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解码赵泰来
8433100000012

第12章 情系丹青费苦心

一山又一水,无国又无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宋末名将:张世杰

姨妈郑月娥知道外甥到香港来了,赶紧到元朗来看他,并提出带赵泰来到她家里住几天,朱寿英不喜欢这个木讷而又有点倔强的孙子,也就做了一回顺水人情,大大方方地同意了。

赵泰来到香港后投靠姨妈郑月娥,与她感情笃深。这是赵泰来与姨妈在豪园家中合影。路上,姨妈关切地问赵泰来:“你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惹祖母生气了?”

“没有呀!她搓麻将不够脚就让我顶上,我不喜欢,也不懂打牌,所以就没去。阿嫲就很不高兴,有时还借故骂我。”赵泰来委屈得很。

“唉!这个老太太就是这点不好。自己好赌,把几个儿子、女儿都带坏了,你二叔前几天去澳门葡京玩百家乐,赌了几天几夜,开始时赢了十多万,但到头来还是输回去了,倒贴了二十多万。这样坐吃山空,再多家底都会被耗尽的呀。”姨妈有点愤愤然的样子。

赵泰来突然想起一件事,悄悄对郑月娥说:“阿嫲最近身体不好,老是咳嗽,说胸口闷。昨天晚上她把叔叔、姑姑都叫过来一起议事,她没让我参加。但我在楼上听到他们在谈分财产的事。”

郑月娥说:“老人家大概觉得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事先立下遗嘱,免得日后争执。这是你们的家事,我是不掺和的,但知道一下也无妨。”

“阿嫲好像把房子分给了几位叔叔,姑姑们有的分了些珠宝、首饰,有的分了些钱。”

“那你分到些什么?”郑月娥问道。

赵泰来说:“我听到小叔说,虽然大哥不在了,他们家也该分点东西吧。然后阿嫲说,如果是令炎在香港,我一定会分他一份的。现在是泰来在香港,我看就把他爷爷收藏的那些什么破烂经书、唐卡都给他吧!”

郑月娥听后淡淡地一笑说:“这个老太太也忒偏心了。都是亲孙儿,怎么就不能一碗水端平呢?”

赵泰来问姨妈:“唐卡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

“回家后再慢慢给你说。”姨妈领着赵泰来回到香港铜锣湾豪园。

豪园建成于1967年。它坐落在维多利亚公园的南面,依山临海,旺中带静。铜锣湾道和嘉宁径道交会处是一座红墙绿瓦的中式建筑物,在大门上方正中却竖立着一个很大的十字架,它就是香港著名的圣玛利亚教堂,教堂背后就是豪园。嘉宁径道两旁高大的榕树和凤凰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这条私家路上只有三座建筑,豪园的北面是何东女子中学,西面是加拿大国际学校,更显示着豪宅幽深而高贵的品位。郑月娥买下的是一个上下两层的复式单元,她的左邻右舍是周大福(香港富豪郑裕彤的岳父)和盘谷银行的董事长。

位于铜锣湾的豪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香港达官显贵的居所,后重建为高层建筑。张大千、黄君璧等大师是郑月娥豪园家中的常客。

姨妈领着赵泰来打开了房门,这里和祖母在元朗的青砖大屋完全是两个天地,一进门赵泰来就被它豪华高贵的气势给镇住了:玄关两侧竖立着两根大理石罗马柱,柔和的大理石地板上镶嵌着太阳初升的精美图案;一幅巨大的磨砂玻璃屏风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类似《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致和人物。客厅有50多平方米,宽敞而又不失庄重。地面是被打磨铮亮的黑檀木地板,散发出诱人的黑色魅力。一个硕大的用红木做的镂空博古架把客厅和饭厅分隔开来,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瓷器、玉器、漆器和青铜器,俨然就是一个小型博物馆。在客厅四周的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悬挂了数幅历朝历代字画,更显露出主人的高雅气质和文化修养。

在靠近露台旁有两张做工考究的明清式样的雕花椅子,而中间那张茶几似乎有点别扭,从木质和款式上看,都不大协调和配套。

姨妈让赵泰来坐下后,倒了一杯茶。然后,她拉开博古架下面的大抽屉,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卷长长的画轴。她让泰来帮忙把画轴徐徐打开,轻轻放在地板上,顿时,一张光彩夺目、绚丽无比的佛祖画像就展现在赵泰来眼前。赵泰来赶紧立正双手合十,虔诚地俯首对着佛祖拜了九拜。

姨妈看见这个只有15岁的外甥竟然对佛法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不免有些惊讶。赵泰来于是把自己如何在沙江庙里做义工,如何结识了无名高僧,以及高僧给他传授求佛悟道的过程一一叙述给姨妈听。郑月娥心头一热,望着这个木讷寡言而又极有个性的外甥,脱口而出:“唉!苍天有眼,祖荫庇佑我们赵家、伍家、朱家、郑家,看来后继有人了!”姨妈的自言自语,让赵泰来听得一头雾水。

接着,姨妈指着地上的画轴告诉赵泰来:“这就是唐卡。”她说:“唐卡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绘画或刺绣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而传世唐卡多与藏传佛教有关。你爷爷收藏经书、唐卡,我也喜欢收藏。至于我收藏的这些是不是宝贝就不清楚了,因为我也信佛,所以时不时碰到了就买回一些,有空时就打开来看看,似乎还能和画像中的诸佛进行情感和觉悟上的交流呢。”

“爷爷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唐卡和佛经呢?”赵泰来弄不明白。

姨妈说:“这些唐卡和经书都是尼泊尔和我国西藏、青海寺庙里的藏品,大多很有年头。1959年达赖出走印度,跟随他一块跑出来的喇嘛从各个寺院携走了大量的经书、唐卡。那时他们常常到香港买点生活用品,但他们缺钱,于是就带些佛经和唐卡换点钱用。你爷爷在元朗挂牌行医,很有名望,加上他会英文,还对文物有些鉴赏能力,久而久之,那些喇嘛到香港后都会来找你爷爷。你爷爷挺喜欢这些藏传佛教的东西,可是他没那么多钱买。赵聿修叔公与你爷爷是结拜兄弟,他倒是挺大方,只要你爷爷喜欢,他就慷慨解囊,从中捐助。有时你爷爷也会通知我过去买一些。”

姨妈指着地上的这幅佛像说:“这幅唐卡是布达拉宫的一位高僧送给我的,据他讲是五代宋初一位经过严格训练的西藏画僧所绘,艺术价值极高。我一定要给钱,而他死活都不收。临走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但愿它能回到中国普度众生。’”

赵泰来听后,久久地凝视画像中的佛祖,一句话也没说。

在姨妈家里住了几天后,赵泰来问:“姨妈,干脆我搬过来和您住,一来您家里收藏了好多字画,我可以临摹,二来也可以陪陪您说说话。”

郑月娥听后很合她的心思,但她对外甥说:“这件事我做不了主,你要回元朗征求你祖母的意见。”

于是,赵泰来陪同姨妈郑月娥回到元朗炮仗街祖母家,姨妈对祖母说:“阿来到香港已半年了,也没书读,不能这样荒废了光阴。我家附近有几所名校,想安排他去上学。阿来也有这样的想法,不知老太太有何意见?”

朱寿英知道赵泰来不会长久待在她身边的,既然郑月娥肯收留他,敢情是最好的,于是她也就大方地说:“这样也好,阿来有他姨妈管教,比我这个成天就会打牌的阿嫲要强得多。你就带他过去吧。但有一个要求,我挺喜欢他画的画,以后让他两天给我画一幅画。”

赵泰来听说祖母肯放他走,高兴地说:“阿嫲,您放心,我一定画。”

朱寿英笑着说:“那我家里很快就可以开画展喽!”

在众人一片欢笑声中,赵泰来轻松地步出了炮仗街上的这座青砖大屋。

赵泰来姑姑在湾景楼开了一家婚纱店,他常常去那里玩。和车房仔打赌抓老鼠的故事就发生在湾景楼旁边的车房店里。

这里还要讲述一个赵泰来捉老鼠赢了几条街的故事。

在赵泰来姨妈家附近的湾景楼,姑姑赵美彩开了一间婚纱店,隔壁有好几家卖二手车的车行,时不时地会有一些电影明星去那里选购名贵的二手车。其时,赵泰来正处在崇尚明星的青少年时期,他出于好奇,常常借故跑到姑姑的婚纱店里张望。那些车房仔(车店伙计)见到就取笑说:“大陆仔,咁好啊,又来看你姑姑啦!”

这些车房仔不但个个很痞,还很烂赌。有一回他们在打麻将赌钱时,看见几只老鼠穿堂而过,一个做大佬的就说:“谁能捉到这些老鼠我就给他一百块钱。”几个人拿起棍子就去追打老鼠,但老鼠跑得快,结果一只都捉不到。这个大佬就骂道:“一个两个都是笨蛋,连只老鼠都捉不到。”

看见这些人东奔西扑的狼狈相,赵泰来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腰,他随口就说:“捉老鼠这是小儿科,太容易了。”

话音未落,那个做大佬的走到赵泰来跟前说:“哈!好你个大陆仔,竟敢嘲笑我的弟兄?好,我就跟你打个赌。如果你能捉到老鼠算你赢,我就给你两百元!如果你捉不到,就算你输,你就要赔我两百元!”

赵泰来很反感这些人整天骂他是“大陆仔”,心想,你们中间也有不少人是早几年从大陆跑到香港来的,怎么这么快就翻脸不认人了?“赌就赌,谁怕谁啊!”赵泰来压根没有想到后果就接招了。

这个盘口很快就传遍了附近几条街的车房店,连大坑道都有人跑过来“买马”参赌,每个人下注两百块,当然都是买赵泰来输。两天后,赌注已经急升到了七千块钱。这时赵泰来才感到,这件事闹大了。但他是个不愿认输的人,他得想个办法打赢这个赌。

于是,赵泰来跑到姑姑店子后面那条横街上仔细观察,发现墙角有一条暗渠连接从楼上下来的污水管,暗渠中间断了一截成为明渠,由于里面残留了一些剩饭剩菜,这才吸引了不少老鼠待在里面。于是他倒了几桶水进去,马上就有几只老鼠跑出来。赵泰来心想,“这场赌注我赢定了。”他还不放心,再做了一次试验。他拿了一条破毛巾把下水那头的洞口堵住,再丢些肉包子进去。过一阵子再冲几桶水,因为下水那头被堵住了,水满后老鼠出不去,就往回跑,只要在进水这头拦截,出来一只就逮一只,出来两只就逮一双。

到开赌那天,赵泰来怕那些车房仔不认账,就拿一个有盖的胶桶放在一旁。然后对着那一大群来看热闹的人说,“你们都等着,看我怎么抓老鼠。”然后就按照先前做试验的方法,开始行动了。他两手都戴上胶手套蹲守在渠口,被水淹的老鼠出来一只他捉一只,然后用左脚踩住,出来第二只捉到后用右脚踩住,一下就捉到了四只,然后都丢进胶桶里。目睹这个“大陆仔”活捉老鼠的这场精彩表演后,车房仔们一个个都成哑巴了。赵泰来一下子赢了七千块钱,在六七十年代,这笔钱已是打工仔两三年的薪水了。

车房仔为赵泰来的机智和不服输的性格所折服,从那以后他们再也不敢随意欺负这个“大陆仔”了。

郑月娥为赵泰来读书一事伤透了脑筋:他在大陆只念到小学毕业,“文革”中又被耽搁了几年,而两地的教育水平差距很大。香港这边的学校大都实行双语教育,而赵泰来没有一点英文基础,上中学怕他跟不上,上小学又似乎委屈了他。

国画大师张大千在赵泰来临摹其画作上题写“未来大家”,以资鼓励。赵泰来自己也在盘算着:我都快成年了,还跟着那些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在一个班里学习,无异于陪太子读书,简直是浪费光阴!在圣玛利亚教会学校勉强读了几个月书之后,赵泰来拿定主意后对姨妈说:“我不是个读书的料,姨妈您就别操心了,我还是专心学画吧!”

由于郑月娥家中藏有不少古字画,香港、台湾一些绘画名家也常常和她来往,不要说是赵少昂、杨善深、司徒奇这些岭南画派的名家,就是张大千、黄君壁、吴湖帆这类顶级的国画大师也是她家里的常客。她从这些大家们对赵泰来绘画的评价中得知这个孩子还是有些绘画天赋的。前两天黄君璧曾陪同张大千到家里喝茶聊天,张大千看见赵泰来的临摹画作,为画中人物那种淡泊怡然、秀逸清新、超凡脱俗之神韵所打动,多次当着她的面夸奖这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小画家,后来还亲笔在赵泰来的一幅画上挥毫写下“未来大家”四个字,以资鼓励。

黄君璧(1898—1991)是广东南海人,著名的“渡海三家(溥心畲、黄君璧、张大千)”之一,成名早于张大千。他是中国画坛上一位著名国画大师,还是宋美龄的绘画老师。

黄君璧小儿因患糖尿病在香港医治,就住在豪园附近的湾景楼,每当他来香港看望儿子时,总免不了到赵泰来姑姑家的婚纱店里聊天。一次,他在闲聊中发现多年前就与郑月娥相识,还知道郑月娥有不少字画珍藏,于是就常常沿着铜锣湾道走上五分钟路到豪园郑月娥家里喝喝茶,顺便观摩她的藏品。

张大千(1899—1983),祖籍广东番禺,生于四川内江。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之一,尤其擅长山水画及古画鉴赏,自认是五百年来古画鉴赏第一人。他独创泼墨和泼彩画法,对书法、篆刻、诗词等也颇有造诣,宋美龄亦曾拜他为师学画。他在国事、世事的是非上,也常常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张大千也是一个收藏迷,他有一个多年未了的心结,竟是缘于一幅《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是南唐著名人物画家,《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但该画原件早已遗失,现存世最早的摹本是北宋或南宋作品。该图以连环长卷方式描绘了南唐宦臣韩熙载召开家宴行乐的场景,由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五段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的片段所组成,无论在造型、用笔、着色各方面,都显示了那个时代画家深厚的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使该图成为后世历代鉴赏家和皇族争相收藏和鉴赏的艺术珍品。这幅画卷在1921年被末代皇帝溥仪从宫中携出变卖,后因战乱流失民间。

抗战胜利后张大千一家移居北平,这年冬天某日,张大千从一古玩商口中得知,《韩熙载夜宴图》浮出京城,已被玉池山房老板马霁川购得。后经反复协商,马掌柜索价500两黄金才肯出手。当时,张大千正为全家十几口人的栖息之地看房,已经相中的是一家王府,要价也是500两黄金。张大千反复斟酌,最后决定不买房子,毅然购进这幅传世珍宝。

1952年,张大千因要由香港移民南美,不忍将此国宝带离中华故土,遂放出风声欲变卖此图。周恩来总理知道后指示国家文物局郑振铎局长:“这幅画绝对不能带出国,国家外汇再少,也一定要把它带回来。”于是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一个专家小组秘密到香港,并通过中间人与张大千先生协商,张大千同意以一个很低的价格转让出去,但他考虑到政治上的因素,不便直接卖给中国政府,就先卖给中间人,再由那个中间人转给专家小组。当专家小组带着这幅画回到北京后,周恩来和郑振铎亲自接见了他们,并指示故宫博物院组织全国最好的技师花了整整八年时间进行修复工作。现在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已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根据这幅《韩熙载夜宴图》,1990年12月20日,我国发行了五枚连印的《五代·韩熙载夜宴图》邮票,再现了韩熙载开夜宴行乐的场景。

郑月娥收藏的南宋刘松年仿《韩熙载夜宴图》,中国集邮公司为其出版邮集。

谁曾想,郑月娥家中也有一幅《韩熙载夜宴图》!而且还是一幅南宋三朝宫廷画师刘松年的仿品。刘松年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南宋皇帝十分喜爱南唐时的画作,就让刘松年临摹了许多传世佳作。

张大千从南美回到台北定居后,时常来往于香港。他听黄君璧介绍郑月娥也有一些古书画藏品,于是就到豪园来做客。一来二往,竟成为她家的常客。张大千当时不能回大陆欣赏曾经属于他的那幅《韩熙载夜宴图》,所以就常来郑月娥家鉴赏刘松年的仿品。他曾想用多幅藏品及自己的画作换取这幅夜宴图,但由于郑月娥对这幅画爱之弥深,张大千始终没有得到。

姨妈觉得赵泰来有绘画天赋,于是就邀请好朋友黄君璧、吴湖帆、赵少昂等画家做赵泰来的家庭教师,给这位没有进过专门美术学校的外甥多些教诲和指点,使赵泰来在国画理论和水墨技巧的运用上得到提升,从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赵泰来(中)自幼喜爱丹青。这是他在家中向齐白石弟子卢光照(左)学画情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画家要取得成就,就必须在继承传统和师法自然两个方面狠下工夫,付出艰辛的劳动。赵泰来也没有辜负姨妈的期望,从十六七岁起,他整整用了十年时间,耐住寂寞、勇于攀登。他利用姨妈家中丰厚的收藏,疯狂地放胆去临摹上至唐代、下至明清大师们的作品,从山水人物到禽鸟花卉、昆虫游鱼无所不画。他每天勤于耕耘、细心观察、坚守传统,一笔一画都一丝不苟,通过临摹吸收古画之精髓,师各家之所长,逐渐形成自己的画风。

在师法造化方面,他有机会就跟随名士游览名山大川,边走边写生;为了观察各种鸟类的形态和习性,他一个人跑到米埔自然保护区,长时间地观察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99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赵泰来画集》(第一册),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为该画册题字,是年,赵泰来37岁。

199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赵泰来画集》。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为画册题词。

说句实在话,赵泰来的绘画还不能说已臻完美,其水平也不一定能与近代大师相媲美,但从中却无一不透露出他绘画深厚的功底及独具的个性。仔细看看他的每幅画,每个局部,都会让人觉得,他在传统上下过不少工夫,兼工笔带写意颇具功底。《鱼乐图》中的游鱼和水纹,《雄鸡图》中的鸡翎和枯草,还是飞鸟振翅、柳絮迎风,都能看出其笔墨枯润有别、疏密有致、曲直有序、浓淡有依,该放处放、该收处收,提按顿挫生出无穷变化,颇得造化之神韵。

在赵泰来的画中更使人们看到的是他无意于追潮逐流、无意于争强好胜的特殊个性,好像每幅画都是随意画画,纯属自娱一样;也许正是他从老僧那里悟到了与世无争的真谛,让他的画作常常出现一种格外秀逸、清新,充满大自然的野趣和生机勃勃的境界。正如他自我调侃说:“独乐乐不及众乐乐有快感。我向往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有人说我画的老虎不像老虎,我就推说自己在画猫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不放开怀抱做人?”

有人说,艺术是一种世界观,是艺术家个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是人类心态的摹写和情感的轨迹。用这样的眼光来评价和解释赵泰来的绘画似乎更加贴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