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思维相当活跃,他在思考问题时,通常不进行语言运用的思考,而是借用自由活动的跳跃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在大脑里完成之后,会将其转换成可以表达的语言。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爱因斯坦正是由于左右大脑进行的协同工作,才让自身的思维变得与众不同,并具有超凡的创造力。
人们把“记忆”定义为大脑对以往事物的认识通过大脑进行存储和再现的过程。其中比较特别的识记过程,指认识和记忆事物本身特点和之间的关联性。可以说,记忆的生理基础来源于大脑皮层对记忆链形成的相对应的短暂性神经反应;而这种神经反应会在大脑皮层中留下相应的痕迹;然后通过回想将这种痕迹再现,也就是记忆。一般情况下,人类的记忆由大脑皮层中的痕迹来累计知识和经验,因此,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恢复过往的经验和知识。从大脑思维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记忆是指一个人将生活或工作过程中得到的知识以大脑独特的认知方式进行编码加工,并随着记忆存储进大脑,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将有关的经验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并且运用于生活或工作之中的过程。记忆与提取将人类的大脑有效地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记忆表达的含义更确切地表达出来。因此,记忆就是指人们对以往知识经验的存储、维持以及运用的过程,也是对信息本身的提取、选择、存储的过程。
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半球和右脑半球,其最神奇之处就在于两个半球在分工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罗杰·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的实验证实了人类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即左半脑负责的主要是记忆、逻辑思维、判断、分析、推理排列、五官的感觉等等。由于思维方式具有延续性以及分析性的特征,因此左脑又被称为“语言脑”或者“意识脑”。而右半脑负责的主要有情感、直觉、灵感、梦境、顿悟、音乐美术等等。其思维方式具有跳跃性以及无序性的特征。此外,斯佩里还认为右脑具有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功能,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高级思维功能大多取决于右脑。在这种情况下,右脑又被称为“创造脑”、“艺术脑”或者“潜意识脑”等。
研究发现,人类产生记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信息向大脑里面进行储存,并得到大脑返回信息的一种能力。神经元是构成人类大脑的基本结构,在每个神经元的边缘地带都有许多向外突出的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这一部分分别被称为树突和轴突。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和另外的神经元进行接触形成一种树状结构,这种结构则被称为“突触”。它是大脑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分析、判断和记忆的基本架构,多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相互接受信息,就构成了人的思维活动,这也是大脑具备思考能力的基础。人类大脑皮层上有多少个这样的突触才能够支撑人体进行思维活动呢?根据生物学家研究,人体大脑中具有100多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上都有3万~4万个突触。这种特殊的构造,使得人类的大脑能够储存相当多的信息,科学家声称人类的大脑要比计算机因特网结构复杂千倍、万倍。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大脑的信息容量能够储存几十亿本书的内容,但是人类是不可能将大脑的容量用完的,如果按照一个人每十秒接受上百个信息刺激,就算持续不间断一辈子,也还有能力去接受其他的信息。这充分说明,人类的大脑思维模式和记忆容量是没有极限的,具有非常强大的记忆功能。
不得不说的是,人类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少,这或许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一种真实感受。当然,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也不例外。但究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类的记忆才会变少呢?研究发现,传统的笔记形式进行的记忆存在非常致命的缺点。当一个人将看似“印象深刻”的方式记录在册时,由于内心对其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不会去“强化”记录在册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记忆会逐渐流失,最终没有印象。
普林斯顿大学思维练习(二)
一个妈妈有三个孩子,三个孩子的年龄加起来的总和等于13,三个孩子年龄相乘之积等于妈妈的年龄数。妈妈的同事知道这个妈妈的年纪是36岁,可是仍然不能确定她的三个孩子的年纪分别是多少,妈妈对她的同事说:“我给你个提示你就知道了,我有一个孩子的头发是黑色的。”妈妈的同事立刻就知道三个孩子的年龄是多少了,请问你知道这三个孩子的年龄是多大吗?还有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