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时归
848000000040

第40章 又遇胡虏 (2)

第24章 又遇胡虏 (2)

没有消毒水,没有消炎药,更没有护理的工具,就连绷带也已经用完了。这些天伤兵所用的绷带,都是反复洗了好几次的绷带,唐一明对这些伤兵的情况十分的关心,他希望他们撑下去。他们一旦撑下去,便有好转的希望。

李老四的伤恢复的还算够快,腿上的伤口开始愈合了,只要再养一段时间,腿伤就会好了,他也不用一瘸一拐地走路了。

看过伤兵之后,唐一明有去巡视了一下百姓。老人抱着孩子,妇女抱着婴儿,他们彼此相依,脸上现出了对战乱的麻木。

这个偌大的河堤上,周围的暗处隐藏了许多士兵,那是唐一明专门安插的暗哨,一旦发现什么情况,便可以立刻通报。

伴随着滔滔的黄河水,一丝淡淡的风,以及天空中的残月,唐一明和他的部队一夜无事,平安渡过。

一大早,有不少重伤的士兵撑过了,只有极个别的几个伤兵身亡了。唐一明吩咐人将他们埋了,之后便等着胡燕等人的归来。

过了不多久,胡燕等人就陆续回来了,他们所在的地方是济水以北,在东汉的时候,这一带是济北国,属于兖州。在后赵石虎统治的时候,济北这里发生了多次屠杀,加上百姓对石虎的恐惧感,迫使他们向南迁徙,所以,这一带早已经荒凉了。

昨天所遇到的那拨段氏的鲜卑骑兵,只是一队小的部队,他们刚好来到黄河边,看到大批难民,便开始抢劫,杀戮。被黄二带领的人堵截回去以后,便迅速地撤退了,他们是一支不正规的军队,或者能用强盗两个字来形容。

段龛是这一部族的首领,手下有好十几万的鲜卑勇士,他们占据着青州,成为这一地区的实际统治者。段龛向南方的晋朝称臣,被晋朝封为镇北将军、齐公,后来自立为齐王,造广固城,驻守在青州的大地上。

由于这一带已经荒凉,除了胡燕之外,其他的人没有带回一点信息。胡燕昨天被派了出去,若不是机缘巧合下遇到了一个猎户,他也不会知道这么多。

唐一明大致清楚了这一带,其他的地理他不用胡燕他们打探,他也大致清楚。他知道济水,现在自己在济北,那只要向南渡过济水,便是济南了,之后向西南走一点,便可到泰山。他曾经去泰山旅游过,所以,对泰山比较熟悉,理论上说,是对现代的泰山比较熟悉。

“古代人就是简单,济水以北叫济北,济水以南叫济南,同样的道理,河南、河北都是这样叫的。这样叫,倒是简单了许多,对以后的地理也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唐一明听完胡燕说的一些地理名字后,便不由自主地在心中想到。

唐一明清楚地记得,他和李国柱、王凯相约会合在泰山。但是当时他并不知道,在青州大地上还有段龛这一势力,现在他知道了,为了规避段龛的鲜卑骑兵,他也只能先行躲进泰山,至少泰山的险要,可以帮助他免受鲜卑骑兵的攻击。

唐一明准备这一路上靠着打猎、啃树皮、吃野菜来充饥,也经受一下长征时的艰苦。于是,在百姓和士兵饱饱地吃完了一顿后,开始了他们的迁徙。

他们将近五万人,马匹也有三千多匹,马车也不少,于是,便用马车拉着伤兵、老人和孩子,其他人则徒步前进。

这一路上,他们像进入了无人区一样,到处可以见到露在野外的白骨。他们在这样的平原上开始狂奔,在没有任何人骚扰的情况下,很快便穿过了无人区,到达了济水。唐一明也早做了安排,他用一百辆马车从黄河边拉来了许多小船,渡济水的时候正好可以用上。

济水没有黄河宽,也没有黄河的水流急,在没有任何骚扰的情况下,很容易便能渡过。

渡过济水之后,他们便进入了济南地界。

唐一明没有盲目地行走,而是先派出了侦察兵,在得到情报后,再开始行动。

大部队还在济水边歇息,他们饿了就开始在河边捕鱼,抓贝壳,有的则挖螃蟹,这些河水中的生物,只要能吃的,他们都吃。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一个暗哨的士兵突然传来了消息,一支军队正向这边赶来。

唐一明急忙留下一部分人保护百姓,自己则亲自带了五百士兵,远远地出迎。他们所在的地方是河边,除了一片能掩护的小树林之外,其他都是平原。

唐一明让民众远远地退到河边,他带着那五百士兵,则守卫在树林边,等候着那支军队的到来。

那是一支骑兵部队,他们身上都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口中兀自叫着让人听不懂的话语,头上剔着奇怪的发型,正以极快的速度向济水边驶来。

唐一明远远地看着那些骑兵,见他们和昨天在黄河边屠杀百姓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心中便来了怒火。他见那支骑兵只有少数的几百人,给他的第一印象便是野蛮,纯正的野蛮。他见过燕军的骑兵,燕兵都是训练有素,穿着统一,有着严明纪律的骑兵军团。但是见到这一支鲜卑部队的骑兵,他却发现这就是一伙强盗。

唐一明带着身后的五百名士兵,他们手中都持着盾牌,握着长戟,开始出现在树林的边缘,为的是吸引那伙骑兵的进攻。

这片树林正好挡住了那支骑兵前进的道路,要想到济水边,就必须经过这片林子。

那几百个鲜卑的骑兵,很快便冲了过来,他们手中握着长弓,身上系着箭囊,还没有靠近,便已经射出了手中的弓箭,同时叽里咕噜地叫喊着。

唐一明经过了好几场战斗,对于乞活军战法也已经有所了解,当即便大声喊道:“退!”

露出在树林外面的一百多乞活军士兵逐渐退入了树林里,那些鲜卑的骑兵一直叫喊着,用他们手中的弓箭,不断地向树林中射了进去。只这么一小会,他们便冲到了树林边,停在了那里,可手中的弓箭却没有停下。

唐一明和树林里的士兵守卫严密,没有一个人受伤。唐一明见那些骑兵只射了一小会,便向两边分开,他便让黄大带着一百人去左边迎击,让黄二带着一百人到右边迎击,他自己带着三百人正面冲出了树林。

唐一明没有看出来那些骑兵有什么头领,更没有看出来他们有什么战法,他们一见有人冲出来,便策马后退,依靠马匹的机动力,迅速的后撤。

此时,那些骑兵围成了一个圆圈,一边射箭,一边向后撤。不大一会儿,他们没有和唐一明等人交战,便纷纷撤走了。

黄大看着这拨鲜卑骑兵退却了,便拉到了唐一明的身边,很是疑惑的问道:“将军,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既然来了,又不打,随便放了几通箭就跑了,可真他奶奶的憋屈。”

唐一明见这拨骑兵完全是强盗土匪的打法,没有一点章 法可循。

“这些鲜卑骑兵一溜烟冲了过来,本来是想抢夺财物,谁知道遇到了抵御,他们乱放一通箭,放完之后便又迅速撤退,来无影去无踪。又或是故意如此,为了试探虚实?”唐一明心中细细地想着,却也无法弄清楚他们的来意。

唐一明心中隐隐感觉到了有点不对劲,便大声说道:“这些胡虏应该没有那么简单,很可能是来试探虚实的,咱们留在树林里,好好地守着。黄大,你带几十个人,去把那些弓箭拿来,咱们这回能用上派场了。”

黄大应了一声,便对身边的士兵大声喊道:“兄弟们,来几十个喘气的,跟我走!”

在黄大的一声叫喊中,几十个士兵便跟在了黄大的身后,朝着济水岸边去了,然后抱来了许多弓箭,分给了擅于射箭的士兵。

这边刚分完弓箭,树林外面的荒芜的田地上,展现出来了大批的骑兵。那些骑兵与之前见到的骑兵不同,他们穿着统一的古铜色的战甲,组成了一个战阵,足足有三千多人。在那支骑兵队伍中间,一面大旗迎风飘扬,上面绣着一个扭曲的字体。

“奶奶个熊!刚才那些胡虏还真是来试探的!老子正愁没有立功的机会,这次多杀些胡虏,不把你们给杀死了,怎么对得起死去的那些百姓和兄弟!”黄二朝地上吐了一口口水,恨恨地说道。

唐一明听了,心中暗暗地窃笑,请将不如激将,这个方法百试不爽。他抬头看了一下那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他看不懂的扭曲字体,便大声地问道:“有谁认识字?”

一个士兵当下叫道:“将军,我认识!”

唐一明急忙问道:“给我看看,那面旗帜上写的是什么字?”

“是段字,将军!”那个士兵瞅了一眼,急忙告诉了唐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