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修行在当下:看人生百态 养一片佛心
8427200000028

第28章 找回内心的宁静

静听佛音

从前,有一位女士,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这位女士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当女士正在送花到佛殿的途中,无德禅师恰巧从法堂出来,见到她,无德禅师非常欢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礼佛时,感觉心高气爽,但一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听到无德禅师这么祝福自己,女士非常欢喜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无德禅师反问道。

“给鲜花保鲜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勤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花梗的一端在水里会很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了!”信徒很认真地回答道。

于是,无德禅师便开示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跟你给鲜花保鲜的方法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正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女士听后,高兴地说:“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回答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女士听了,顿有所悟,满心欢喜地回家了。

很多时候,我们也如同故事中的女士一样,心绪总有些不宁,总有些波动,偶尔还会易怒。其实每每这时,我们都应告诫自己:你不是小孩子了,该克制的必须克制,何苦为一点点小事烦恼,何苦为不相干的人受累……

可是,我们的内心依然会烦躁不安,因为,生活并不像想象中一样,生活不是幻想,而是油、盐、酱、醋、喜、怒、哀、乐的交织,人生百态交融于其中。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淡然处之吧,让心平和,找回内心的宁静!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他找了很多画家,看谁能画出最能代表平静祥和的意象画,画出者会得到一大笔奖金。

得到了消息的画家,很快将自己的作品送到皇宫,画家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画的内容千姿百态,有黄昏的森林、静淌的河流、沙地上的小孩,有高挂天空的彩虹,沾了几滴露水的玫瑰……

国王亲自看过每一件作品,最后只选出两幅定夺谁是优胜者。第一幅作品画了一池清幽的湖水,周遭的高山和蓝天倒映在湖面上,天空点缀了几抹白云,细心看的话,还可以看到湖的左边角落有座小屋,开着一扇窗户,烟囱有炊烟缕缕升起,表示有人在准备早餐,菜色简单却很可口;第二幅画画了几座山,山形阴暗嶙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闪电从乌云中落下,降下了冰雹和暴雨。这幅画和其他作品格格不入,不过如果再认真仔细地看,可以看到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缝里有个鸟窝。尽管身旁风狂雨暴,小鸟还是蹲在窝里悠然自得。

最后,国王宣布第一名是第二幅画的作者。国王的解释是:“宁静祥和,并不是要到全无噪声、全无问题、全无辛勤工作的地方才找得到。宁静祥和的感觉,能让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维持心中一片清澄。这才是宁静的真谛。”

佛说,今生的磨难是前世的孽缘。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其实,要说的道理都一样,宁静与淡泊才是生活的真谛,只有洞悉了这一点,我们的生活才能紊而不乱、缓而有序、不骄不躁,才能去创造和经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随着年龄渐长,我们经历的世事渐多,对人生的感悟越来越深,许多人都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无奈,也有太多需要追求的东西,总是把自己放入疲惫的忙碌追寻之中,或为生计为名利劳碌奔波,或为忠义为爱情追逐探寻,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却忘了人世一遭,无论舟车劳顿还是安步徜徉,无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而已。

悠悠岁月中,人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郑板桥说“冗繁削去留清瘦”,就是让我们摒弃那些不必要的身外之物,摒弃那些不必要的处世“规则”,不为物欲所牵累,不为虚浮所搅扰,让自己活得简朴,活得单纯,进入那种从容、自如、恬淡的简单意境,去获取别人所没有的更高层次的充实和丰富。

禅心慧语

人生犹如登高,拾阶而上,每步路都要脚踏实地,省去那些不必要的繁复,撕掉对人性束缚的重重包裹,让物质生活简朴一点,精神生活单纯一点,找回内心的宁静,多享受一些人生的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