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是不偏不倚,是一种均衡的美;折中不是骑墙主义,折中是一种处世的策略;折中不是保守浮躁,是一种不保守、不偏激的生存智慧。折——处世的灵活,中——处世的真谛,折中——智者为王。折中就是办事办得恰如其分决不夸张,当然也决不贬低。儒学创始人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就是折中的另一种说法。
孔子非常崇尚中庸之道,《论语》中有“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那么何为中庸?子程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强调君子应以中庸为行动指针,以中道行事,这便是合乎天地好生之德。中庸即是强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恰到好处之度。《论语·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孔子把中庸、中道归于“至善”。孔子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中”、“庸”与“和”自然是不能分开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和者,中之所达。君子以中庸为行为规范,以中求和,环顾左右,权衡利弊,做出科学的判断,并非无原则的调和折中。故此,中庸反对极端,追求和谐的境界,尽可能缓解各方面的矛盾与对立,以期达到伦理的、政治的及社会的和谐。
折中是种权衡,使自己不被自己的行为绊倒。获取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种,诸如难得糊涂、能屈能伸、甘心吃亏、以柔克刚等,掌握了其中一条,运用得当,都能让你在一些特殊场合或在对某一具体事情的处理中获得成功。但它们并不具有普遍性,而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智慧和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成功法宝,是中庸处世思想。
从长远来说,折中其实是一种相对良性的趋势,就比如人只能让身体向一个方向走,不可能同时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前进。同样,两点之间的连线只会有唯一一个中点。但是,与此同时,人的判断总是比较感性的,偶尔“折错”在所难免。
中庸概念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中道美德”这一观点,他认为人们无论是做事还是处理情感都存在过度、不及和适中三种情形。他强调道德的德性是适度,应该在过度与不及的中间。
只有在处世上恪守中庸的人,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不至于朋友反目,众叛亲离,才不会一意孤行,自取其辱。刘备与曹操比起来显得比较忠厚,但也并非心无芥蒂之人。当年攻取西蜀时,刘备曾与刘璋在涪县相遇,刘璋部下张裕脸上长了不少胡须,刘备拿他开玩笑:“我从前在老家涿县,那地方姓毛的人特别多,县城东西南北都是毛姓人家。”县令说:“诸毛怎么都绕涿而居呢?”张裕回敬说:“从前有人做上党郡潞县县长,迁为涿县县令,调动之际回了一趟家。正好这时有人给他写信,封面不知道如何题署好,如果题‘潞长’,就漏了‘涿令’,题‘涿令’,就漏了‘潞长’,最后只好署‘潞涿君’。”借“潞”为“露”之谐音,讽刺刘备脸光露嘴无须。
后来张裕归顺了刘备。他对天文、占卜都很精通,曾劝刘备不要取汉中,取汉中于军不利。刘备一意孤行,出兵攻取汉中,想证明张裕预言不准。张裕又私下向人泄露“天机”,说魏文帝黄初元年刘备将得益州,九年后将失去益州。刘备不忘当年受辱,借机要杀张裕。诸葛亮问张裕犯了什么罪,刘备说:“芳兰当门而生,不得不锄去。”这完全是借口。因个人的恩怨,却要杀手下人,有违中庸之道,太过激了。
孔子崇尚的中庸之道与我们提倡的折中之法,目的无非是使我们的思想达到理想的境界。所谓理想境界,也就是达到中道的境界。孔子曾经告诉子贡说:“我用一贯穿我的整个思想。”这个“一”,就是中庸智慧。折中是对圣人的最高评价,无过无不及是处世的最高准则。然而,要想做到轻重适度,缓急得中,又谈何容易,只有经过长期修炼的人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切记:要对各种偏才取长补短,以天下之能为己能,方是实现折中的正途。
《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社会要和谐,个人也要和谐;办事需要和谐,性情也需要和谐。孔子所言中庸,就是一种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是检验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一种标尺。
人们提倡的和谐,既有点像道家的庖丁,解牛时不触碰关节,因而游刃有余;又有点像儒家的乡愿,不需要极强的是非观,对社会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不用明辨是非,定是你对我错你输我赢,需要做的是调解,让大家都满意,才能减少不安定因素,最终达到社会和谐。这时的和谐虽然有点和稀泥的味道,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也不失为一种处世的方法,也不失为人们折中做事之根本。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时候不得不去折中,在众多想做的事情中去挑选最有价值、最必要做的事;在许多的想法中去实践最可行、最有利的做法。有的人或许会比较豪爽,想怎样就怎样,没有过多去做一个衡量,认为那很烦人,但最终呢?一般情况下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事后会后悔,因为他们没有折中考虑。
人的一生不可能完美无缺,但人们却一直为追求完美人生而奔波。所谓完美的人生,其实就是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中间平衡。将欲望与失落、希望与失望,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平衡到一个水平,人生也就趋于完美了。“有失必有得”这个由古到今的道理教你的就是一种折中的做法。有点像打太极,柔中有刚,刚中亦带柔。也许,有人会坚持批判中庸之道。但是,不管怎样,发展中庸之道在自己人生中的作用,不轻易当头,不随便退缩,处事稳重才是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