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十诫
8464100000109

第109章 善于自我调节,求得心理平衡

心理不平衡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般人在某种特定的环境、阶段都有可能产生,特别是当工作、事业、家庭遭遇不顺,看到别人胜过自己,则往往不悦。这种不悦如能自我调节,自然无碍,但如果缠于“利”上,则心里总感到不舒服、不顺畅,于是烦躁,于是愤怒,于是寻找发泄对象,任由这种心态发展下去,以权谋私、违法犯罪就成了某些领导者的最后归宿。

对领导人来说,心理失衡将可能导致罪恶的产生。如果处理不好得失问题,很容易自乱阵脚,难成大事。

官阶爵位,其实与人们家里的椅子沙发,也差不了多少。我们虽不必一概反对做官为政,却也实在没必要把它看得很重,有时我们可以要,也是可以弃的。

孟子在齐国做过一段时期的卿相,后来他决定离开齐国。

与孟子同在齐王手下做官的淳于髡问孟子:“重视名誉功名是为了济世救民。您身为齐国三卿之一,如今上辅君王、下济臣民的名誉功名都没有建立就要离开,难道这是仁人的作为吗?”

孟子回答说:“身处卑微,不以自己贤人的身份服侍不肖的君主,有伯夷;五次为汤做官,力图推行自己仁政思想的,有伊尹;不讨厌恶浊的君主,不拒绝微贱的职位的,有柳下惠。这三个人的行为方式不同,但大方向却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为了仁。君子只要仁就可以了,何必拘泥于具体如何去做呢?”

孟子一连举出三个人,要说明的其实也就是一点。对他来说,既然齐王不能行仁政,我便可以随时弃了他给我的卿相之位。说得极端些,能不能我做官依不得我,但做不做官,做什么样的官,怎样做官,却要依了我,这些与给我官做的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由于级别、部门差异等的存在,领导者的地位、待遇、收入、受尊敬程度的不平等也就非常自然。面对如此反差,一般人都会有想法,但有想法却不能心理失衡,更不能因此而不顾形象、不虑后果、不择手段。领导人如何才能不失衡,关键是要有较高的自制力、制衡力,一定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首先,调整领导心态。领导也同常人一样,甚至“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焦虑症”,多与他人交流,加强沟通有利于缓解领导者的心理压力,减少不平衡,也有利于员工理解领导者。

其次,要善于自我调节。你自己感觉心理不平衡,但普通民众看到的事实却似乎是另外一副光景:大多数领导,退下来以后,他们的生活仍然是那么的令人艳羡,想想他们,也许会好受些吧。多一点业余爱好,多一点私人空间,学会自我调节,善于自我放松,听听音乐看看书,下下象棋钓钓鱼,生活讲品位,重质量,放飞心情,愉悦身心,那自然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别人升迁我庆贺,心底无欲天地宽。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