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为嫉妒所毁之人之事,屡见不鲜。曹操杀杨修,其真正的原因并非杨修说了“鸡肋”二字泄露了军事机密,而在于他屡屡识破曹操的“机关”,正如罗贯中所说:“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南宋时期,秦桧当政,他培植的官员大多是唯命是从的懦弱小人。他培养后备官吏的标准是:第一,在政治路线上一定要同他一致;第二,在个人能力上一定要比他差;第三,在品德上一定是软骨头,对他绝对服从。副丞相孙近就是他的得意门徒。孙近才华平庸,只知鹦鹉学舌。隋炀帝为何要杀恭道衡?就因为恭写了一句比隋炀帝高明的诗:“空梁落燕泥。”直到行刑时,隋炀帝还怒气未消,恶狠狠地说:“看你以后还能不能写!”唐朝奸臣李林甫,培养出来的后备官吏必须符合他的标准。后备梯队大多是些胆小怕事、迎合巴结、没有主张的平庸之辈,像陈希烈就是李林甫培养出来的“后备”丞相。李林甫一死,这些治国乏术的昏庸之辈,致使唐玄宗晚年的朝政愈加混乱不堪,“安史之乱”爆发之时,朝中竟无一人能拿出制敌之策。
回过头来再观察一下今天的现实,也不难发现一些企业的领导者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嫉贤妒能的心理。往往才华出众的部下得不到进修培训的机会,而总是让一些能力欠佳、资质平平、潜力不大的人员享有进修的机会。员工接受培训,提高能力,本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让谁去接受培训与进修,是让那些接受能力强、才华出众的人员去进行系统的培训呢,还是叫一些水平很低、才华一般的人去学习进修。
很容易作出判断,只有前者才能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好处。然而,在有些领导者看来,那样做会直接威胁到自己一把手的位子。因为,不知何时,能干的部下就会成为第二把手、第三把手。到那时,他们在企业管理方面,就会喧宾夺主,与自己旗鼓相当。这样的部下,往往就不那么听话,甚至会碍手碍脚。所以,有些企业领导者反而愿意让没什么主见、缺乏才干的人员去接受培训。因为,那样做有利于自己继续搞“一言堂”。
殊不知,培养与选拔比自己能力水平差的人员作为企业领导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企业的管理素质就会越来越差。
持有嫉贤妒能心理,不但会害人,而且也会害自己。可以说嫉贤妒能是抑制和扼杀人才的一种腐朽、落后的封建意识,它对事业发展妨碍极大。荀子说过:“士有妒友,则贤交不清;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俗语说:“治国之道,唯在得人”;“为政之本在于任贤。”因此,作为领导者,你要有博大的胸怀,坦荡的度量,不可“笑人之无,气人之有”。
而且,你还应当时时提醒自己,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开阔自己的胸怀,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部下。以企业、事业为重,敢于培养在才华方面超过你的人,敢于提拔重用比你强的人,这才是你在领导和管理方面从平庸走向优秀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