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98

第98章 崩溃前的法国

意大利参战前,德国军中有句流传很广的笑话:在战争中,意大利最好能守中立,这样,它也许可以牵制10个盟军师;假使它加入同盟国,则德国只要用5个师就可以将其击败;但假如加入德国方面作战的话,德国反而要用20个师去保护它。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此项预言还真的应验了——意大利军队无论在北非还是本土,均无法自保。1943年意大利战役爆发时,德国果真投入了21个师去保护意大利。

难怪有人曾调侃说:“意大利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好了,闲话少说。1940年6月11日,意大利军队表演开始。

首先,是铺天盖地的炮火射击,6 000门意大利炮开始倾泻炮弹。不过,这些大炮全是上次世界大战留下来的旧货,射程只有10公里远,威力也小得可怜。隐藏在马其诺防线内的法军几乎毫发无损。

随后,意大利军队便开始沿着阿尔卑斯山—意大利沿海一带,开始进攻。等他们的军队刚刚跨过边境上的铁丝网,就立即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法军占据着有利地形,而意大利各师则拥挤在狭窄的山谷小道中,对碉堡内的法军据点束手无策。

这样的战斗一直持续了好几天,意大利军队丝毫没有迫使力量单薄的6个法军师后退半步。大家想想,阿尔卑斯山区别说打仗,就是登山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运动,意军必须仰攻法军阵地,自然捞不着好果子吃。

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墨索里尼已经十分丢脸,因为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前进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能够向前推进,还停在进行抵抗的法国第一道防御工事的阵地前。

对于这样的战果,墨索里尼无动于衷,也放弃了军事上的努力。他甚至厚颜无耻地说:“我只需要付出几千条生命的代价,即可成为战争的胜利者,坐在和谈桌旁。”

无耻啊,无耻。如果无耻能分等级的话,墨索里尼应该是属于最高等级。

尽管意军在战场上没有取得任何战果,但德军的战车依旧滚滚而前。6月10日,法国政府仓皇逃出巴黎,迁往图尔。他们一行不断地为巴黎城进行抵抗的问题争论不休。与此同时,希特勒继续大玩他的阴谋诡计——他破天荒地接受了一家美国媒体的采访,并与《赫斯特报》记者卡尔·冯·维冈会见,希特勒向西方发表了声明。他宣称,只要巴黎敞开,他无心攻打“美丽的法国首都”。接着,他便强烈地否认说,他无意消灭大英帝国。他对美国的要求不外乎是局部的“门罗主义”(这是美国第5届总统的一项对外政策,即:你们别插手),美洲归美洲人,欧洲归欧洲人。

接着,他突然话锋一转,说出了一些完全相反的论调,他说:由于英国一再打败仗,“它的当权者带着哭肿了的眼睛哀求美国援助他们。是的,德国的确在威胁大英帝国,并打算消灭它。可以公认,在这次战争中,有一样东西将被消灭——一个为着自己卑鄙目的而任意消灭千百万人民的资本主义集团”。他吁请法国为了英国流更多的血,这在盟国听来,简直就是冷嘲热讽,比被扇了一耳光还难受。

6月11日,雷诺总理再次发给丘吉尔一封电报,希望丘吉尔前来商讨战争局势。实际上,雷诺已经面临着倒台的危险。现在的法国政府内部已经分成了三个集团,主战派自然以雷诺为首,主和派是贝当元帅。在他们的背后,还蜷伏着一个叫做赖伐尔的阴险政客,这个家伙已经聚集了一部分参议员和众议员在他的周围。这位赖伐尔先生的政策相当直接,他声称,法国不但应当立即与德国媾和,而且必须倒戈;应当和征服者结成同盟,忠忠实实地渡过海峡去打击英国。这个家伙从来都不是什么善类,属于典型的“墙头草派”,他甚至愿意把法国海军,这个排名世界第四,而且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海军,提供给德国作为入侵工具,并用这个功劳来保全法国利益和各个行省,站在胜利者的一边来结束战争。

对于这样一个恶心的家伙,我无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