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和俞敏洪一起创业
8457300000017

第17章 用爬山的精神做事

“俞敏洪语录”勇敢地面对任何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且坚持到底。态度决定一切,也决定了最终的结局。

“俞敏洪创造”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在自己的《行路难》诗中,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深刻的表现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中的苦闷。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位创业者在创业路上的真实写照呢?创业者在创业路上所遇到的困难,无论其难度还是数量,都是当年的李白所不能够比拟的。遇到困难怎么办?只有勇敢地面对,想方设法战胜困难,才能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困难是最会看人下菜碟儿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困难是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所以,面对困难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勇敢面对,战胜困难。何况,办法终究比困难要多。

俞敏洪有一篇文章叫做《临界点》,文章中写道:爬山爬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会感到一步比一步艰难,会感到筋疲力尽。抬头一望,还有很长一段路,气馁得几乎想放弃,再也不想往上爬一步。但是,如果你没有真的放弃,而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一步一步往上爬,过一会儿就会感到全身开始舒适起来,爬山的乐趣由然而生。跑步跑到一定距离的时候,也会感到筋疲力尽,但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过一会儿你就会感到呼吸舒畅起来,两条腿也好像自动跑了起来,继续跑下去的勇气会转变成一种轻轻向前的惯性,接着跑下去你就能跑很远。不管是爬山还是跑步,在你咬紧牙关的那一刻,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临界点。如果你能坚持下去,就能挺过临界点,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不再害怕所面对的更长、更困难的挑战,并且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身心愉悦、一份成就感和一份自信!

俞敏洪在创建新东方的时候,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同样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老俞都扛过去了。

在老俞有了创建新东方的想法以后,就想要有一个自己的学校,但是当他去教育主管部门了解情况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办班。当时的办学条件必须是中学或者大学的退休教师,最好能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还要有原单位的证明。这可把俞敏洪难倒了,自己从北大出来的时候,才是个讲师,而且刚赌气从北大出来,怎么要北大给自己开具办学证明呢?

就在俞敏洪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以前在东方大学上过课,这座学校有办学执照。俞敏洪想到了“借鸡生蛋”这一招,他去跟东方大学商量,自己以东方大学的名义办一个外语培训班,利润平分。东方大学不出一分钱就可以得到了利益,自然一谈即成。就这样,俞敏洪迈开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在中关村二小租了间教室,挂上了“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班”的招牌。

牌子是挂起来了,可是问题却更多了。牌子有了,教室有了,可是没有学生,当时的员工只有俞敏洪和他爱人两个人,是名副其实的夫妻店,而且租的又是平房,破房子,破桌子,破椅子,几天下来,连个人影都没有。

怎么办?总不能看着好不容易办起来的学校就这样半途而废吧?俞敏洪情急之下,干脆不收钱了,免费!免费对于清贫的学生还是很有号召力的,广告打出之后,一下子来了300多人,教室挤不下了,只好搬到操场上去。免费虽然没有一点收入,甚至连房租都赔进去了,不过凭借着俞敏洪的讲课技巧,总算打出了知名度,生源的问题总算解决了。

但是,创业路上的困难就像春蚕吐丝一样,越抽越多。新东方没有自己的教室,教学点分散在北京的各处,为了节约资金,大多数教室都是非常简陋的,有的甚至就是废弃的厂房或者仓库,条件很差。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冬天虽然寒冷,但是几百个人挤在一起,倒还可以忍受。最难熬的是夏天,天气闷热,而且那么多的人加在一起,就像装在罐头瓶子里一样,那种滋味的确是非常难熬的。为了避免出现中暑等意外,每个大教室都会拉去大量的冰块用来降温,可是那么大的教室,都被桌椅塞满了,实在放不了几块,诺大的教室,就是放上一点冰块,只能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俞敏洪半是苦笑半是安慰地说:“再多也放不了了,咱们权当是心理安慰,就当是望梅止渴吧!”

严寒酷暑虽然艰难,但是不影响上课学习,可是没有电怎么学习呢?这个问题就大了。当时的北京,被人戏称为“大拉链”,到处都在挖坑修路,停电那是家常便饭。怎么办?总不能因为停电不上课吧?俞敏洪拿出了最为古老的方法,准备了大量的蜡烛和煤油灯,哪里停电就往哪里送。碰到突然停电,俞敏洪就会对同学们说:“咱们就在黑暗中等待着光明的到来吧,我会给你带来光明的!”等到蜡烛点燃后,一只只昏黄的烛光在教室中摇曳着,就像在举行一个神圣的弥撒仪式。很多年后,许多学生在给俞敏洪写的信中,都提到永远不会忘记在昏暗的烛光中学习的时光,那是一个人生的印记,无数学子的人生和梦想就在这烛光中得到升华。

其实新东方遇到的困难何止这些,内部权益之争,和ETS的产权之争,上市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每一个困难都可能会使新东方半途而废。但是俞敏洪拿出爬山的精神来克服这些困难,最终都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新东方也在克服这一个一个困难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国培训市场上的一个响当当的牌子。

英国著名文学家丹尼尔·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是一部影响很深远的小说。鲁宾逊在一次航海途中因为遇到海难,死里逃生爬上了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凭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荒岛上建设了自己的家园,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后来在船长的帮助下,鲁滨孙结束了自己的航海生涯,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俞敏洪就像一个现代的鲁宾逊,用这样一种顽强的精神来做事。事实也证明,只要不放弃希望,事情总会出现转机。就像股票,跌到底了总有反弹的时候,人不可能一辈子都走下坡路。所以,面对困难,一定要战胜它,方法总比困难多。

“创业宝典”马云说过:“对于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是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面对。创业者就是面对困难。”创业者从创业的第一天就处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困难包围之中,这些困难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这些困难常常带有不可抗拒性,是避免不了的。

遇到困难,有灰心丧气的情绪是很正常的,就连俞敏洪也坦承:“我刚开始做新东方的时候,碰到任何难以对付的人,难以对付的事,我都会转头逃跑,因为我觉得这个事情太难做,所以就不做了,结果最后越做越糟,越做新东方越有关门的感觉。”但是这样对待困难的结果,就是“只有死路一条”。怎么办?就是多想办法,战胜困难。要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多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赢取创业的成功。

“创业实战”创业的过程总要面临很多的方方面面的困难,尽管在创业前都会设想好各种困难,但是只有真正开始创业之后才会发现,实际遇到的困难比自己所能想到的最糟糕的情况还要早糟糕上10倍。

对于面临的困难怎么办?一是不怕,二是战胜它。不怕困难,这很好,但光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理智地分析一下,哪些困难是客观的,哪些又是主观造成的。是客观的,我们努力克服它,是主观的,应力求避免。在面对具体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不妨从下面寻找自己解决困难的方法: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有时候,被困难吓倒,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心态问题。如果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会从克服困难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困难也就不算什么不可征服的大问题了。俞敏洪曾经总结过自己解决问题的心态。“后来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开始觉得有这样一种心态,前面有障碍,我开始想象我克服这个障碍以后的快乐,而不是想象我克服这个困难本身带给我的痛苦。一旦一想到你克服这个障碍之后的快乐你就会勇敢的往前走,结果就会发现99%的困难你都能够克服。一旦克服了你就会有更多的勇气和快乐,那么你就会愿意去克服下一个障碍。”

将困难消弭在萌芽状态

人的精力和生命总是有限的,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与困难发生冲突的机会。不管怎么说,困难总不是什么好事。过去有种说法,叫做:“困难是好事,可以锻炼人”,这多少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相信谁也不会乐意专门和困难打交道。对于创业者来说就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将困难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要使困难成为自己创业路上的拦路虎。

多想办法

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终究会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思路,换个角度去想问题,有时候困难从这个角度看似无法解决,但是换个角度就会豁然开朗,立即得到有效解决。

借助各方面的力量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只有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就会使困难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