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十诫
8464100000042

第42章 言辞可以暧昧,态度必须明朗

人际交往中,往往有些事情是要拒绝的,拒绝不合适的馈赠,拒绝不情愿的邀请,拒绝不合理的要求,都是难以避免的事。虽然会有一时的尴尬,但如果拒绝是在当时情形下必然的理性选择,那就不要惭于说出一个“不”字来,不要担心这条人脉可能会因此而受损,事实上,有时拒绝才是本着对人脉负责的态度而做出的决定,否则,谁不希望皆大欢喜呢?

例如,客户邀请自己赴宴,能去就答应下来,但如果在某些敏感时期不合适去就最好明确拒绝。你说清楚自己的立场,明白商业规则的对方自然也能理解。不要当面作“欢欣鼓舞’状地接受了下来,届时又出于种种考虑而不出席,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敷衍,反而伤害了对方的感情。

不过需要拒绝时,应以适当的形式将此意表达出来,不要把话说绝,别让别人感到难为情。

某公司公关部门经理刘先生讲到一件事:在他们公司即将召开一项新产品发布会的前三天,他的一个记者朋友打电话邀请他一块坐坐,说时间、地点都随他选,内容主要是好长时间没见,叙叙旧。刘先生知道他现在刚好是这个领域里的资深记者,如果去跟他谈,很容易让他捕捉到一些关于新产品的信息,而这目前还是公司的高度机密,决不允许外传,对方之所以主动邀请必定是获悉了新产品发布的消息,是想从刘先生这里得到证实或者更多的消息,所以不能答应这个邀请。于是刘先生就对朋友说:“老张,很抱歉,我想你也知道了,我们公司这段时间正忙着新产品的发布,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不太合适见面,等过一阵我们再找机会好好聊聊?”老张也是个明白人,也就没有再强求,寒暄几句就挂了电话。后来他们还是好朋友,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任何芥蒂,因为双方都明白各自都有各自的职业操守。

通常,拒绝应当机立断,不可含含糊糊,态度暧昧。别人求助于自己,而这个忙不能帮时,就该当场明说。当时拍了胸脯,过后却一拖再拖,东躲西藏,最后才说没办法,既误事,又害人。

但明确的态度是一回事,而具体的操作则是颇有讲究的。从语言技巧上说,拒绝有直接拒绝、婉言拒绝、沉默拒绝、回避拒绝等几种方法。

直接拒绝,就是将拒绝之意当场明讲。采取此法时,重要的是要避免态度生硬,说话难听。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拒绝别人,需要把拒绝的原因讲明白,令对方不致产生误会。同时还应该向对方表达歉意,自己既然“受之有愧”,那就只好‘却之不恭”了。

有人对拒绝的借口不屑一顾,实在不够理智。若是客户在商务交往中送了现金,按规定不能接受,但总不能不近人情地质问对方“用心安在”。不妨采用婉转的语气,来拒绝馈赠,可以说:“某先生,实在要感谢您的美意,但我公司规定不能接受礼金,倘若我收了,也许下次和您谈判的人就不会是我了。”这样对方就不好强人所难了。

婉言拒绝,就是用温和曲折的语言,去表达拒绝之本意。与直接拒绝相比,它更容易被接受。它在更大程度上,顾全了被拒绝者的尊严,所以是对人际交往影响最小、最应该学习和揣摩的方式。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曾经委婉拒绝了别人请他做官的邀请,他说:

“你看到过太庙里被当作供品的牛马吗?当它未被宰杀时,披着华丽的衣料,吃着最好的饲料,的确风光,但一进了太庙,被宰杀成牺牲品,再想自由自在的生活着,可能吗?”来人一听,只好知趣地走了。庄子没有正面拒绝对方的请求,但使用了一个贴切的比喻作了回答。

经常会在电视剧中听到这样的对白:“那,你不说话我就当你答应了啊。”其实这往往是说话者的一厢情愿。实际生活中,“默拒”通常比“默认”多,不说话,不行动,其实就是拒绝了,面对对方冷若冰霜的沉默,知机者自当知难而退了。不过这招最好慎用,因为往往对对方伤害比较大。

另外,有时候还可以尝试避而不答,“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即回避拒绝法,来拒绝他人。回避拒绝,就是避实就虚,对对方不说“是”,也不说“否”,只是搁置此事,转而议论其他事情。外交发言人们最为谙熟此道,值得借鉴,当遇上他人过分的要求或难答的问题时,均可相机一试此法。

拒绝通常是困难的,但为了人脉之路长远和可持续的发展,有时又不得不对别人说“NO”,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说以及怎么说,明白了这一点拒绝就不会成为人脉拓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