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8478300000059

第59章 林炳章实业思想初探(1)

吴海慧

实业,英文为Industries。清末掀起的实业思潮,应涵盖对工业、商业、矿业、农业等的振兴。严复在《论实业教育》中对“实业”论述道:“大抵事由问学(Science),施于事功,展用筋力,于以生财成器,前民用而厚民生者,皆可谓之实业……实业主于工冶制造之业而已。”当前,学术界对“实业”也多持上述观点,马敏认为“‘实业为救亡之先务’,不仅仅是商业,而是发展包括商业、工业、农业在内的整个‘实业’”,王先明主张“实业主要是指农、工、商、矿等经济建设事业”。

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救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全国更是掀起了诸如“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热潮。在这股自救的潮流中,许多有识之士从封建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从追求仕途转向办实业,发展民族经济以拯救国家。福州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深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因此,在这里涌现出许多开明之士,他们或是为官办实业、或是为绅办实业,而林炳章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笔者拟对林炳章的实业思想做初步探析。

林炳章(1874~1923),福建闽侯人,字惠亭,林则徐曾孙,实业家,教育家。1893年捐了监生,同年中举人,1894年连捷进士,慈禧太后得知他是林则徐的曾孙,特授翰林。民国时候两度出任福建财政厅长(1916年4月~1918年10月;1923年4月~1923年夏)。林炳章大部分时间是在福州度过的,他热心地方实业的发展,1906年秋,在苍霞洲银元南局开设福州电灯公司;1918年4月政府组织官商合办的“延福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林炳章任董事,停业后迨1920年又与张遵旭等人再次发起组织延福泉汽车公司;1921年与巨商罗、张、黄、曾、刘等共集资40万元,在夏道开办实业公司;1922年6月设立福州商埠办事处,筹建台江码头。此外,他还注重对实业人才的培养,1906年秋,与郑锡光等创建公立游学预备学堂,学生256人,后改为官立中等商业学堂;1907年,在福州水部门创立福州工艺传习所,林炳章任所长,且于传习所内附设农事试验所;1918年创立矿业讲习所。由上可知,林炳章最初也是按传统士大夫正常的道路,读书入仕,但随着时代和个人认知的变迁,林炳章的思想也不断发生变化,积极地投入创办实业的热潮中。林炳章的实业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一、实业与救国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他们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获取经济特权,中国逐步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允许在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办厂,他们更是加紧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外国商品充斥国内,严重排挤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和中国民族工业。因此,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加深,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要通过发展工商、创办实业以拯救国家。

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林炳章认识到“今日列国挟商战之术,相逼如瘵蟲聚吾肺,经暗长濳滋逐加剥削,此固由外交内政节节失利策有以致之,然亦在于国民元气未充,克制无具也”,“一切新政本以扶植实业为先”。他认为,中国落后,不仅是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外交内政失利,也在于中国自身问题,近代新式人才缺乏,技术上落后于西方,工业文化也落后于西方,所以要以扶植实业为重,发展本国经济,以图中国强大。而“自甲午乙未以后,士大夫渐知游历之益”中国要富强,需向西方学习,学制器之术,需考察器精之国,所以要游历西方各国,考察其生产发展。1902年1月,黄乃裳回国招农,此时林炳章正好奉讳在家,想借此机会出国游历以增学识,便随黄乃裳南下考察南洋垦务发展情况。经过此次考察,林炳章对华侨在南洋的工商发展盛况甚为欣喜,而反观中国落后的工商现状,他止不住叹息道:“壬寅之夏,遒以考察垦务,于役南洋,历新加坡、槟榔屿、婆罗洲各岛,见其善于殖民,雄于商战,喜吾海外民族兴盛之可期,而悼宗国羁縻之无术。”南洋游历考察后,林炳章又把目光投向了东方的日本。甲午战争,作为“东夷小国”的日本却打败了大清帝国,国人受到强烈震撼后反思自己的败因时,认识到日本在明治维新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学习的就是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而且日本与中国的国情存在相似之处,文字相通,距离不远,旅行方便。这样,在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有识士大夫大都选择向日本学习。“日本维新逾三十年,举凡兴学、理财、练兵、治械以及农工商务,一一步泰西俱臻成效,相其国制,虽未必极达文明,而良可导我先路”林炳章也趁着给师范学堂找教习和参加日本大阪博览会的机会,去日本考察学习,他对劝工场、各类学校以及各式工厂都做了细致的介绍。

林炳章总结日本国富民强的原因是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注意发展实业,把工商放在了中心位置。而“中国向于商工之事无人提倡讲求,听其自生自长,已落人后”中国自古以来都把工商视为末途,封建政府一直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士大夫更是瞧不上商业,视“工商”为贱业,商人的地位一直很低。商人地位低下及没有政府政策的保护,中国工商业一直得不到有力发展。所以林炳章认为中国工商不兴才致使落后,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要使中国强盛,必先振兴实业。

林炳章在认识到发展实业对救国的重要性后,他就着手创办企业。林炳章在办实业的过程中是相当困难的,许多企业因招股及技术等原因,导致停办。但是,林炳章创办企业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救国,他开风气之先,以带动更多的人、更多具有专业才能的人参与到实业中来。《闽县乡土志》在叙述林炳章办电灯厂时说道:“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间,在籍编修林炳章请开设,聘梁祖群、陈同甸为机师,并招收艺徒,以资传仿。”历史亦证实了这点,电灯厂失败后,相继又有1909年邱希仁在南台创办“文明电厂”,1910年林友庆在南台创办的“耀华电灯公司”,1911年刘崇伟开设的“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