,对自己说:这不能难倒我,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遇到不幸时,对自己说,对于一个有决心的人来说,不幸是锻炼自己的最好方式。
遇到困难时,对自己说,生活给我们设置了障碍,但同时也给了我们越过障碍的能力,这只是命运对我们的一次“考试”罢了。
⑵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坚决执行目标。
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这样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并且,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它。比如,你的目标是走完100公里的路程,那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直到完成为止。
2. 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
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哈佛的教育模式和成功经验,最终,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哈佛,人人都有自命不凡的野心。“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是我们!”“我能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公司的CEO!”这种野心,成为哈佛的宝贵财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政治家、科学家和工商管理精英!
哈佛人认为,野心与梦想、理想相比,它有具体目标,如想当政治家、将军是理想,想当总统、军长则是野心;野心与上进心、进取心相比,目标则更加远大,如想当主管叫进取心,想当总经理就是有野心了。
野心造就出许多伟大的人!出身贫寒的克林顿,17岁目睹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风采。当总统肯尼迪握住这位阿肯色州小男孩双手的时候,他有了一个野心,他要成为美国总统,30年后,野心变成了现实!
毕业于哈佛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罗斯福,患有小儿麻痹症,是个瘫子。像这样一个人,他通过比常人更加艰苦努力的奋斗,在美国获得广泛的人心与支持,成为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连任四任的总统,四次实现了孩提时的野心!
有梦想,就应该有野心。伟大的人物正是在野心的催促下才能成其伟大。“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拿破仑在几百年前说的这句话至今仍然被人们广为接受和传诵,而拿破仑这个名字也因为他的野心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一代又一代人中流传。我们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所有的成功者中,拿破仑不是惟一一个意识到“野心”的重要性的人。另外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临终前以留下一道有奖竞猜题的方式提醒人们:野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巴拉昂原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快速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的行列中。这位富翁临终前留下遗嘱:将他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作研究前列腺癌。还有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法国《科西嘉人报》在巴拉昂去世后刊登了他的这份遗嘱。之后《科西嘉人报》便收到大量的信件,除了少数持对该遗嘱持怀疑态度的人,大多数人都寄来了自己的答案。
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很多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另外一些人认为穷人缺少机遇;还有人认为穷人缺少一技之长、穷人缺少别人的帮助与关爱……
后来,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律师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证部门的监视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位名叫蒂勒的小姑娘的答案与巴拉昂一致,他们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报纸刊登巴拉昂的谜底后,在世界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后来,电台就此话题采访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及其他行业几位年轻的富翁时,他们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是永恒的特效药,有些人之所以贫穷,多数是因为他们有种无可救药的弱点,即缺乏成为富人的野心。
看了巴拉昂给出的答案和那些富翁新贵们的观点,我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我们不妨再问自己一遍同样的问题:穷人到底缺什么?缺钱吗?穷人当然缺钱,但是,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缺钱的呢?很多富人也不是天生就富有,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也是从穷人中走出来的,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富人呢?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两个字:野心。因为有些穷人没有野心,所以他们一直贫穷;成为富人的穷人有野心,所以他们最后成功了。这并非是在夸大野心的作用,心理学家森姆·詹纳斯应拿破仑·希尔的邀请,曾对众多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进行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均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对成功的强烈欲望和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