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下)
8416000000094

第94章 “新兵营”的医务工作

洪耀

1937年5月,我作为西路军的一名医务人员,随军进驻迪化。在迪化的西路军,对外统称“新兵营”,对内称“总支队”。我被分配在卫生所工作。我们卫生所的人,来自西路军各个部队,水平高低不同。大家对战地救护比较熟悉,但对其他医务知识就比较缺乏,有些病我们看不了。在战争年代,既缺医少药,又没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很是为难。卫生所主要任务是打针,治沙眼,治头疼脑热的小病,动手术之类的事情,我们做不了。

稍大点的病和做手术,有时请苏联医生,有时送迪化的医院。

医务所是1937年下半年组织的,以原西路军卫生队的14名同志为主,其中一名是从苏联回来的。组织工作由原西路军卫生部长苏井观同志负责。1937年底,苏井观同志随同李先念同志回延安,由杨锡光同志负责。杨锡光是红五军卫生部的医务主任,是医学专家,早在长征时期,他就已闻名。我是西路军总部野战医院的,对于外伤的救护,稍有些常识,但在西路军中,整天打仗,伤员太多,只能为一些同志进行紧急包扎,到迪化后,是和平环境,又有一批苏联医生,这是再好不过的学习机会了。卫生所组建起来后,由于住在总队部,同无线电排一起成立了一个党支部,开始时的支部书记是荆振昌,后来是杨锡光。

1937年底,陈云同志回延安之前关于陈云同志返延安的时间,参见本书第347页脚注。动员我们学医,挑选了洪耀(洪贤奎)、肖邦林、朱月辉(朱明辉)、谢流泉(谢华)、周云超五位同志到盛世才的军医学校学习,同时调肖云翰(肖平)、陈浩萍(陈银山)、谢良洪、胡孝炳、王明朝五位到新疆兽医学校学习。

我们军医班共40人,主要课程有外伤学、战地救护、外科、临床护理、手术等。有时是苏联教官上课,有时是盛世才的教官上课。这些人在当时是有相当水平的,教得好,比较认真。

我们五个人在班里学得好,成绩都在前几名。从1938年到1939年,学习两年多时间,基本上掌握了战地伤员的抢救及治疗,对于常用的仪器,掌握了构造原理,能够操作使用。由于延安急需人才,我们没有毕业就回延安了。

到延安后,我们这批人受到党中央的热情关心,都在军医界任职。

陈秀玉、杨芊根据访问记录整理,录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在新疆》。洪耀同志又名洪贤奎,原在西路军总医院任医生,进入新疆后,先在总支队卫生所任医生,后入新疆军医学校学习,1940年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