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下)
8416000000083

第83章 中央代表领导我们学习

饶子健

1937年初,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失败了。五一节前夕,我们突围出来的400多名同志陆续来到星星峡,李先念、程世才等同志随后也到了。党中央派陈云、滕代远等同志前来接应我们,他们带来盛世才的一个装甲车团(有几十部汽车),把我们接到新疆迪化,开始住在城西西大桥,两三个月后搬到了东门外营房。为了便于活动,对外称“新兵营”。陈云、滕代远等同志在那里领导我们学习,讨论西路军为什么会失败,也学习一些战术。

1938年1月初,陈云、李先念等领导同志返回延安据新疆党史部门提供的资料,陈云同志于1937年11月返回延安,李先念等同志于1937年12月24日从新疆起程,1938年1月29日回到延安。

由邓发同志接任党代表。这时,我担任“新兵营”的总队长,政委是姚运良,总支书记喻新华。总队下设四个大队,每队人数只有一个连。邓发同志来了之后,进行了组织调整,将原来的一、二大队合并,三大队改为二大队,四大队称特科大队。整编后的一大队大队长王世仁,政委卢富贵,任务是学开汽车;二大队大队长郑志章,因这个队文盲、小孩多,主要是学文化;特科大队大队长宋承志,政委邹开盛,学习炮兵技术;原干部大队撤销,留下的通讯、医务人员以及延安来的青年学生组成的几个班,直属总队部;学习航空和装甲车的同志,归(八路军)办事处直接领导。

1939年初,邓发同志因工作需要回延安去了,大约是五六月间,中央派陈潭秋同志来接任党代表工作。他是从苏联回国的,他来后,一边领导在新疆政府中工作的同志开展统战工作,一边领导我们“新兵营”。他对“新兵营”的同志很关心,经常深入群众,接触基层,听取反应和意见,作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记得他多次给我们讲党的历史和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教育很深。

潭秋同志到新疆不久,邓发同志也从延安返回新疆。他便同邓发同志一起组织了“新兵营”的夏季野营训练。这次野营我们带有汽车、帐篷,特科大队还带有几门炮,部队开到迪化西北很远的一个地方,进行连、排作战演习和实弹打靶,开展各种实战训练。9月间,周恩来同志、邓大姐和陈昌浩同志在出国途中路经新疆时,特地到“新兵营”看望全体干部战士,还给我们讲抗战的大好形势,要求大家好好学习政治、军事、技术。这次野营训练时间较长,要求严格,使干部战士的军事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940年1月,“新兵营”的学习基本结束,经中央同意,潭秋同志决定送我们回延安。为了防止沿途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捣乱、破坏,潭秋同志作了周密安排:将一般干部和战士编成战斗组织,集中乘汽车出发,把一些主要干部留下,搭乘苏联运输机分批送回。我是同宋承志等同志一道坐飞机到兰州的。在当时危险重重的情况下,我们“新兵营”几百名干部战士能够顺利、安全地抵达延安,这与潭秋同志的精心安排是分不开的。

录自《回忆陈潭秋》一书,作者饶子健同志,湖南浏阳人,生于1909年,1925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方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西路军西征时,任红五军第三十七团团长,红五军失败后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参谋长,入新后任“新兵营”总队长,1940年1月返回延安,后历任团长、旅长,淮北军区副司令员,华野第九纵队副司令员,第三十四军副军长,第三十军军长,苏北军区司令员,第六十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