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8462100000029

第29章 《〈安乐集〉注绎》序

近日山西太原大学冯巧英教授寄来所撰《〈安乐集〉注绎》书稿,并约我为该书作一序言。

《安乐集》作者道绰(562—645),山西人,唐代净土教开拓者。原为涅槃经学者,讲《涅槃经》凡24遍。后往昙鸾开创的玄中寺,见记述昙鸾业绩的碑文,深为感动,遂转为净土信仰,大力弘扬净土法门。道绰主张,佛教信徒不论在家出家,均应以念佛为要,且身体力行。他自48岁专弘净土以后,直至83岁往生,每天必念佛7万遍,念佛时还配合数小豆粒,称为“小豆念佛”;又穿木穗子作数珠以为数法,为我国念佛数珠之滥觞。道绰一生讲《观无量寿经》200遍以上,并依《观无量寿经》的主旨,广引经论56部,著《安乐集》2卷。道绰后被奉为中国净土宗二祖,日本净土宗也尊之为中国净土五祖中二祖,日本净土真宗则尊之为真宗七祖中四祖。道绰在净土宗历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于此可见一斑。

《安乐集》开宗明义地说:“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表明此书目的是宣扬往生净土的要义。全书内容共分十二门,每一门又分若干科,广泛论及弥陀净土法门的必要、可能、功德、利益、道路、方法等问题,尤其是着重把佛陀一代时教分判为圣道和净土二门,强调净土法门适应末法时的众生,提倡念佛,劝人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道绰《安乐集》的思想,后由弟子善导集其大成,并创立中国化的净土宗。

净土宗在隋唐佛教诸宗派中具有鲜明的特点,诸如突出阿弥陀佛拯救众生苦难的救世作用;着重宣扬西方极乐世界,即彼岸世界的庄严美妙;强调末法与正法、像法的不同,宣扬佛教的危机意识和念佛的紧迫观念;提倡念佛的简易法门。净土宗适应了无文化、劳务繁重、苦难深重的广大平民大众的信仰诉求,并提供了简易的修持方法。净土法门在中国的广泛流传不是偶然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共同的学术兴趣,我与已故山西太原师专校长、冯巧英的先生陈扬炯教授成了挚友。扬炯兄对佛教净土信仰的专业知识给我很多启发,他和我在佛教学术上的交流、合作极为默契,给我留下感人至深的记忆。可能是受陈扬炯学术志趣的影响,冯巧英教授也一直深深地关注中国佛教文化和山西传统文化,尤其是对源于山西的佛教净土宗文化更是情有独钟。

自2003年以来,冯教授更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地专心于道绰《安乐集》的注释,终于2009年春完成书稿。全书分三大部分:简介,论述道绰其人和《安乐集》其书;注释,对书中难懂的字句做了注解;串绎,用现代汉语连贯串讲书中的内容。我想,在无更多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注释《安乐集》对于一位原来从事中文教学的学者来说,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其困难可以想见。《〈安乐集〉注绎》一书,对我们读懂《安乐集》原文和了解佛教净土法门的思想都是有所助益的,故喜为之序。

2009年7月10日于京郊

[原载冯巧英:《〈安乐集〉注绎》,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