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
8457000000035

第35章 以静待哗(1)

我们在海边经常会发现,当水的力量弱小时,它只是静静的一圈一圈的水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一直到等到力量足够强大时,才会变成惊涛骇浪,声势骇人,波涛的冲击力强大无比。这是水道以静待哗的谋略。

水是最善于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

以静待哗、以逸待劳实际上是如何掌握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的艺术,它所体现的,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运用之妙在于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势下牢牢抓住中心控制权,支配局势的发展变化,既能静观其变。又能不失时机地主动出击。

如此说来,以静待哗之谋当然不仅仅用于军事斗争,举凡政治风云、经济跌宕、生意算计、股市观望、期货投资、棋局厮杀,乃至日常生活谋划,只要以简驭繁,沉着应变,就能做到以静待哗、以逸待劳,百战不殆。

【引子】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孙武《孙子·军争篇》

孙子说: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伤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军队初战的时候,士气比较旺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逐渐怠惰,到了后期,士卒就会气竭思归。善于用兵的人,必然避开敌人旺盛的士气,当敌人疲于奔命时再出击,这就是从士气上压倒敌人的办法;严整自己的军队,等待敌人发生混乱,用自己的从容冷静,等待敌人的急躁不安,这就是从心理上制服敌人的办法;用接近阵地的军队迎击远道而来的敌人,用休整好的部队攻击疲惫不堪的敌军,用饱食的士兵来对付饥饿的敌人,这就是在实力上战胜敌人的办法。不去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严整、实力雄厚的敌军,这是掌握因敌而变的方法。

【原理】

以静待哗是暂且忍耐,静待时机,要用调动、控制、消耗或拖垮敌人的办法来消灭敌人,而不采取直接进攻的方式。等到敌人的势力损耗,则不需使用武力;敌方刚强之势消耗了,我方的力量自然就会增强。

凡是先到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会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所以在战争中要学习水道以静待哗的谋略,事先养精蓄锐,做好充分准备,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静待哗”一计的要旨,就是要用少的控制多的;用不变的对付变化的;用小变化应付大变化;用静的控制动的;用小最活动对付大量活动;用关键性的东西去对付非关键性的东西。简单地说,就是以少制多、以小制大、以静制动。

在两军对垒时,逸者胜,劳者败。所以,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敌劳,使己逸,这是掌握作战主动权、伺机歼敌的法宝。

以静待哗之计有三种含义:

(1)养精蓄锐。足够的兵力是歼敌的必要条件。在自己的兵力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要尽量避免与敌直接交战,在退守中扩充力量,一旦抓住有利时机,便英勇出击。

(2)疲敌劳敌,在敌人力量比较强大、气势比较凶猛之时,为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应采取诱敌深入、疲敌劳敌的战术,使敌人体力疲惫、士气低落,再后发制人,一举破敌。

(3)等待时机。时机不成熟时要善于等待时机,可以采取退避三舍、虚于应付、慢火煎鱼、故意拖延等办法与敌人巧妙周旋,时机一到,转守为攻,一鼓作气消灭敌人。时机不成熟不动如山岳,时机一到动如脱兔。

商场如战场,同样可以使用这种计谋。当所面对的敌方力量强大,那么就应尽量避免与之正面对抗,免得两败俱伤。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孙子所说的那样:以静待哗,以逸待劳,寻找机会攻击敌方在其他方面的薄弱点,把强敌分散,调开来打,定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故事】

以静待哗——曹刿进兵待三鼓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

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曹刿,准备去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有人劝曹刿说:“国家大事,有当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呢?”

曹刿说:“当大官的目光短浅,未必有好办法。眼着国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说完,他一直到宫门前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正在为没有个谋士发愁,听说曹刿求见,连忙把他请进来。

曹刿见了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问:“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没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凭这一点,我想大家会支持我。”

曹刿听了直摇头,说:“这种小恩小惠,得到好处的人不多,百姓不会为这个支持您。”

鲁庄公说:“我在祭祀的时候,倒是挺虔诚的。”

曹刿笑笑说:“这种虔诚也算不了什么,神帮不了您的忙。”

鲁庄公想了一下,说:“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时候,我虽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尽可能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才点头说:“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打上一仗。”

曹刿请求跟鲁庄公一起上阵,鲁庄公看曹刿这种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巴不得他一起去。两个人坐着一辆兵车,带领人马出发。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齐军仗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且慢,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齐军兵士以为鲁军胆怯怕战,耀武扬威地杀过来。

曹刿这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进军鼓,兵士士气高涨,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兵士没防到这一着,招架不住鲁军的凌厉攻势,败下阵来。

鲁庄公看到齐军败退,忙不迭要下令追击,曹刿又拉住他说:“别着急!”说着,他跳下战车,低下头观察齐军战车留下的车辙;接着,又上车爬到车杆子上,望了望敌方撤退的队形,才说:“请主公下令追击吧!”

鲁军兵士听到追击的命令,个个奋勇当先,乘胜追击,终于把齐军赶出鲁国国境。

鲁军取得反攻的胜利,鲁庄公对曹刿镇静自若的指挥,暗暗佩服,但是心里总还有个没打开的闷葫芦。回到宫里,他先向曹刿慰劳了几句,就问:“头两回齐军击鼓,你为什么不让我反击?”

曹刿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足;第二通鼓,气就松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气已经泄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兵士却鼓足士气,哪有不打赢的道理?”

鲁庄公接着又问为什么不立刻追击。曹刿说:“齐军虽然败退,但它是个大国,兵力强大,说不定他们假装败退,在什么地方设下埋伏,我们不能不防着点儿。后来我看到他们的旗帜东倒西歪,车辙也乱七八糟,才相信他们阵势全乱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曹刿想得周到,亲自赐给曹刿一杯胜利酒。

在曹刿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才稳定了下来。

在这个故事中,曹刿用了水道以静待哗的谋略,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是直接出兵攻打,而是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令敌由盛转衰,由强变弱。

在现代商战中,水道的以静待哗表现为一种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对待大变的谋略。就是说,商战决策者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应静观其变,研究对策,控制局势的发展。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面对市场上各个竞争对手以新型汽车为武器发起的挑战,并没有直接应战,而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质量、价格这两个关键作充分准备,一旦成熟,就将新产品迅速推入市场,形成了福特公司第二次起飞的辉煌局面。

本世纪20年代初,福特面临又一次打击,汽车销最急剧下降,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

当时,正值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的时期,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色彩明快鲜艳的汽车,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因而销路大畅,唯有黑色的福特车保持不变,显得严肃呆板,销路自然大受影响。

但是,无论对各地要求福特供应花色汽车的代理商,还是对公司内部的建议者,福特总是坚决顶回:“福特车只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么不好,至少比其他色耐旧些。”

生产逐渐艰难了,福特开始裁员,部分设备停工,将夜班调成白班以节省电灯费,公司内外人心浮动,连福特夫人也沉不住气了。

福特却笑着说:“这是我的袖里乾坤,先不告诉你,等以后再说”。福特了解夫人的担忧,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的待遇高于任何企业,他们不会生异心,同时他们知道我是绝不服输的人,相信我不跟别人生产浅色车,一定另有计划。”

有人建议说,至少我们应该有新车在市面上销售,不至于让人说我们快倒闭了呀。福特诡谲地一笑:“让他们去说吧,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人们感到很奇怪,问公司是不是正在设计新车,是不是跟别人一样,会有各种颜色的车子。

福特回答说:“不是正在设计,是已经定型了!也不是跟别人一样,而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我们的新车比别人的都便宜!”这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之一——购买废船拆卸后炼钢,从而大大降低了钢铁的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汽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产T型车的工厂全部停工,这是公司成立24年来第一次停止新车出厂,市面上所卖的都是存货。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猜测蜂起,除了几个主管领导外,谁也摸不清福特打的什么算盘,让人奇怪的是,工人停工后工人并没有被解雇。每天仍然上下班。这一情况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上经常刊登出有关福特的新闻,助长了人们的好奇心。

两个月后,福特终于透露,新的A型汽车将于12月应市。这比宣布工厂一停工引起的震动更大。

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而价格低廉的福特A型车终于在人们长期翘首等待中源源上市,果然盛况空前,它形成了福特公司第二次起飞的辉煌的局面。

福特公司由于T型车的开发,早已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这次面对各公司以色彩、外型为武器发起的挑战,福特并没有直接应战,而是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质量、价格这两个关键作充分准备,一旦成熟,就使对手由强变弱,由优变劣了。

这就是老福特的锦囊妙计——水道的以静待哗。

以静待哗——李牧积蓄力量战匈奴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李牧驻守雁门郡,防备匈奴入侵。他白天训练士兵骑马射箭,晚上宰牛犒劳士兵,并下命令说:“在匈奴入侵抢掠时,要赶快集合坚守阵地。如果有人擅自出击,定斩不饶。”在匈奴入侵时,赵国军队只是固守,从不与匈奴作战。

赵王认为李牧带兵无能,遂将他召回,派人代替他统率驻守雁门的赵军。可是,新统帅出战匈奴连连失利,赵国损失很大。到这时,赵王才后悔不该召回李牧。

于是,赵王决定重新起用李牧。李牧却推说自己有病,不能带兵打仗。赵王再三征召李牧,命其带兵。李牧对赵王说:“如果起用我,只有允许我像以前那样行事,我才能接受任命。”赵王最终同意了。

李牧重返雁门,仍采用以前的固守战术。匈奴认为李牧怯弱,很轻视李牧。其实,李牧长期不出战是为了积蓄力量,同时使匈奴多次出征,劳而无功,官兵厌倦。

后来,李牧认为大打一仗的机会已经成熟,开始作战准备。他精心挑选勇敢的士兵5万人,弓箭手10万人,好马1300匹。当匈奴又来入侵时,李牧佯装败走,并故意将小部分人遗弃给匈奴。匈奴兵长驱直入,进入赵国军队的包围圈,被等待多时的赵国军队一举歼灭。在此后的数年中,匈奴未敢再骚扰赵国的边境。

先发制人是战争与竞争的一般规律,而以静待哗、后发制人是敌强我弱时常用的谋略。后发制人运用得当,常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从政治上讲,后发制人容易争取人心,动员民众,取得国际同情和支持;从军事上讲,后发制人强调以我之持久,制敌之速决,避免在不利时进行决战,以便争取时间,创造条件取胜;从市场竞争上讲,后发制人避免与强大对手硬拼,而等到对手走下坡路时,再乘机出击。

水道以静待哗的谋略主要表现为八个字:避其锐气,蓄盈待竭。蓄盈,即保持和壮大自身的力量;待竭,即消耗和削弱对手的力量。“待哗”的计谋是有目的、有预见、胸有成竹的,决不是畏敌怯战,而是寻机待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如果有强大对手企图用削价抛售来占领市场,聪明的企业家决不竞相削价争夺,而是保持价格,提高质量。因为削价抛售决不能持久,待对手衰竭,就可以高质量夺回市场。

充斥日本市场的“纸尿裤”在80年代初期,全部是美国牌号,它们以精美的装潢、廉价的销售而牢牢拴住日本消费者。

日本的“尿布大王”尼西奇公司面对强大的对手,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一方面组织力量研究美国货的特点,一方面进行市场调查,广泛收集消费者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