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83

第83章 敦刻尔克奇迹(2)

有人曾讽刺说,英国人最拿手的就是撤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的确是做了多次“成功”的撤退。譬如,挪威战役的特隆赫姆和纳尔维克。

这一次,在法国的敦刻尔克,也不例外。

可是,敦刻尔克撤退行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同盟国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种困惑——救援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慢到什么程度呢?

引用丘吉尔自己的话说:从5月26日至27日,拥有500多艘大型船只所组成的舰队一共从敦刻尔克救出了7 669人。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敦刻尔克港离英国本土最近的港口城市(多佛港)距离仅为——35海里(约65公里)。按照当时平均航速,一艘靠螺旋桨行驶的船,只需要航行3个小时。

当然了,这个算法肯定不严谨。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500多艘大型船只,辛辛苦苦忙活了24个小时,才救出7 669人,这个效率是不是也太低了点儿。

因此,当英国海军部向丘吉尔报告救援进展的时候,丘老先生差点被气晕过去。

可是,海军部的将军们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他们抱怨说:从敦刻尔克到拉潘尼的整个海滩是渐次倾斜的,即使海水涨潮的时候,大船也难以靠岸,为了避免搁浅,只能远远地停靠在深海区。而且,大船转舵不灵,经常出现拥挤堵塞;更何况敦刻尔克港的码头早已被德国空军炸成了废墟。

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就在海军部的老学究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丘吉尔脑海中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即:向全国民众公布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遭遇的严重危机,以及“发电机”行动具体执行方案。

这无疑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因为,军事方案一旦向全国民众公布,德国电台自然也会一字不差地听到同样的内容。

俗话说,甭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为了救出更多的士兵,丘吉尔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说干就干吧。

5月27日,海军部根据丘吉尔的指示,采取紧急措施,目的是搜寻更多的小型船只,以应付“特殊需要”,英国广播电台则呼吁:“南方和东南沿海一带民众自发行动起来,拯救深陷敦刻尔克港的子弟兵们……”

媒体一向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普通英国民众仅仅知道军队在法国打了败仗,正准备撤回本土。因此,当广播电台公布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的真实处境之后,英国人民不免大惊失色了。但是,他们并未陷入恐慌,而是迅速地自发组织起来,凡是有船的民众,无论是汽船或帆船,都无一例外地驶往指定港口进行集结。只要可以下海的运输工具,海军部一律照单全收。与此同时,无数业余水手和私人船主也应召而来。在很短的时间内,这支由驳船、汽艇、拖船、渔船,甚至花花绿绿的游艇组成的“舰队”就已经准备就绪,27日夜间,伴随着希尔内斯港外一艘巨大邮轮所发出悠长的汽笛声,这些集结待命的小型船只便像潮水般涌向大海。

他们没有武装,没有护航,只有一腔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